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国:援疆干部打造旅游精品 把真情献给吐鲁番(图)

发布时间:2018-04-04 09: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3月 | 查看:1158次

Aecc13351-db1d-4840-a016-07e10501350b.jpg

人物故事:

  陈书国,男,今年42岁,吐鲁番市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他个子不高、其貌不扬,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一个局长,而是一个文人。但只要他开口,他的本职工作就会立即被“暴露”——因为不论你们从哪里说起,他总能把话题绕到旅游上去。而且,每当这个外地来的局长说起吐鲁番,总会不自觉的用浓重的湖南味道普通话,说出“我们吐鲁番”这几个字。

  陈书国是吐鲁番出了名的诗人旅游局长,他的精英博客曾吸引全国数十万“粉丝”围观。他作词的歌曲《杏花开了》被人们广为传唱。《人民日报》曾以《梦想在吐鲁番开花——记“最美援疆干部”陈书国》为题,报道陈书国的事迹。

  公选当上旅游局长

  时间追溯到2011年2月。

  在湖南省教育厅财务建设处任副调研员的陈书国随湖南省第六批援疆队伍,从湖南来到吐鲁番,成为一名援疆干部,担任吐鲁番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书国在吐鲁番地区教育局工作时,就为自己树立起了三个梦想:第一,要重挖、修复和探秘坎儿井,复原坎儿井典故、技术和挖井人的艰苦精神;第二,要把葡萄沟、吐峪沟和艾丁湖等A级景区里的学校,打造成教育考察目的地,发挥教育的优势吸引全国教育者到吐鲁番;第三个梦想,就是把旅游和教育结合起来。

  那时候,陈书国把自己称为“在教育上做旅游梦”的人,也正是“把旅游和教育结合起来”的萌发点,让他突发奇想,开展了“春暖葡萄沟”的图书漂流活动。2011年底,陈书国回到湖南老家,挑了一些自己家里的书,打成包,带到吐鲁番,又到当地书店买了些双语读物,捐助给其中一个班的20个孩子。后来,他还自掏腰包,给这些孩子订了报刊、杂志。捧着崭新的书,孩子们脸上露出笑容。这笑容让陈书国感到踏实和温暖,他决定,要继续做下去。

  如何才能发动更多力量,给这些孩子提供更多书籍呢?陈书国想到一个好点子,策划了“带本书到吐鲁番”项目,通过多家旅游公司的宣传,鼓励前往吐鲁番的游客每人带上一本书捐给当地的孩子。仅一年时间,带到吐鲁番葡萄沟中心小学的书籍多达两万余册,学校还专门腾出地方建了一个图书馆,孩子们甭提有多开心了!   

  原本,援疆干部3年期满就可以回原属地。2012年8月,他却报名参加了吐鲁番地区旅游局局长的公开选拔,总共9人参加笔试,陈书国考第一,超出第二名8分,被选上了。这个时候,陈书国又成了“在旅游上做教育梦”的局长。上任之初,陈书国立刻开始从自己擅长的文化方面下起了功夫。曾有人问他,为何要选择报名?选择留下?他说,援疆这几年,启动了一些项目,三年干不完,其中就包括“带本书到吐鲁番”。在2013年中国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上,与20家自治区旅游企业签订协议,一起开展“带本书到吐鲁番”活动。在近3年的时间中,这个在教育上做着旅游梦、又在旅游上做着教育梦的人,就在梦中跌跌荡荡的,完成了自己最初的图书梦。

  读懂吐鲁番 给旅游加入文化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陈书国上任后没打算烧什么火,因为他满脑子思考的,都是怎样才能把吐鲁番的文化融入到旅游中去。

  “吐鲁番旅游不缺文化,80年代吸引外国游客的就是这里浓郁的文化,比如说我们葡萄架下的歌舞、高昌交河故城、吐峪沟等等,特别是古老的丝绸之路文化和我们的葡萄民俗文化,都是当时最大的吸引。”陈书国说,随着近年境外游的淡化和境内游的兴起,再加上吐鲁番本地机制和体制的原因,这些给游客以深度体验的东西都慢慢淡掉了。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文化的复兴,他打算通过旅游文化主题活动来复活这一切。

  第一步,寻找市场中的人才。在搜寻到一批市场中的策划人才后,陈书国和他们策划了“腊八迎新春 祈福艾丁湖”、“杏花季”、“桑葚季”、“葡萄采摘季”、“斗鸡节”等一系列旅游文化主题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实行文化旅游相结合以后,吐鲁番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葡萄沟冬季游客从无到有;艾丁湖也人气爆棚,举办的活动竟有近万人前去参与。特别是“开往春天的大巴”、“家门口的旅游”惠民活动开展以来,已有近万名本地老百姓参与其中,并在自家门口做起了旅游生意,吐鲁番的旅游火了,吐鲁番当地农民更是通过旅游享受到丰厚的红利。

  “我们复兴了坎儿井取水、葡萄开墩、腊八节狂欢、篝火晚会、孔明灯燃放、穿越火焰山等民间活动,还和歌手安明亮合作打造了《神仙都在吐鲁番》这首旅游歌曲,把旅游活动化,活动文化化,吐鲁番就能成为文化旅游创新区,它就火起来了。”陈书国说,加入文化的吐鲁番旅游,慢慢的鲜活起来了。

  “吐鲁番的文化实在太深了,民俗太精彩了,老乡很朴实,瓜果很甜蜜,歌舞很诱人,它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每天都可以在鸟叫声中起床,看着葡萄一天天生长,它就是个农庄中的城市,一个城市中的农庄,这是一种很惬意的慢生活。”陈书国说,在来新疆前,他对吐鲁番的了解仅限于葡萄沟和晾房。突然从繁忙的长沙来到吐鲁番,噪声、堵车等让陈书国不胜烦扰的城市特征全都没了,他立刻就爱上了这里。

  “我要向新疆文化的深处走,走进木卡姆歌吟的深处、走进《玛纳斯》史诗中、走到塔里木河的源头,去追崇我们古老文化的根。”陈书国一生酷爱写诗,在之前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中写了上百首诗后,他就远走大漠来到了新疆。在吐鲁番葡萄架下古老文化和现代歌谣的碰撞中,陈书国写出了两百多篇诗歌。2013年12月,陈书国以笔名荆林出版了他的援疆诗集《艾丁湖畔》,用田园诗的笔触写葡萄、写风景、写生活,也写课堂、写湘新两地情等教育援疆事业,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诗人局长。

  从小被湖南人文熏陶培养出的浪漫,再加上对吐鲁番的感情,成就了陈书国最终留下的决定。“在内地人眼中新疆很远,但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我前面也有人扎根在这里,我后面也会有很多人。”对陈书国来说,新疆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多元文化,多民族聚居产生的民俗文化是内地感受不到的,这片土地的魅力和风情需要深入才能体验到。所以他的留,除了事业的留,更多的是感情的留和文化的留。

  “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我也就无愧于自己的这段经历了。”陈书国说,新疆的文化和民俗不仅在历史长河中璀璨生辉,更应该在我们的手里有新的创造。现在吐鲁番 “游客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小额先行赔付”维权制度、组建每月3000元底薪“古丽导游队”,以及开展“家门口的旅游”、“开往春天的大巴”等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这些都是属于吐鲁番的智慧。2014年8月,他受邀到湖南六所大学作《人本时代与创意旅游—吐鲁番旅游营销十大案例》的讲座,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

  从淡季游打造四季游

  打造旅游的繁盛光做文化当然不够,还必须要懂市场和经营。让陈书国从只埋头做文化转而重视起经营和市场的,是今年前往广州的交流学习,看过广州的旅游博览会后,陈书国认识到了客源地开发的重要性。

  在与广之旅沟通时,陈书国试探性的讲了讲吐鲁番的特点,没想到不到15分钟的介绍却吸引了大量的目光。“很多人都不知道吐鲁番有那么好的东西,那么精彩的民俗。”陈书国说,以前,吐鲁番的客源地只局限于乌鲁木齐的旅行社。这一次与广之旅的沟通,为吐鲁番赢得了广州直发吐鲁番的团队,这也是陈书国2014年最满意的一项工作。

  梦想在吐鲁番开花

  ……我有了二十个孩子/我有了盈耳的书声/我有了一所学校/我的生活覆盖了梦想/我听到响亮的回声/我看到雪地的足印/我体验到时光的背影/我迎面撞向青春的太阳。

  《葡萄歌》一诗中,陈书国如是倾诉着心中美好的情感。在陈书国看来,吐鲁番是个能让梦想开花的地方。近3年里,这位诗人旅游局长在吐鲁番逐步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旅游梦想,他不仅提出了多个崭新的理念,还协调组织了一系列旅游营销创意活动,吐鲁番“青蛙巷”就是成功案例之一。

  青蛙巷是在葡萄沟景区打造的一条民俗街,巷道两旁数十年树龄的老桑树一棵连着一棵,树下的民居大门五颜六色,画有各种民俗画。到了夏季,这些古色古香的大门全部打开,家家院落里的葡萄树叶正茂,院子里洒上水打扫得干干净净,游客可以进来采桑品桑,观看民族歌舞表演,体验民俗活动。

  “让游客在葡萄架下体验到吐鲁番的文化,在体验文化的过程中延长停留的时间。这就是文化旅游的魅力,这也是我致力的方向。”生前,陈书国这样说。

  如今,由他协调组织的吐鲁番杏花季、桑葚季、葡萄节等一系列活动,都成为了吐鲁番旅游的品牌。2012年原吐鲁番地区实现旅游消费10.04亿元,2015年吐鲁番市的旅游收入大幅度提升,实现旅游消费51亿元。

  陈书国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他的文章,他的诗,他写的歌,无不渗透了他对那片土地的深情挚爱。

  永远是忙碌的身影

  长期两地分离,夫妻间的沟通也大都是通过电话,曾雪晴并不很了解丈夫的身体状况,在她看来,丈夫还很年轻,偶尔的身体不适她也只是叮嘱好好休息。然而,从2014年年中开始,陈书国在电话中屡次跟妻子提及,身体不适,晚上睡不着,有时一晚上只能睡上十来分钟,第二天依然坚持上班。

  曾雪晴有些责怪自己,她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如果她再霸蛮一点,再强硬一点,也许丈夫会听从她的劝告,暂停工作早点去医院接受检查。

  “雪晴是位好妻子。书国常年呆在吐鲁番,家里家外的事情都落到雪晴一个人肩上。作为一名教师,她有本职工作要完成,儿子年幼,老人年迈,她要顾里顾外,特别不容易。”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吐鲁番市委副书记姜欣发自内心地心疼雪晴。姜欣对陈书国很熟悉。在她眼中,陈书国是个文质彬彬、朝气蓬勃的人,尤其是谈起吐鲁番旅游事业的想法时,陈书国充满了理想和热情。遇见他时,他永远是一脸平和的笑脸,永远是忙碌的身影。 2016年2月17日凌晨两点,42岁的陈书国的突然离去,除了亲人悲痛,同事们也是潸然泪下。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陈书国却匆匆走了,离开了他的亲人、同事,离开了他热爱的吐鲁番。秉持着感恩的心,陈书国在忙碌中走完了自己42年平凡而又充实的一生。他用对吐鲁番这片热土的无限热爱和对旅游事业的饱满热情写就了最美的诗篇,他无愧于“最美援疆干部”的称号。

来源:新疆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