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爱情第一村”:百余年几乎没人离婚(组图)

发布时间:2018-03-18 15:27 | 来源:郑州晚报 2017-07-18 第A08版 | 查看:1601次

李二孩和老伴儿张留菊悉心保管着结婚证

幽深大峡谷、千年榔榆林、巍峨村寨门、古朴石板路……地处焦作修武县青龙峡内,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村庄,40多户人家,依势坐落在山坳里,它叫“陪嫁妆村”。一边是茂密的丛林,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就这样从山底盘旋着到了太行山深处。

这个村庄位于豫晋交界处,就建在山顶上,海拔1100多米。这里民风淳朴,很多院落院门敞开,门不落锁。百余年来,人们重情义,家庭和谐,几乎没人离婚,被誉为“中国爱情第一村”。记者连日来深入村庄探寻“爱情村”的前世今生,试图揭开其神秘面纱。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 文/图发自河南修武

隐匿在太行深处的“爱情村”

盛夏时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到处热气腾腾。然而,距离修武县城50多公里的西村乡陪嫁妆村却是另一番景象。一阵阵山风袭来,分外宜人。

记者从远处走近陪嫁妆村,首先看到的就是村口伫立着的几十棵象征着爱情的榔榆林。村支书李亮介绍,这片榔榆林是陪嫁妆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共有31棵,其中最大的一棵高17米,有1800年历史了,古树的周边缠绕着很多人们祈愿的红飘带。

“榔榆树也是陪嫁庄村的情感树,夏季的夜晚,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习惯端着饭碗来到榔榆树下,边吃边聊,避暑乘凉。”李亮说,全村共有裴庄、育林背、返头岭3个自然村,42户151人。由于村庄紧临青龙峡景区,有十几对夫妻都是在这个地方相识相爱的。

进入陪嫁妆村,“中国爱情第一村”的石牌清晰可见。石牌身后是巍峨的寨门,用青石砌成,有一大两小3个门洞,门洞旁分列着两只雕刻得活灵活现的石狮。

“为什么村口一定要建寨门呢?”李亮笑着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其一,建寨门可使整个村子更具整体性,使村庄浑然一体;其二,建寨门可加强对村庄的管理和保护;其三,进门是一家。寨门又是一个村庄团结和睦的象征,说明了陪嫁妆人团结友好,亲如一家。

那么,“中国爱情第一村”的叫法是怎么来的?李亮介绍,几个月前,中国婚道婚嫁产业研究院院长史康宁等人来村走访时赞誉有加,此后这个头衔就在网络上流传开了,名气越来越响亮,使得这个隐匿深山、鲜为人知的村庄突然爆红,令很多村民始料未及。

“我们这个村确实流传着不少爱情传说,网友们既然认可,我们也高兴。”他说。

用石头垒砌的古朴建筑群

古石路、古石井、古石屋……陪嫁妆村的民居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是个典型的“石头村”,别样的建筑风格承载着这个传统古村落的建筑文化。石头垒砌的墙壁,石板筑房顶,就连一些家具如石凳、石磨、石碾、石槽、石臼,包括牛圈、猪窝、茅厕都是用石头砌起来的。

陪嫁妆村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掩映在山坡上,与层层的梯田、碧绿树木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沿着石头铺就的古路前行,古朴的民居院落次第呈现在眼前,鸟语、鸡鸣、犬吠也不时入耳,人如在画中。在裴庄这个小小山坳里,十几户民居院落建造得随意方便。

“石头作为一种原始的建筑材料,防寒隔热,住在石屋里,冬暖夏凉,舒适宜人,别有情趣。夏季中午,在石屋里午休,需要盖上一条被子。”据村民介绍,这里的石屋大多具有百年以上历史,最早的一幢房屋还是清雍正年间建造的,距今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

这里的石屋建筑工艺考究,建房用的青石被切割得方方正正,极其规则,缝隙用石灰、毛发、米汤等合成的泥浆填充得严严实实。许多房屋上雕刻有鸽子、鸳鸯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小动物,门窗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可谓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每家每户院子里都种有一棵苹果树,体现了山民们求平安、求结果、求殷实、求富裕的美好愿望。据当地人介绍,该村处于河南和山西的交界地带,从村里穿过一条石头铺就的路,在古时,是河南通向山西的通道,当时过客可在该村停留休息,休息期间还可听戏。

修武县青龙峡景区管理局副局长耍超向记者介绍,依托古村落文化的独特魅力及秀丽的山水环境,陪嫁妆村的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游客们不仅可以住宿,还可以吃上可口的农家饭。全国各地来这里旅游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村民们也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脱贫之路。

“牵了手,从没想过分开”

天气炎热,在陪嫁妆村寨门旁边一块空旷的广场上,不时见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们在纳凉。“来了‘爱情村’,咱这儿值得称道的爱情故事一定不少吧?”记者乐呵呵地上前询问,其中一位老人李二孩听罢和同伴“扑哧”一声笑了,“也没啥惊天动地的,都是平常过日子”。

在64岁的李二孩看来,其实,爱情从不复杂,就像他们父辈祖辈那个年代,没有鲜花,没有汽车,没有钻戒,没有誓言,但牵了手就是一辈子,一不小心就白了头。“虽然那时家里贫穷一些,但是我的父母几乎从不吵架,他们一辈子和和睦睦,对我们影响很大”。

李二孩比老伴张留菊大3岁,他拿出了一张已经泛黄的结婚证。“你瞧,我们结婚已41年了。”李二孩有5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他和老伴从小就认识,因为他和老伴的姥姥家就是一个村的,“她家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镇玛琅村,距离我们这儿也就十几公里。”

虽然打小就熟识,双方也彼此有意,但他们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连手都没敢牵过。李二孩说,一直到了结婚年龄,他们家才委托媒人上门提亲,双方家长商定婚事后,他们才把婚事办了。婚后第二年,老大出生,之后每隔两年就生一个孩子,共养育了3个孩子。

“牵了手,从没想过分开。爱人没上过学,到现在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我是初中毕业。”李二孩说,但爱人干家务、农活是一把好手,非常麻利。“我们结婚40多年了,两口子从没打过架,我脾气赖些,起高腔了她不吭声,不愉快的事情一会儿就过去了。”他说。

对此,张留菊道出了自己的“爱情保险秘籍”:“偶尔也有小吵小闹,但吵架之后就各自冷静了,一两天气就消了。”她说,“家庭之所以出现裂痕,往往都是夫妻之间针尖对麦芒造成的,你不让我不让,你厉害我比你更厉害,把关系也闹僵了。其实,夫妻之间谦让很重要。”

他们心里装着对方。最近10多年,李二孩得了气管炎,2012年病情特别严重,他去修武、焦作医院治疗,花了六七万元。“我感觉快不行了,很泄气,老伴却不停地鼓励我,说欠的债慢慢还,家里没有我不行。”他说,“这么多年,一个眼神都知道想干啥,我很知足。”

“和睦为贵,她高兴我就高兴”

“别看我70岁了,其实年龄不算大,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多了。”陪嫁妆村村民李安根说,7月21日是他和妻子郝自然50周年金婚纪念日。看着自己满头的白发,他感到很满足,感谢这一生有妻子。

50年前的1967年7月,李安根正好20岁,他喜欢上了邻近交粮河村的一个姑娘,经媒人介绍后,两人情投意合,一把锄头、两个箩兜就成了全部的彩礼。两个年轻人走了20公里山路,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去乡里拍了张黑白结婚照,就这样,欢欢喜喜结成一家人。

李安根说,结婚后他当过快10年的民办教师,因忙于教学,很多家务活儿都压在妻子身上,两人育有4个孩子,几乎从不吵嘴,“有啥事都是商量着来,和睦为贵,她高兴我就高兴。”李安根清晰地记得有一天下午,为了让怀孕的妻子吃上一点白面,他挑了50斤玉米去乡里置换,当天下午又从乡里往村里赶,夜色渐黑,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崎岖山路上行走,因没看清路还摔了一跤,气得哭了起来。直到凌晨时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而让他感动的是,此时妻子还没睡,仍在等他,“你老不回来,我都担心死了”。

如今,孩子们早已成家,也有了子女,三世同堂,老两口很知足。“5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在人的一生,特别是婚姻生活却是漫长和值得珍惜的,我们可谓是一对模范夫妻。”李安根说,以前很多日子是艰难一些,但培养了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认定一个人,就要走到头”

“铜婚,银婚,难得金婚;夫好,妇好,最佳夫妇。”李安根的小儿子李海利说,父辈们给他们的影响很大,他们教育下一代也要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我们没权利选择出身,但可以努力营造幸福生活,要像父辈一样坚守住婚姻阵地,恩恩爱爱,这是我们永远幸福的港湾”。

这样的夫妻村里比比皆是,这里信奉爱情,没有离婚的概念,“很多人结婚时都在榔榆林下许过誓的。”陪嫁妆村的年轻人李超和崔娜娜也是一对模范夫妻。李超生于1986年,和家住西村乡柿园村的妻子同岁,俩人是同学,在完成学业后,从恋爱到结婚,用了七八年。

李超说,他爸爸妈妈的感情里没有玫瑰,没有情话,但他知道只要有了好吃的东西,爸爸总是先给妈妈吃,这个习惯至少有10年了。

“我们有了两个孩子,儿子5岁半,女儿两岁了,在村里开了一个农家乐,虽然收入不多,但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就可以了。”李超说,年初,他看到“中国爱情第一村”的石牌立起来后专门和妻子跑过去观看,在他看来,“爱情就是认定了一个人,就要走到头”。

他说,祖辈、父辈们那代人不善言辞,但行动是最好的家教,他从没听说过村里谁家闹离婚的,“村子里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的氛围很好,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更好地传承下去”。

“丈夫人很实在,也节省,孝敬老人。”崔娜娜说,去年她爷爷生病住院期间,李超跑前跑后,给爷爷端屎端尿,洗脸洗脚,娘家人对他评价很高。“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令人难忘”。对于爱情,崔娜娜认为,“爱情就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平平淡淡的爱才是真。”

好家风就是家家户户的传家宝

陪嫁妆村的老人李随意当过很多年村支书,对村里情况颇为了解。他对村民们“以和为贵、勤俭持家”深有感触。他说,全村共有42户151人,是个小村子,但几十年来和睦相处。最令村民引以为豪的是陪嫁妆村和顺美好的夫妻关系,这一点很多村庄很羡慕。

“从我记事起,几乎没听说哪家夫妻俩闹离婚的。十几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不变的是淳朴民风及习俗。”陪嫁妆村村支书李亮说,说起村里的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村民们说:村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家庭和谐,不管如何变,这个不能变。

62岁的老人李有福也说:“我们虽不富裕,但家家和睦很光荣,这比什么都重要。”他说,过去,山路狭窄崎岖、坑洼不平,去乡里赶集需要走多里路,一来一去花上两三天时间很正常。目前,平整的公路通到家门口,很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出行也方便了。

一些村民也会把家训刻在石柱上。“我们非常珍惜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让年轻人也重视起来,踏踏实实做人,恩恩爱爱过日子。”村民们表示,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传播忠孝礼义、弘扬传统美德却人人知晓,大家都感受到好家风的力量,也把好家风当成传家宝。

如今,陪嫁妆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习惯成双成对地到千年榔榆林许下诺言,祈愿爱情长长久久。一阵山风袭来,拂过村口千年古树及古朴的石屋,令人心旷神怡。

“爱情是神圣的,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社会和谐离不开家庭和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用心去维护与经营家庭,并感染更多的人。”一位游客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