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27 14:02 |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08-06-16 17:04 | 查看:1206次
四川新闻网6月16日绵阳电 (贺小晴 记者 李京枝)他们,在生死一线间,第一个站出来,将孩子的生命高举于自己的生命之上;他们,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余震的危险,徒手进行生死大营救,用行动乃至生命诠释着师德的崇高,人性的光辉……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人类灵魂工程师。
北川中学 用生命见证崇高
5月12号下午两点半左右,灾难突然降临了。正在食堂开会的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迅速跑到外面。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两栋教学楼轰然倒塌,漫天尘土中,主教学楼晃动几下后矮下去好几米!他一边派老师跑步去县城求救,一边组织学生撤离。
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北川中学团委书记蹇绍奇和初一(6)班班主任刘宁正带领100多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庆祝会。礼堂突然发疯似的晃动,他俩几乎同时对同学们大喊:“地震了,不要乱跑!”“快钻到椅子底下!”话音刚落,礼堂顶部的水泥块大片坠落,结实的铁椅子给这些身材弱小的孩子撑起了“保护伞”。地震过后,他们迅速把学生带到礼堂外面的广场。滚滚尘烟中,他们震惊地发现,北川县城的高楼大厦已被夷为平地。
与此同时,为了给学生们出逃赢得几秒钟时间,正在教学楼二楼上课的曾长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把已经变形的教室门顶住。学生逃离了,他却永远留在了废墟中。
在一楼上课的张家聪老师已经跑出去了,当他看到吓呆了的学生不知所措时,又猛扑上去把学生一个一个往外拽。十多个学生得救了,他却被轰然倒塌的建筑吞噬。
校长刘亚春组织老师把学生带到安全地带后,以年级、班为单位清点人数。很快他发现,除高三年级学生全部幸免于难外,包括他儿子在内的上千名学生和老师被埋!
刘亚春立即组织幸存老师和高年级男生徒手展开了生死大营救。学校附近的群众闻讯赶来,拿起铁锹、钢钎也开始救人。这一夜,他们用双手从废墟中刨出了200多个被困学生。17日,当大部分学生转移后,刘亚春校长才最后一个人离开北川中学来到绵阳。在学校那片废墟里,还埋着他的爱妻和正在读高一的独子。
当学校团委书记蹇绍奇从县委礼堂把上百名学生带出来时,得到的却是母亲和侄儿被埋在50米开外废墟里的不幸消息。还有他多才多艺的女儿,也被埋在塌陷的教学楼下,永远没了声息。与他一起保护上百名学生安全返回学校的刘宁老师,也在这场大地震中失去了正在上初二的女儿刘怡。
此次大地震中,北川中学共有数十名教师遇难。这些遇难的教师当时多在上课,他们离教室门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在生死抉择的关头,他们毅然选择了把生之门留给学生,自己却永远留在废墟中;而以校长刘亚春为代表的幸存教师们,在灾难降临的第一时间,也同样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放弃了对亲人的救援。面对灾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给全校的师生们,给中国乃至全世界,诠释了崇高的含义!
南坝小学 用脊梁撑起希望
5月14日10时,当解放军官兵在平武南坝小学掀开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她就是杜正香老师。这个平常被孩子们称为“杜婆婆”的老师,今年其实才48岁。
“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可我知道,她肯定不会扔下自己的学生们。”
王全香老师说,同样在一楼的学前班大班的34个孩子都自己跑出来了,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剧烈的地震吓呆了跑不动,要不然杜老师也不会跑进去那么多次。她舍不得孩子。
这次地震,杜老师班上获救的孩子并不多,可是家长们都没有怨言,“都知道她对孩子好,怎么能怪她。”14日下午,是杜正香老师出殡的日子,全镇幸存的村民都来为她送行,队伍从山上拉到山下……
在曹红梅母亲唐国慧的眼里,24岁的女儿从小到大都是听话而懂事的孩子。唯有一次,她没有听妈妈的建议。那是去年12月,她从平武县东方英语学校被借调到偏远而艰苦的南坝小学。妈妈一直希望女儿早点调回,可曹红梅却说:“我喜欢在这里工作。”
她曾代过课的平武县浮山小学几位小学生说:“曹老师总对我们说,我不会打你们骂你们,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在南坝小学期间,她经常在补课时为学生们烧饭,以至于一些同事把她叫做“曹女儿”。“因为她与学生走得太近了,像个孩子一样。”
正是这种深刻的缘,让她在灾难来临时轻易做出了选择。据幸存者说,地震发生时,曹老师本已拿着备课本走出了办公室,正走向楼梯。为了保护走廊上的孩子,她没有选择逃命,她奉上了自己的脊梁。当人们从废墟中将曹红梅老师挖出来时,她的手还紧紧抱着几个孩子,怎么掰也掰不开。
是什么原因让她们在生死抉择的刹那,做出如此惊人的选择?采访中,记者用这样的问题问过不少人。他们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原本不包括救死扶伤,更不包括付出生命。可是,当灾难突然来临的刹那,她们已彻底忘记了自我,忘掉了利害得失,只有一种本能的责任与担当。正是这种责任与担当,爆发出岩浆一般的勇气和力量。!
桑枣中学 用责任创造奇迹
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被网友评为史上“最牛校长”,而他所领导的学校,会入选教育部“优秀学校”称号。这座紧邻北川,在此次大地震中同样受到严重损失的学校,之所以一夜成名,缘于他的2400名师生仅在1分36秒内,全部从教室安全转移;缘于他将一幢造价仅17万元的实验教学楼,花了40万元加固!
上世纪80年代,学校实验教学楼建设时,断断续续盖了两年多,耗资17万元。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老师和学生更不愿意搬进去。他当领导后,下决心加固这栋楼。
1997年,他将建筑质量最差的厕所拆除,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搭建了厕所。1998年,他发现楼板缝中填的竟是水泥纸袋。他重新在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1999年,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重新加固。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他修楼的钱就是这样化缘而来。
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他甚至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那就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地震那天,叶志平正在绵阳出差。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随后,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震波一过,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教室中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当他从绵阳疯了似的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他的学生挨得紧紧的,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他最为担心的那栋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坐着700多名学生和老师!那时候,他浑身瘫软。55岁的他,哭了。
地震之后,叶志平出名了,因为他创造了奇迹。奇迹是什么?在叶志平的眼里,奇迹就是比别人付出更多,就是把家长的托付当做自己的责任,就是视孩子们的生命为头等大事,就是把平凡而简单的事做细做实!
在桑枣中学一堵未倒的墙上,至今还留着那句话:“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责任编辑: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