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出重拳 行业迎洗牌——直播答题终结野蛮生长(调查)

发布时间:2018-03-06 09:53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年03月01日 23 版 | 查看:339次

本报记者 董丝雨

一共12道题,每道题10秒钟作答时间,全部答对者可平分一定数目的奖金。今年年初,一种直播答题赢奖金的互联网新玩法火了起来,吸引大量用户参与。

  然而,迅速爆红的背后却是问题丛生。有的平台不具备法定的视听节目直播资质,内容审核机制不健全,出现导向偏差;有的平台单纯追逐流量和点击率,以低俗内容吸引眼球;而各类辅助作弊软件的出现,也饱受网友诟病。

  2月1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加强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对网络视听直播答题活动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网上传播秩序,防范社会风险。监管部门重拳出手,成为直播答题结束野蛮生长、逐渐走向规范的拐点。

  题目存硬伤  监管成真空

  考知识变考广告

  “肉夹馍是哪个省的代表小吃?”在某场直播答题中,大部分参与者在选择陕西省之后,却发现平台给出的答案是江苏省。虽然该平台及时道歉并给予补偿,但如此低级的错误还是让不少网友大呼“失望”。

  在动辄上百万人参与的情况下,直播答题平台应承担起向社会传递有效知识和核心价值观的责任。然而事实上,大部分直播答题平台都缺乏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不仅在题干和答案的设置上出现事实性错误,还把明星的隐私八卦作为“知识点”提问。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把明星的个人生活设置成题干,容易让缺乏辨析能力的年轻人误将八卦视为知识能力,引发拜金、低俗、恶搞等损害社会公德和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通知》中要求,网络直播答题的内容要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不得传播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不得传播格调品位低下的内容,不得宣扬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说:“对直播答题内容的设定,不仅平台要担起主体责任,有关部门也要及时进行监管。”

  此外,题干中频现的广告植入,也让参与者质疑这到底是知识问答还是广告问答。“为什么某企业会把研发基地选在美国?”“某品牌外卖送达时为什么还是热的?”原本以传播知识为初衷的直播答题,逐渐变成了广告商们厮杀的战场。

  有媒体调查显示,某日四个直播平台推出的31场在线答题中,10场为广告专场,比例达30%,且大部分集中于“黄金时段”。

  “我国《广告法》《互联网广告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互联网广告形式都必须标明‘广告’的字样。但在网络直播答题中,很多直播平台在广告专场‘偷梁换柱’地转换广告与题目,根本没有任何广告标注”,朱巍说,直播答题的广告形式特殊,存在文化部门、工商部门和网信部门多头管理,导致监管有真空或交叉,让违法广告钻了空子。

  答题有猫腻  软件能作弊

  拼能力成拼搜索

  “答题辅助软件出售,需要的速加QQ。”在某直播答题平台的贴吧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内容。在淘宝上搜索“直播答题辅助”等关键词,出现不少售卖辅助软件的店铺,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月销量最多的一家达100多笔。

  据了解,辅助软件可以将手机屏幕一分为二,上面一部分是答题界面,下面一部分是检索界面。而不少互联网平台也借着直播答题的东风,对自家快速搜索的技术进行推广。

  “辅助类软件,说到底都是通过抓取搜索的方式快速获得答案。同时,也不能排除一些辅助软件本身就是黑客工具。用户用它答题时,黑客就很容易盗取他的个人信息。”朱巍说。

  辅助作弊类软件的出现,不仅让答题过程丧失公平性,损害参与者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直播答题平台的合理规则。近日,某直播答题平台的共同举办方和运营方将某输入法诉至北京海淀法院,认为该输入法遮挡答题页面并自动显示题目答案,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还有不少用户质疑直播答题平台在参与人数及获奖人数上注水,以达到稀释奖金的目的。比如在某场直播答题中,显示在线人数是122万人,但参与答题的人数却是140多万人。最后的通关名单中,一些昵称为无意义的字母排列、粉丝为零的账号,也被网友怀疑是平台或广告商注册的僵尸账号。

  有专家建议,未来直播平台要想走得更远,应提高答题过程的透明度、公开度,特别是涉及奖金分配、用户参与的环节,需设置相应渠道,更好接受外界监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