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难解“中国之谜”

发布时间:2018-03-13 16:35 | 来源:北京日报 2017-06-26 20版 | 查看:713次

  郑世林在《解放日报》撰文认为,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任重道远。仅以政治经济学为例,一些学人不仅有意无意地忽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本土的巨大变化,而且存在无视中国5000年来国家治理深厚积淀的倾向。在思考中国的政治经济问题时,一些人往往先从西方理论中寻找坐标,另一些人则试图在西方理论上进行修修补补,或者直接套用基于国外数据而得出的假设命题。这些研究也许有一定现实借鉴意义,但更多的是脱离了实际。

  坦率地讲,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要构建一种真正的、有益的本土意识。目前的政治经济学大多是基于西方国家的问题和现象进行的理论抽象。这些理论基本上是按照西方国家民主和选举政治制度构建的。中国学者如果只是沿袭这一西方的主流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不仅是不靠谱的,而且会出现南辕北辙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学者已经对一些重大的中国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并未按照西方的所谓标准模型进行制度转型,而历经了高速经济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为“世界工厂”,并在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迈进。如果按照西方主流政治经济学的解释,中国就不应该发生这种增长奇迹。这一所谓悖论,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中国之谜”。

  从本土视角出发对“中国之谜”展开剖析和解释,无疑会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信心。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能够更多了解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而不仅仅是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定会展现出独有的理论穿透力和解释力。 (陆琴摘编)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