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学生毕业走人了 “校园贷”找我来催债

发布时间:2018-03-30 22:5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30日 08 版 | 查看:442次

我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我是×××网站的。你认识×××吧?她已经欠款两个多星期了。”

  听到这个名字,感觉似曾相识,但又不敢确认。对方又逐字念了这个名字。因为教过的学生太多,我对这个名字的印象模模糊糊的,还是不敢确定。最后,对方直接说:“你通知她就行了,抓紧还款。”

  而后,我跟辅导员确认了一下,原来这是一名毕业半年多的学生。毫无疑问,她留了我的信息给这个放贷的网站,将我作为催款时的通知人。其实,我只教过这个学生一个学期的课程。一般而言,开学第一堂课,我都会将手机号码告诉学生。没想到,这个学生却利用我的电话信息去网站贷款了。

  不少网络贷款平台放贷的门槛太低了,根本不会核实第三方联系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只要学生随随便便填个信息就可以发放贷款,以至于类似“裸贷”、暴力催款的现象屡见不鲜。当然,我并不清楚,这个学生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是否也还有一些额外的附加条款。

  平心而论,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逃不出消费这个话题。在我读大学的那个年代,正值信用卡在国内“大跃进”的时期,不少银行都跑马圈地,将大学生作为潜在优质客户群,在校园里设点办理信用卡。当时一款“专属学生的双币信用卡”算是比较火的。可是,最终也有不少大学生无度刷卡,欠了一屁股债,不得不由父母来还钱“擦屁股”。直到2009年,原银监会一纸文件叫停。

  如今,各种分期付款、网络借贷的平台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习以为常的消费渠道。必须承认,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会陷入无度消费,多数都能在个人能力范围之内及时还款。但我注意到,总有一些学生承认,没还清的贷款最后还是靠父母来还清的。

  不能说学校不重视类似于理财、消费方面的教育,有的学校会在公共场合贴出警告,也有学校会穿插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教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类似“校园贷”“裸贷”的新闻也都频频被推送,因此不能说学生们都对此闻所未闻,不清楚这背后的利害关系。

  我之前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选话题作演讲,有学生就主动将“裸贷”作为话题拿出来讨论。换句话说,学生们或多或少都会去关注类似的事件,然而,为何还有学生愿意“铤而走险”呢?归根结底,消费的欲望在咬噬一些大学生的内心,怀有侥幸心理,以及对后果缺乏充分的预期等,最后导致难以自控,无法自拔。

  有句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们当然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谴责那些陷入“裸贷”的学生是咎由自取,他们总要为自己的无度消费和缺乏自制力而承担责任。但是,这样的谴责恐怕是无力和无用的。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终归属于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加强校园贷平台的监管。

  网络技术的发达确实给“校园贷”提供了“疯长”的机会,这种无序的野蛮生长是造成各种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要彻底整治这种乱象,就需要监管部门规范管理,避免贷款公司诱导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

  (若尘 作者系大学教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