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小镇医生捐献干细胞 延续“生命火种”(图)

发布时间:2018-04-01 15:1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1月 | 查看:995次

1.jpg

人物故事:

  “志为我愿,愿为他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挽救生命更伟大的善行,小镇好医生陈达用自己流淌的血液挽救幼小的生命,诠释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涵义,用一名医护人员特有的温暖情怀,书写了一段救人于危难的动人佳话。 

  点滴善举迎来拯救生命的机缘 

  现年34岁的陈达是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外科医生,由于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受到父亲的影响,学生时代的他便立志做一名医生,一转眼工作已经十多年了。2012年6月6日,陈达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血样被采集录入中华骨髓库。 

  三年过去了,陈达对这件事渐渐淡忘。2015年6月1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陈达打来电话说:“经中华骨髓库初次检索,你的血样与一位河北的白血病男孩HLA配型相合,希望你能进行高分辨分型检测血样,挽救一个13岁孩子的生命。” 

  面对突如其来的救人请求,陈达丝毫没有半点犹豫,救人如救火,他第一时间赶往相关医院抽取高分辨分型检测血样,然后将血样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寄往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试验。 

  7月底,陈达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通知:“你的造血干细胞与13岁河北白血病男孩配型成功。”得知这一消息,陈达十分激动,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医院领导时,医院领导十分支持他的决定,并安排专人顶替他外出留下的工作空缺。 

  成功捐献234毫升造血干细胞 

  10月8日,陈达在妻子和海州区红十字会副会长陈长坝的陪同下,抵达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当天,陈达就开始注射动员剂,到采集前,他一共注射了9针动员剂。 

  “人的造血干细胞平时大多在骨髓中,动员剂就是号召造血干细胞‘加班加点’工作,多分离出一些。”陈长坝形象地向记者介绍。“总体来说,采集工作很顺利。陈达第二天开始感觉腰椎、颈椎和关节有些疼痛,这都是正常反应。” 

  10月13日,在医院血液科病房,医护人员在陈达的双臂上插上导管,左臂的出血管将他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储入收集袋,右臂的输血管将分离后的血液输回他体内。当天8时20分,采集开始,大约半个小时后,满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源源不断地输入收集袋。“要5个多小时躺着不能动,所以不能喝太多的水。”在捐献过程中,陈达显得十分淡定,还不时和身边的人聊天。下午2时07分,采集工作结束。医护人员从陈达体内采集到234ml造血干细胞,整个采集过程经历了5小时47分钟。 

  平凡医生用爱激扬时代主旋律 

  中华骨髓库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血液病患者有400万之多。其中全国平均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名,而非亲缘人群骨髓配型成功率仅为四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对这些患者来说,俗称骨髓移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而在配型成功后,有20%左右的人会在捐献前退捐。 

  这位13岁的男孩患上白血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放化疗,是不幸的,遇到素昧平生的好医生捐献干细胞,又是幸运的。 

  “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我也有孩子,当听说一个13岁的男孩患上白血病,急等着造血干细胞来救命,我很难过,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我一个人可以救他,我不会退缩。”陈达说。 

  10月13日下午4时50分,北京医院的医生带着“生命火种”登上飞机,陈达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当晚便输入患者体内。“能够挽救别人的生命,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爱心之旅。”陈达说。他希望小患者早日康复,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陈达是连云港市第9例、江苏省第454例、全国第5209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当天,省红十字会向陈达颁发了“博爱”荣誉证书和奖章。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