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3 15:1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3月 | 查看:774次
人物故事:
周新旺同志心向公益,省下饭钱、衣钱、车钱,长期资助贫穷山区11名贫困学生读书,他对资助对象既帮助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又通过书信、电话与网络等方式,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不少受助对象学有所获,其中1人考上清华大学,1人考上中央财经大学。他积极参加义务献血累计达6000毫升,并注册成为中华骨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他长期驻守“志愿驿站”,曾担任过驿站副站长,是广州市注册志愿者、第16届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和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十班”骨干,也是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学雷锋阿旺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组织参与了敬老、扶贫、助残、垃圾分类等20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时”达3000多小时,志愿活动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
周新旺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广东志愿服务金奖(个人)”、“广州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称号,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新闻联播等20多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报道了其事迹,《南方日报》称之为“广东版郭明义”。
作为海珠区广百新一城志愿驿站的新闻总监,周新旺总是最及时地将驿站的各种新闻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用他华丽而朴实的语言将驿站的一人一事描述地淋漓精致。每周为驿站至少推送5片微信稿,每周至少到驿站服务1次,节假日还会带上家人一起做志愿服务。
1、省吃俭用为贫困孩子圆梦
“敬爱的周新旺叔叔,您寄来的钱我已收到,谢谢您对我无私的帮助!我家有五口人,有些年的粮食不够吃,我还有个弟弟在读六年级,每次开学我爸爸妈妈都发愁不知去哪里借钱供我们上学。”这是一封10多年前寄自广西偏远山区贫困学生的来信,像这样的来信至今保存的仍有100余封,收信人全是周新旺。
工作以来,周新旺通过中国青年基金会,以“1+1”的方式资助了11个贫困山区的小孩子读书,其中1名考入清华大学,1名考入中央财经大学。周新旺自身的经济条件也不宽裕。他的家庭是典型的工薪家庭,父母退休且体弱多病,孩子读书花销也很大。周新旺省吃俭用,从生活费中一点点抠出助学需要的钱,十几年间捐出数万元。周新旺还加入了志愿助学网站“心守家园”,为贫困学生联系捐助人和志愿者,并为各地助学公益活动做网络推广,整理发布大量的资助者在助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让更多人分享,帮助更多孩子获得资助,圆了上学的梦想。
2、情寄志愿驿站 彰显大爱情怀
2009年周新旺参加广州市志愿者活动,2010年经过培训成为广州亚组委批准的第一批亚运志愿者,被编入海珠区志愿者第10班,进驻“西关小屋”(志愿驿站),担任海珠客运站志愿驿站副站长,开展亚运便民服务。广州亚运会结束后,一批批志愿者走了,但他的志愿服务并未就此终止,反而恋上了“西关小屋”,每周都去上岗一两次,有时晚上,有时节假日,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夏日炎炎,从不间断。在志愿驿站,周新旺和他的同事没有太多的活动经费,他们就亲自动手,做各种手工礼品,剩下的则通过义卖、募捐来筹集资金。
近几年,周新旺参与或组织了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将关爱送到广州海珠区的老人院、康园工疗站。他和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还会定期探访中山一院的重症病患儿,通过一起做游戏的方式为孩子们带去欢声笑语,排遣住院的枯燥与烦闷。今年以来,周新旺还组织志愿者到小学举办控烟、禁毒、垃圾分类等教育宣传活动。
5年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同事、亲朋邀他外出散散心,他总以各种理由推托没时间,但他却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志愿驿站上,默默地全身心投入。
3、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以他命名
周新旺非常热心献血,几乎每年都要献一次,有时一年两次,不是在血站,就是在流动献血车上,单位组织的集体献血,总有他活跃的身影,一献就是最大抽血量,这一善举至今坚持了17年。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6200毫升血液。自1998年以来,阿旺已无偿献血累计达6000毫升,全身血液几乎换了一遍,鲜红的献血证都换了3本。这还不够,他还自愿报名加入中华骨髓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之后,他又加入广东省眼库,成为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周新旺认为:奉献热情和责任心,不仅仅是帮助别人幸福,这个过程也实现了自己的幸福。
在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现在有一个以周新旺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学雷锋阿旺志愿服务总队”,吸纳逾400名志愿者,周新旺就是服务队的副队长和总顾问。这支队伍参与了敬老、扶贫、助残等20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