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4 10:4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3月 | 查看:1038次
人物故事:
袁素英,女,1963年10月出生,大武口区工人街社区居民。
11年前,路边的一声婴儿啼哭,改变了袁素英一家人的命运。从此,袁素英将一个慈母的爱,全部倾注在了一名天生残疾的女孩身上……
2003年6月26日上午,袁素英的丈夫袁竹华正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听到路边小树林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他寻声而去,发现了一个用蓝花小夹被包裹的婴儿。袁竹华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抱回家,和妻子袁素英打开被子一看,是个女婴,手指和脚趾都长在一起,如同鸭掌一般,而且孩子还患有上腭裂。看着婴儿“哇哇”的哭着,袁素英赶紧出门买了点牛奶,用筷子沾着喂进小家伙的嘴里,只见孩子甜甜地吸吮着,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可是一条命呀!”。夫妻俩虽然已经有了一个10多岁的儿子,但他们商量后还是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并给孩子起名小妮儿,生日就定在6月26日。
小妮儿离不开牛奶,可是家里经济也很拮据,没有钱,袁素英就去奶牛场找老板先赊给她,等丈夫发了工资再还。
最艰难的是小妮儿体质很弱,经常感冒发烧住医院。有时候半夜三更发起烧来,夫妻俩就轮流背着往几公里外的医院跑。小妮儿1岁多时有一次住院,半个月就花了1000多元,这可是这一家大半年的收入,袁素英到一个亲戚家去借钱,亲戚怕她还不起不借给她,她只好抹着眼泪给在河北老家的母亲打电话。“咱跟这孩子有缘,再苦再难也要坚持!”母亲在电话里宽慰她,并很快寄来了500元钱。从此,袁素英的母亲总是不定期地给她寄点钱进行贴补,每年冬天还要给小妮儿做两身棉衣裤。母亲的鼓励和支持给了袁素英极大的安慰,让她更有信心把孩子养大。
孩子三四岁时,袁素英两口子向亲朋借了一些钱为孩子治腭裂,多少个风雨晨昏,他们背着女儿辗转于银川、西安等大医院。回忆起他们求医时的情景,袁素英说“大夫说,小妮儿属深度腭裂,裂口长,加上气管比正常人细一半,动手术风险太大。医院还发现孩子有些智障。” 看着孩子治愈无望,有人劝夫妻俩把小妮儿送到福利院去。可袁素英不干,“那不成了孤儿吗?小妮儿虽然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可是在我眼里她就是亲生女儿。”小妮儿睡着后,姿势稍微不对就容易喘不上气,气息顺畅时,又打呼噜。为了守护女儿的生命,12年来,袁素英一直与女儿睡在一起,从未享受过一个安稳觉。听着女儿的呼噜声,她似睡非睡,心里倒还踏实,一旦鼾声停止,她立刻推推女儿,帮她换一个姿势,待女儿的鼾声重新响起,她再睡。久而久之,袁素英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
2012年,小妮儿已过了上学的年龄,袁素英经多方联系把她送进了石嘴山特殊教育学校,现在已经上二年级了。已经50岁的袁淑英风雨无阻,每天骑着电动车接送女儿上下学。
在父母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小妮儿的哥哥、25岁的袁宏远也对这个小妹疼爱有加。在外打工的他平时回家总要给小妮儿带些好吃的。2015年春节前,小妮儿眼角发炎住进了医院,袁宏远急忙赶回来拿出打工挣来的2000元钱给小妹治病。他对父母说:“放心吧,将来我会养活妹妹。”
来源:宁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