发布时间:2018-04-04 11:1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3月 | 查看:829次
人物故事: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暖暖地洒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朱石兰,炎陵县平乐乡乐富村一位45岁、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正紧张地忙碌着——她走进卧室,小心地把丈夫从床上扶起,帮他穿好衣裤,再背起丈夫,将他轻轻安放在躺椅上,然后从厨房端来香喷喷的饭菜,准备一口一口地喂给丈夫吃……自从2007年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后,这已经成了朱石兰每天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飞来的横祸
朱石兰与丈夫李天亮都是炎陵县平乐乡乐富村的村民,自幼青梅竹马。婚后夫妻恩爱,并生育了两位美丽可爱的“千金”,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孰知“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夫妇俩沉浸在为人父母的喜悦之中,一场变故悄然而至。2007年7月的一个下雨天,为处理村民纠纷,担任村小组长的李天亮骑摩托车不幸摔到路旁,头部遭受重创,在县医院抢救无效后辗转长沙湘雅医院,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危在旦夕。面对复杂的脑部手术,主治医师建议朱石兰放弃治疗,因为手术结果难以预料,很可能出现脑部大出血而死亡,即使救活了也难以恢复正常,另外手术费加后期治疗费是个无底洞。看着相濡以沫的丈夫,朱石兰想哪怕能让丈夫多活一天,她都要拼尽全力救治,就算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在她的坚持和恳求下,医生为李天亮实施了手术。手术并没有朱石兰想象中的成功,在重症监护室里观察了十几天后,李天亮虽然睁开了眼睛,但仅一息尚存。为给丈夫治病,家里已债台高筑,朱石兰只有狠下心,无奈地将丈夫带回了家。
生命的绿色
李天亮不仅瘫痪在床,连基本的意识都丧失了,原本充满温馨温情的家已经面目全非。孩子正在上学,生活还得继续,朱石兰不愿就此屈服。她擦干眼泪,开始四处求医,她跑遍了全县大小医院,找遍了乡村名医,哪怕听到对丈夫的病有一点点疗效的方子她都求之若渴。每天,她细心地帮丈夫翻身、擦洗,不分白天黑夜地端屎端尿;忙完田里、土里的农活回到家,即使再苦再累,她都要依在丈夫身边,一遍又一遍地跟他说话,不断重复他最熟知的人和事,并帮他做康复按摩。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李天亮渐渐恢复了意识,半年以后,李天亮开始重新发出声音,手脚也开始有了知觉!然而,因为长期卧病在床、久治不愈,李天亮觉得自己的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拖累了妻儿,他的心情越来越糟糕,曾几次想过自杀,每次都被朱石兰及时阻止,她对丈夫说:“有你在,我们的家才是一个家,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呀!”最终,李天亮才答应放弃自杀念头,重新面对生活。晨风里,朱石兰早早地下地干活,为的是好多留出一些时间给丈夫以照顾和陪伴;夕阳下,她把自己当成丈夫的拐杖,扶着他一步一步地练习、再练习。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李天亮开始能够下床慢慢移动了,能够支支吾吾表达自己的意思了,病情也渐渐好转了起来。现在,李天亮基本可以流利地说话表达,不用拐杖也可以慢慢地行走,他逢人便说:“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妻子,不会有我的现在,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就连湘雅医院的医生在电话回访中都表示惊讶和赞叹,说朱石兰帮助李天亮创造了奇迹。
无声的绽放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之初,债台高筑,原本就不富足而且收入单一的家更是举步维艰。农忙时节,朱石兰每天在家里和田间两头跑,还有两个女儿(当时大女儿正在念初中,小女正上一年级)需要照料,这一切都压在她瘦小的身躯上。身边的亲朋好友有的劝说,要她趁着年轻离开这个家,不要背上这个包袱,但她却说丈夫需要她,这个家需要她,就算背一辈子她也认命。那时,怎样拓宽家里的经济来源,成了她最头疼的问题。细细思考过后,她开始付诸于行动。除了种田、养猪以外,她着手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店,做南杂、百货生意,一来方便村民,二来可以既可以照顾丈夫又可以补贴家用。渐渐地,她的经营项目多了起来,比如出售树苗、农药、化肥,收购山货、药材、废品等。后来,她还和村民们一起种植黄桃,找到了一条山里人的致富路。经过几年的打拼,她不但还清了几万元的债务,还装修了新房,添置了全新的电器和家具。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好,昔日布满愁云的家人脸上又重新绽放着幸福的笑颜。
来源:湖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