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9 19:37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3-19 09版 | 查看:792次
安际衡代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家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目前,国家公布了一批“非遗”保护项目,并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也有配套的专项资金,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开端,让人们看到了民族文化遗产得到珍视并发扬光大的希望。建议制定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地把文化的火种传下去。
要特别重视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开发和利用。保护的底线是使之不消亡,保护的高限是健康成长,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盛不衰。生产性保护基地的第一要务是传承和保护,是培养新一代杰出的工匠。应在人才、技术、政策、资金上给予更具体务实的扶持,使生产性保护基地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本报记者 马 晨整理)
苏伯民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如果采用简单替代的方法进行修复,对于文物价值实为一种损失。因此,文物保护修复之前,需要对文物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分析,这涉及多种学科知识,亟须具备文保综合知识的专业人才。
基础研究不足和理论不完备,一定程度上成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文物保护相关技术的瓶颈。建议在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增设“文物保护基础科学”研究方向,将文物保护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培育我国文物保护研究能力,为文物保护新方法新技术研发予以长效支持。
(本报记者 郁静娴 付 文整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