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首和生肖的变化究竟在立春算还是正月初一?(组图)

发布时间:2018-02-22 10:48 | 来源:澎湃新闻 2018-02-16 09:31 | 查看:2466次

徐春伟

每年的农历(夏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一般而言,到了春节,人人都大了一岁;同时,生肖也在此日更换。这本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不知几何起,“立春是岁首”“立春换生肖”的说法在民间甚嚣尘上。岁首之争,差不多已经是每年初互联网中的“保留节目”了。那么,真的按传统来,岁首究竟是正月初一还是立春;生肖究竟又在哪天换呢?

第一轮十二生肖邮票

皇历:西汉起明确正月朔为岁首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新年”“元旦”“岁首”,俗称“过年”“过新年”,是汉族传统四大节日之首。正月初一又名正月朔(“正月初一”“正月朔”下文统称“正月朔”)。朔是指每月农历初一,是每月起始的日子,此日地球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正月朔不但是月首,而且是岁首。

月相成因示意图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对正月朔和立春的地位进行了明确。《史记·天官书》明言:“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此书明确了汉武帝时正月朔才是岁首的地位。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也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为开始之意;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也写得明明白白:“正月朔,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玉烛宝典》

《史记·历书》又说:“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指的是夏朝岁首是正月初一,殷商岁首是十二月初一,周朝岁首是十一月初一。我国古代有干支记年月日的传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则组成“十二地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两两相配,组成了干支纪法。年、月表征地球公转,每圈为1年,均分为12格,每格为1个月份,各对应十二地支;日、时表征地球自转,每圈为1日,均分为12格,每格为1个时辰,各对应十二地支。农历十二支配月建,是指: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这便是“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说法的由来。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历以来,至今大都采用夏代的建寅制,农历也因此被称作夏历。农历不能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其月是根据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配合太阳阳光的二十四节气,其岁是以回归年为基准确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统一,而且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书便是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立的《太初历》。西汉建立后,历法沿用秦昭襄王时期的《颛顼历(古六历之一)》,秦以亥月(十月)为岁首。颛顼历实行一百多年后误差日渐增大,朔日却能看见月亮,“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汉书·律历志》)十月为岁首的制度和也人们惯用的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不相符合,给农事带来不便。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日,月半合朔,是求之不得的历元时刻。大中大夫公孙卿、太史令司马迁上奏汉武帝:“历纪坏废,宜改正朔。”于是,汉武帝令司马迁等人“议造汉历”,并将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以纪念《太初历》创建。 

汉武帝

生肖其实是地支的民俗版,最早的记载始于东汉王充名著的《论衡》。《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基本用夏历,正月朔一直是官方规定的岁首。所以,古人生肖明确按正月朔算。



谶纬:谁规定立春为岁首

古代的历法都是由官方颁布的,人们把历书称为“皇历”;清朝因乾隆帝名“弘历”,避讳为“时宪书”。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皇帝刷存在感改元,朝代刷存在感改历。汉朝以后,曾有几名皇帝进行过改历。王莽篡汉后,规定十二月朔为岁首,是为殷正。曹丕篡汉后,并未改历;而其子曹叡因怨恨曹丕杀母其甄氏的缘故,为了否定曹丕,也一度改为殷正。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为了拉近姬周的关系,也用周正。但从未有朝代或皇帝规定以立春为岁首,都是以朔日为岁首。 


与改元相比,改历的严重性有过之而不及。立春换生肖在传统根本不可能,因为这样做在皇权时代算造反。古代律法也因此严禁民间私习天文历法,否则即是重罪,最高可处以死刑。法律禁止私习天文始于西晋,“禁星气、谶纬之学”(《晋书·武帝纪》)。唐朝对私习天文、历法有了更详细地规定,并规定浑天仪等各类观天器材民间也不得拥有,“诸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若将传用,言涉不顺者,自从造‘妖言’之法。‘私习天文者’,谓非自有图书,转相习学者,亦得二年徒坐。”(《唐律疏议》卷九“私习天文”条)“诸造妖书及妖言者,绞。”(《唐律疏议》卷十八“袄书袄言”)鉴于严重性,唐朝还规定私习天文、历法不得自首,“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唐律疏议》卷五)明朝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历学》中也写道:“国初学天文有厉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1606年历书,即《大明万历三十四年大统历》,其扉页上赫然写有:“钦天监奏,准印造大统历,颁行天下。伪造者依律处斩,有能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


那么,谁在说立春为岁首呢?魏晋至隋唐以来,虽然谶纬之学在朝廷的打击下,逐渐走下坡路,但民间谶纬神学的传统还是存在(可见《澎湃新闻·翻书党》2017年11月16日《“预言奇书”《推背图》真的准吗?》一文)。相传五代末,方士徐子平在唐朝李虚中的命理学的基础上,以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立论,称为“四柱”;每柱配以天干地支,合起来为“八字”。此术以“四柱八字”推算人的命运,以始创者得名,故称“子平术”。宋代有人将子平术整理成书,名《渊海子平》。


子平术虽然和农历一样,也用天干地支记年月日,但是请注意,只是名称相同而已,它的年月日与夏历完全是不一样的。中国也从未存在过单独的“干支历”。子平术并不以夏历计算年月,而改以二十四节气定年月,类似纯阳历。每月以序数为奇的节气为始点,以序数为偶的节气为中点。立春为一月(寅月、虎月)之始,惊蛰为二月(丑月、牛月)之始,依此类推。于是,在这套算命占卜体系中,立春就成了年的起点。还有在子平术里,立春只是一个几时几分的时刻,因此产生了一天存在两干支的现象。子平术在民国以来影响很大,当代就有人误以为按传统算法,以立春换生肖。

历朝官方天文历法工作者中, 只有北宋沈括一人曾提出类似以气代月的历法,以立春为岁首,即他的《十二气历》。但他身为官方天文历法工作者(提举司天监),深知私设历法的利害,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采用他的建议, 只写于私人笔记《梦溪笔谈》中:“今此历论尤当取怪怒攻骂, 然异时必有用余之说者。”

沈括

传统:古人在哪一天过年?

古人过的是什么年,在哪一天过年,对于厘清何日为岁首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参见古人的文学作品。北宋王安石《元日》是长期被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名诗,全诗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即正月朔,当今的春节。首句结合诗题,写得很明了,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皇帝何日过年,最具有说服力。请欣赏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除夕》,诗言:“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此诗写于1796年2月8日,次日便是夏历丙辰年正月元旦。就在这一天,乾隆帝将皇位传给了嘉庆帝,自己退位当了太上皇。可见,皇权时代没人在立春那天过年的。


有没有人按立春过年的,答案也是有的,是太平天国。它是太平天国的《太平天历》,为“南王”冯云山在狱中所创制。太平军于咸丰元年(1851年)闰八月一日攻克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权建设,史称“永安建制”。历法也在永安正式颁行,开始实行于壬子二年正月初一日丙申,即清咸丰元年夏历十二月十四日乙未,公元1852年2月3日。“天历”规定每年为366天,单月31天,双月30天。不设闰年,不置闰月,不计朔望,十二节放在各月月首,十二气置于各月月中。如以正月初一日为立春,十七日为雨水;二月初一日为惊蛰,十六日为春分。“天历”和子平术一样,以干支纪年、月、日。“天历”颁行最大的考量是出于政治方面,将流传两千多年的夏历视作“妖历”,是对清朝“正朔”的公然否定。太平天国严禁私过“妖历”,否则重罚。1854年1月29日,即定都南京后的第一个春节,“咸丰四年甲寅,正月元旦,金陵城中女馆,着裙共相庆贺,伪女官觉拿去,或杖或枷锁,目为妖。”(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

冯云山

农历元旦是在民初被改名为“春节”的,生活在清民之交的人如何过年,也助于我们找出事实真相。1913 年2月5日,“过一骨董肆,见有胆瓶,作豇豆色,虽微瑕而尚可玩,云是道光窑,因以一元得之。范总长辞职而代以海军总长刘冠雄,下午到部演说少顷,不知所云。赴临记洋行购饼饵、饴糖共三元。”6日,“旧历元旦也。午后即散部往琉璃厂,诸店悉闭。”从鲁迅日记可知,1913 年他在年三十和正月朔都在教育部上班。因国家刚刚推行新历,作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首先遵守政府的改历法令,在旧历新年即正月朔没有放假。但是,从他提到店铺在三十开门而在初一不营业来看,社会上商人和民众还是在过年。1915年2月14日正月朔,鲁迅赴老师章太炎处拜年,“午前往章师寓,君默、中季、逖先、幼舆、季市、彝初皆至,夜归”。1935年2月3日除夕夜,鲁迅在给黄源的信里说:“今年爆竹声好像比去年多,可见复古之盛。”鲁迅日记说明,传统上清人过的年是正月朔,绝不会是立春。

最有说服力的日常生活用品则是历书。清朝钦天监官方刊行皇历“时宪书”出现的“凡三百五十五日”“凡三百八十四日”字样,只有以正月朔为岁首,因农历设闰月的缘故,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天数;并产生“一年无立春”“一年两头春”的现象。立春的时间间隔为固定的回归年长度365.2422天。如皇历以立春为岁首,采用子平术这样的纯阳历算法,根本不会出现上述情形。立春派(“立春派”“子平术”下文统称“子平术”)所称以立春为岁首的“皇历(黄历)”,恐怕只有《太平天历》了。

溯因:民国种下的祸根

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今天的岁首之争?《中国科学报》2015年2月13日《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一文,阐释了原因:“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皇权政治,也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历法改革,即在废除皇帝年号的同时,废除中国传统历法,采纳来自西方的耶诞历。……至一度禁止汉族人民过农历“新年”。……这段废历的真空时期,民间命理学家的历书开始流行,正统农历与命理学历书开始在民间混淆,为今天的岁首之争种下了祸根。”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同时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宣言书末尾所署时间为“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从此,“元旦”不是正月朔的名称,变成了西历新年的称呼。次日,为了表示和旧时代决裂,他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出了《改历改元通电》:“各省份都督鉴:中华民国即日起改用阳历,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的元年元旦。经各省份代表团决议,特由本总统颁行。订于在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请布告,孙文。”

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一度规定新年、元宵、端午节、七夕、重阳等农历传统节日,一律改成按阳历过(日本就是如此操作)。但数千年习俗又岂是一朝可以改易的。1914年1月,北洋政府好只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全国人民准予休息一天。这便是“春节”的由来。在国民党眼里,这个也成了袁世凯的“罪状”,孙中山数次提出废除“春节”,响应者甚少。

1928年6月15日,蒋介石的国民政发表《统一宣言》,名义上统一中国。为了表示告别传统,国民政府将旧历(农历)视为了“废历”,将新历(西历)当做“国历”。国民党在与传统告别方面非常激进,当年就发起“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运动。12月8日,国民党中执委又提出了《中央对普用新历废除旧历协助办法》,正式通知各级党部及全体民众团体废除旧历,禁过春节;并严禁民间过春节,贴春联、燃烟花爆竹等一切过年的民俗活动。



1930年6月26 日,国民政府制定《推行国历办法六项》,规定:“一、移置废历新年休假日期及各种礼仪点缀娱乐等于国历新年……废历新年不许放假,亦不得假借其他名义放假。二、各地集镇墟市以及庙会等假期一律遵用国历……严禁沿用废历。三、废历通信及附载废历之刊物一律禁印禁运禁售……四、各地农民耕作日期改用国历推算与指示……五、多印国历历本、日历、日月历份牌等以广推行……六、规定凡商家账目及民间契约及一切文书簿记等一律须用国历,方有法律效力。”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无暇贯彻执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的政策,社会上旧历及相关习俗反弹更甚。1934年初,不得不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停止了强制废除旧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1935年2月4日,坚决要取缔春节的蒋介石,自己却跑到庐山过起了春节,日记说“今日为旧历元旦,天朗气清”“在牯岭祈祷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云云”。

虽然旧历最终没有被废止,但是恶果已经不可挽回。民国由于不存在官方的农历,风水命理(算命的)历书乘机争夺历法正统,发售了古代只有官方机构钦天监才能发行的历书,混入正统农历之中。“新文化运动以来,破除迷信是时代主流,八字算命属于被打击之列,不敢过分大张其鼓,只能借着民俗学的名义,在传统农历的框架中为自己张目。”(吴国盛《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

民国命理家发行的历书真步堂《伯励氏七政经纬历书》

这些风水命理历书以子平术的市场为最。子平术利用“春节”字眼作文章,说传统岁首是立春,本叫“春节”,民国把“春节”的名字和地位给了正月朔;甚至造谣说《太初历》等历法就是以立春为岁首。误导大众,剥夺春节新年地位,这是第一个危害。春节在民国是被打击甚至禁止的,话怎能反过来说呢? 

风水命理历书更大的危害,也是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坏农历。由于干支在传统农历和命理学中都使用,但是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和范畴,就因为共用一套干支名称,很容易出现歧义;再加上现今算命的别有用心的解释,企图将农历与干支割裂开来,导致大众对干支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天文学家等传统农历的捍卫者为何对算命的在干支纪年上搅混水感到无比愤慨呢?皇帝年号取消之后,传统农历只剩“干支纪年”这一种纪年方法了。它若出现歧义,整个农历纪年体系就全完了;当代人研究历史也会发生极大的混乱。《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举例说明:“过去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相搭配的时代,年号纪年由皇家发布,一言九鼎,民间算命先生在干支纪年问题上做些手脚,无碍大局……但是现在皇帝年号没有了,干支纪年成为农历仅有的纪年方式,若是被误解成从立春算起,那整个农历就乱套了。公元2010年2月14日是农历庚寅年的正月初一,公元2011年2月3日是农历辛卯年的正月初一,但若按照干支纪年从立春算起的‘星相家法则’,这两个日子就都是农历庚寅年的正月初一了。”

上文已经说明,正月朔换生肖从汉朝时期就开始了,立春换生肖的子平术只是五代末才有的,夏历的历史远远长于子平术。子平术也并非风水命理的唯一标准,浙江温州民间还有过冬至大一岁的习俗,即以冬至为岁首。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国有明确的农历官方出版机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春节也拥有国家法定节日的地位;但长期对于农历的标准和地位一直没有明确,这也是造成岁首之争的原因之一。好在2017年5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标准号:GB/T 33661-2017,实施日期为2017年9月1日。国标注意到了“农历发布和发行管理规定的缺失,又会进一步导致因为自行编算或辗转复制而内容错误的农历日历公开发行给社会带来的混乱”的社会局面,要求公开发行的日历产品必须包含公历和农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从而有效遏制内容错误的农历日历产品随意发行的无序状态。它对农历年月日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如农历日明确按北京时间0时算起;这样,从几时几分的立春时刻进入新年,完全是错误的。标准中例子也说明,甲子年(鼠年)起讫日期,为正月朔,并非为两个立春。现在,生肖该在哪天换,答案是很明确的了。

参考文献:

韩大强:《疏离与妥协——鲁迅日记中关于年的意识》,《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3期

吴国盛:《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中国科学报》,2015年2月13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