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05 21:49 | 来源:吉林日报 2018-03-05 08版 | 查看:856次
凌瑶
近年来,沉寂许久的“大喇叭”广播在各地农村开始重新响起,村民们的耳中又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村村响”农村大喇叭的崛起有着相应的时代背景:随着通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曾经村村必备的“大喇叭”逐渐在发展的潮流中掉了队,许多“大喇叭”被闲置一旁,慢慢变得锈迹斑斑。这反映了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选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端通讯信息工具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如果没有敏锐的辨别力,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传达不良信息。再者,受浏览量的影响,娱乐、综艺等题材新闻长期占据各大媒体的版面,涉及国家大事、民生政策等重要信息的传播空间被不断压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大喇叭”的重新响起,既是顺应了广大农村民众的需求,也呼应了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大喇叭”在各地的重新响起,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成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更要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和传播党的好声音的“扩音器”。随着农村“大喇叭”工程的不断推广,许多村民享受到了“大喇叭”带来的实惠,各项政策伴随着广播入耳入心,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一些农村“大喇叭”广播站及时推出了一系列专题学习节目,为十九大精神的宣传普及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部分村的“大喇叭”建设“念歪了经”,出现了“角色混乱”的现象。比如一些村为了省事,“大喇叭”整天都是播放音乐,从早到晚,音乐声就没停过,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困扰;一些村的“大喇叭”被个别人发现了“商机”,出现了插播广告的现象,在实际中经常会出现啼笑皆非的一幕,刚播完严肃的政策文件,就来了一个广告,实在是太过随意;还有一些村的“大喇叭”整天就是对着各种文件照本宣科,传到老百姓耳中的都是“文绉绉”的生硬话语,让人难以深入理解。
作为党的“传声筒”,农村“大喇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出现上述“角色混乱”的现象,有关管理单位必须加强重视。一方面是要配备专门的播音员,播出之前要做好功课,不能够整日就是播放音乐,要拿出切切实实的新颖节目,满足本地村民生产生活真实需求,才能吸引村民的收听;一方面是要严格管理,加强对“大喇叭”广播播出内容的审核,避免不相干内容尤其是不良信息的侵入;另一方面则是要对有关政策文件进行专门“翻译”,变成村民们听得懂的“白话文”,这样才能使党的好声音真正传进万家,传到民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不仅要经济振兴,也要文化振兴和精神振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农村“大喇叭”一定要当好党的“传声筒”,奏响乡村振兴的主旋律,不断为农村传达好声音和好政策,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展生产,引导文明村风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发挥出黄钟大吕的作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