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父坟前一捧土 烈士女儿苦觅六十年(组图)

发布时间:2018-03-15 19:48 |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13-11-08 07:28:03 | 查看:3673次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崔永焘 摄影报道)   六十年,她从未放弃;六十年,她始终在找寻;六十年,她跨越千里,只为找到父亲的坟墓,亲手为父亲扫墓——从父亲的坟前取上一捧土,让父亲“回家”。

  山西省朔州市的李翠梅老人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她今年已经67岁高龄。她心底始终有个心愿——找到爸爸李雨烈士远在青海的坟墓。李翠梅从未见过父亲,可是随着自己日渐老去,李翠梅到青海寻找父亲坟茔的愿望愈发强烈。

  父亲,你在哪儿?

  李翠梅从未见过父亲,可是李翠梅总是能清晰地记起:四岁那年,母亲接到一封信之后,便悄悄哭泣,悲伤地叹息。后来,母亲改嫁。李翠梅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李翠梅慢慢懂事了,世界上还有个与自己最亲的人,那就是父亲李雨。可是,自己再也见不到父亲了,因为父亲在青海剿匪时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长眠于青海那片广袤的高原。

  12岁的时候,与之相依为命的奶奶撒手人寰。这让李翠梅的命运又笼罩了一层悲苦的色彩。少女李翠梅变得有些孤僻,也不太爱说话,只是苦苦读书。再后来,少女李翠梅考上了师范。可是,青海那么远,山水阻隔,又该怎么样去青海找父亲的坟茔呢?

  时光蹉跎,工作、结婚、生孩子、把孩子带大,李翠梅这一等,时光居然过去了六十年。

  今年,李翠梅的母亲也去世了。李翠梅去青海寻找父亲坟茔的愿望再次燃起。她从母亲的坟头取了一捧黄土,分作两份,准备一份撒在父亲的坟茔上,然后再从父亲的坟前也取上一捧黄土,让“父土”与“母土”合在一起,让父亲“回家”。

  青海,贵德县,尖巴区。这个地方在哪儿?有人告诉李翠梅:青海有个贵德县,可没听说贵德县有个尖巴区。李翠梅又一次无助在心底呐喊:父亲,你在哪儿?

  寻找烈士李雨的足迹

  1946年,李翠梅的父亲李雨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赫赫有名的358旅的一名战士。李雨离家时,妻子当时已有身孕,只是李雨不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妻儿了。

  1952年,西北第一野战军一师二团某部副排长李雨,在青海省贵德县尖巴区参加平叛剿匪战斗中英雄牺牲,长眠于青海高原。

  人们试图从后来的资料和人们追忆的片断中寻找烈士李雨成长的足迹。李雨,19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过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战斗,25岁在青海平叛时牺牲。军旅中的李雨还学会了写信,并且向家乡寄回了自己的一张黑白照片,而这张小小的黑白照片也是李翠梅父亲惟一一张照片,这张珍贵照片居然在李翠梅上学的时候连同钱包一起被窃,后来,钱包找回,照片再也没能找回来,这也成为李翠梅心头的最大遗憾之一。

  今年下半年,李翠梅找到了朔州广播电视台《圆梦场》节目组。讲述了她的“梦”——想到青海去找父亲的坟茔。李翠梅寻找父亲李雨烈士坟茔的故事,迅速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观众在节目播出时,泪水打湿了眼眶。

  在当地的历史资料中,朔县(今朔州)并没有名叫李雨的烈士,反倒是有名烈士在登记簿上叫作李甫。登记簿上,李甫的村庄名字与李雨的一样,但李甫的年龄又与李雨的年龄不同,但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村庄并没有人叫李甫。

  今年九月,朔州广播电视台编导史振芩专门向青海新闻网编辑部发来求助函,希望本网编辑部能够与贵德县有关部门协调寻找烈士李雨的坟茔所在。本网即时与贵德县委宣传部、贵德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联络。贵德县有关部门表示,也许希望不大,但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找有关李雨烈士的一切信息。

由毛泽东签署的革命牺牲军人光荣纪念证

李雨烈士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右下为李翠梅幼年与奶奶的合影。

  终于找到了李雨烈士的墓

  贵德县传来的消息并不乐观。经查,贵德县烈士陵园并没有一位叫作李雨的烈士。寻找范围迅速扩大到贵德县所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而海南州也没有这样一位烈士,无论牺牲时间还是姓名、籍贯。不过,贵德县民政部门查到,该县烈士陵园中有座无名烈士墓,那里长眠着三位烈士的骨殖。李翠梅的心又变得失落起来,父亲牺牲后部队送来过《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都清晰地记载着李雨烈士的姓名、出生年月和籍贯等资料,父亲的墓应该能找到!可是,会不会也像朔州当地的资料一样,错把李雨当李甫了呢?

  今年10月,尖扎县民政局传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李雨烈士的墓找到了,就在尖扎县烈士陵园!原来当年的贵德县尖巴区已经成为现在的尖扎县,而贵德县属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属于黄南藏族自治州。

  得到消息的李翠梅老人立即着手亲和力来青海为父亲扫墓,李翠梅寻找父亲的故事也牵动了朔州市许多人的心。

  于是,一个由朔州广播电视台和朔州爱心人士组成的“万里找寻烈士足迹”的爱心车队从朔州出发,目的地——青海省尖扎县,当然,这支爱心车队最核心的人物就是李翠梅老人和她的女儿。

  爸爸,我找了你六十年

  出发时还是10月,到达西宁时“万里找寻烈士足迹”爱心车队已经是11月1日了。经过短暂的前期接洽,11月3日,李翠梅老人一行从西宁出发去往尖扎县。这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中国传统的“寒朝节”,无数人缅怀先人和祭祖的一个日子。

  手捧鲜花,李翠梅缓步走进尖扎县烈士陵园。李雨烈士的坟茔坐落在陵园的一个角落,和无数牺牲的烈士一起静静地长眠在祖国的大地上。

  爸爸,我找了你六十年……李翠梅老人的泪水划过脸庞。仔细的扫过父亲的墓,李翠梅认真地擦拭着父亲墓前的碑。跪在父亲李雨的坟前,李翠梅像个委屈的孩子,诉说着六十多年来的点滴往事,泪珠儿大颗大颗地滴进父亲长眠的土地里。

  爸爸,我来看你了……李翠梅拿出了家乡的苹果,取出家乡的汾酒,还有家乡人民沉甸甸的问候。书有“李雨烈士永垂不朽”的花圈在秋末的青海高原上显得格外鲜艳。李翠梅一时又怎么能诉说六十年的思念:“爸爸,请喝一杯家乡的汾酒吧!爸爸,请和战友们一起喝杯家乡的汾酒吧……”李翠梅在父亲的墓碑前宣读了写好的祭文,每读一句,泪水便滑落一次,同行的所有人眼眶都湿润了,这至纯至真的骨肉亲情教人如何不为之动容。

  “爸爸,我带你回家。”李翠梅小心翼翼地从红色绒布袋取出家乡的黄土,轻轻地洒在父亲的坟头,又轻轻地从父亲的坟前取走一捧黄土。李翠梅说,她将把父亲坟前的“父土”带回家乡,让“父土”、“母土”一起与家乡的土地融合在一起。

“爸爸,我找了你六十年”,李翠梅终于见到父亲的坟茔。本网记者崔永焘摄

李翠梅老人把家乡的“母土”放在父亲的坟墓上。本网记者崔永焘摄

李翠梅老人轻轻地从父亲的墓前取走一抔土,准备让“父土”回家。本网记者崔永焘摄

  当天,李翠梅还与朔州广播电视台、爱心人士以及尖扎县民政局有关干部一同为烈士陵园的革命先烈扫墓,向为共和国奉献了宝贵生命的烈士们三鞠躬。

  昂拉千户宅院里的阳光

  在尖扎县民政局干部的指引下,李翠梅一行来到昂拉千户宅院,回望父亲抛洒热血的土地。千户宅院的建筑风格令人啧啧稀奇,这里不仅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游客们欣赏藏式建筑、回味历史的旅游胜地。

  李翠梅细心地在昂拉千户宅院查看每一处地方,想寻找到丝丝缕缕父亲留下的痕迹。青藏高原秋末的阳光强烈又温暖,主人端来了香喷喷的馍馍邀请一行人品尝。李翠梅轻声叹息,都是一家血脉相连的兄弟,打什么啊。要是没有打仗,那该有多好啊。

  宅院里的主人满脸都是率真与朴实,憨厚的脸庞泛着友好的微笑。这位主人就是昂拉千户的小儿子。

完成心愿后,李翠梅老人与一行人欣慰地在碧水丹山附近合影。本网记者崔永焘摄

  我们该怎样缅怀烈士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们找不到比这句话更适合送给烈士的了。可是,我们该如何缅怀烈士?仅仅是在每年清明时节为他们扫一次墓吗?

  李翠梅老人60年寻找父亲李雨烈士的坟茔,所有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被深深打动。朔州广播电视台《圆梦场》节目组、朔州市有关企业的爱心人士、青海新闻网的编辑、贵德县民政局和尖扎县民政局的干部,以及无数个默默关注李翠梅寻父一事的观众和网民……当所有的人愿意为李翠梅老人寻找父亲坟茔贡献力量时,他们的心情出奇地一致:每一个知晓此事的人都有义务帮烈士的家人完成心愿。正如陪同李翠梅上千公里的爱心车队成员们所说,我们是在帮助自己,接受烈士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和洗礼,接受烈士女儿不懈找寻所带给我们的震撼。每一个人都应该向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鲜血和生命的烈士致敬,并以烈士为榜样,努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李翠梅在给父亲李雨烈士的祭文中详细讲述了新中国几十年的变化,讲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讲述了自己的孩子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

  临别时,山西省朔州市广播电视台的同仁向尖扎县民政局有关领导带来了朔州市委领导的嘱托。朔州市委领导表示,朔州市愿意与黄南州或尖扎县结为友好城市,希望两地缔结友谊,继承李雨烈士遗志,为各族儿女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携手前进。

  我们也相信,这是李雨烈士以及无数为了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宁献出生命的英雄们所乐于见到的。

  昂拉战斗——毛泽东评价:习仲勋比诸葛亮还厉害

  李雨是牺牲在昂拉平叛战斗中的。

  昂拉千户本是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卡和征税,相传公元5世纪中叶赤热巴坚派贡叶西达杰到达这里,成为尖扎黄河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顺治皇帝封他的后代祖多杰为昂拉千户,世袭至第七代子孙项谦。尖扎滩北有黄河天险,东面和南面被高山环抱,西临黄河的松巴峡谷,是一处易守难攻的要隘。

  解放后,藏族人民对共产党和解放军还不了解,加上匪特造谣惑众,第十二代昂拉千户项谦在马步芳残匪和国民党特务的裹胁、挑唆下,公开与人民政府为敌,拒绝接受人民政府的领导,并组织反革命武装“反共救国军”第二军,发动叛乱。

  在习仲勋的领导下,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长周仁山、藏传佛教大师喜饶嘉措(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藏族部落头人、寺院活佛等50余人,多次深入虎穴,亲赴昂拉,先后与项谦和平谈判达17次之多。在与项谦作争取工作17次无效之后,1952年5月1日,我解放军率部进军尖巴昂剿匪平叛。战斗不到一日,便歼灭了盘踞在昂拉地区的马步芳部残余,从而平息了昂拉地区叛乱。副排长李雨便是牺牲在这场短暂的战斗中的89名烈士之一。

  不久,项谦本人也在党和人民政府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归向人民,为尖扎地区的各族人民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李维汉向毛泽东汇报此事时,毛泽东十分赞赏,称赞道:“诸葛亮有个七擒七纵,我们还多,我们来个十捉十放。”后来毛泽东见到习仲勋,还开玩笑地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事实上,争取昂拉千户的工作有17次,再加上项谦溃逃之后,我党最后成功感化项谦,使其归向人民,共有18次争取工作。

  项谦归向人民后,先后任尖扎县县长、黄南州副州长等职,于1958年病逝。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