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收入相差悬殊 高校基金会“筹款经”初探(2图)

发布时间:2018-02-14 14:13 | 来源:公益时报 2018-01-30 08版 | 查看:663次

  2017年9月25日,深圳奋达科技董事长、CEO,江苏大学铸造82级校友肖奋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设立“江苏大学奋达教育发展基金”

  2017年是浙江理工大学的120周年校庆,除向母校及母校基金会捐赠款项外,不少校友更以多种方式实现捐赠。图为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林平向筹办中的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捐赠的上世纪30年代产于日本的丝织机

  近几年来,高校大额捐赠频频发生,无论是在捐赠数额、捐赠领域还是在捐赠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全国高校基金会总数已经达到537家;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高校基金会净资产已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超过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总量的50%(详见本报2017年11月21日5版报道)。

  毋庸置疑,高校基金会拥有强大的吸金能力,尤其校友资源更是高校基金会独有的优势:2017年5月,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持续10年共计向浙江大学捐赠11亿元;6月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宣布向其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11月8日,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宣布捐资1.2亿元人民币给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得到过亿元以上大额捐赠的高校也只有北大、人大、浙大等名校,外界也更倾向于向名校捐赠,普通高校在吸收大额捐赠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未来高校基金会应如何发展?普通高校基金会如何才能缩小与名校之间的差距,提高吸收捐赠的能力?记者就此采访了几家高校基金会,希望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

  江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捐赠文化

  据基金会中心网、江苏民政网以及江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江苏大学基金会”)官方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2017年江苏大学基金会年度总收入为1800余万元,其中捐赠收入1400余万元(不含实物);年度支出2500余万元,其中委托投资1000万元,公益性支出总额1500余万元,与2016年基本持平。

  总体来看,校友资源是江苏大学基金会2017年捐赠收入的主要来源:江苏大学基金会2017年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基金会来自校友个人或校友企业的捐赠占捐赠总额的77.3%。

  投资理财方面,2017年江苏大学基金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380余万元,途径和比重与2016年基本持平。江苏大学基金会2016年度财务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江苏大学基金会理财总额占基金总额的比例为81.77%,理财收益为3.35%。在投资理财运作主体方面,基金会成立了专门的投资委员会,人数在5至7人之间。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非985、211高校来说,基金会还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行。”江苏大学基金会项目部部长陆蓉谈道,“普通高校优质校友资源相对较少,校友中的捐赠风气也不浓。另外,高校基金会理事会独立性有限,内部治理行政色彩较浓,人员积极性也受到影响。而且作为非公募基金会,高校基金会筹款偏重校友和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途径不广。”

  陆蓉表示,对普通高校来说,基金会需要在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上不断创新,例如出台校内筹款考核激励政策、优化项目实施流程、提升捐赠人“获得感”;多设计参与度高、门槛低、吸引力强的小额捐赠项目;借助网络扩大透明度、提升校友捐赠率等。此外,校领导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高校基金会的内部治理将越来越规范,基金会资产总量会进一步增长,但不同高校基金会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陆蓉认为:“在师生和校友中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捐赠文化是当务之急。普通高校基金会可以在小额捐赠上多设计项目,把盘子做大;在大额捐赠上多接触有捐赠能力和意愿的校友、企业。但大额捐赠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很多时候是长期积累、水到渠成的事情,急不来。”

  浙江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借助校庆等契机广泛进行宣传

  浙江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浙江理工大学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相对于其他成熟的高校基金会来说其还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不过,由于2017年恰逢浙江理工大学120周年校庆,基金会年度捐赠数额也有较大提升,全年协议捐赠4400余万元,其中已到账1745万元,且基本为校友捐赠。

  据浙江理工大学基金会秘书长高丽静介绍,基金会的捐赠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校友或校友企业、社会力量通过签订捐赠协议达成捐赠,这也是基金会的主要捐赠来源;二是通过基金会开发的微捐赠平台“浙理是家+”接受校友和师生的小额线上捐赠;三是毕业生的毕业捐赠(通过认养校友林等实现)。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基金会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校园建设;困难学生的助学金、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优秀教师的奖教金;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以及校庆、校友活动等;支出规模约1500万元。另据记者了解,由于刚起步不久,目前该基金会尚未开展投资理财活动。

  目前,很多高校基金会理事长基本由学校现职领导担任,从秘书长、项目管理到资金管理,基金会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缺乏专门的运作或投资团队。在高丽静看来,这一现实情况具有明显的利弊两重性:有利的方面是,基金会可以动员全校上下的力量,包括师生、校友、企业、离退休教师等全方位筹措资金;不足之处是,受制于工作人员身份和体制问题,较难打造专业的投资理财项目或规章制度。

  在过去一年的筹款工作中,高丽静发现校友或企业捐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大多倾向于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基金,倾向于设立助困基金、奖学金等,不太热衷于设置奖教金。“因为很多校友和企业家认为帮助困难学生就是做慈善,而大学教师地位高、收入稳定,捐钱设置奖教金给教师意义不大。”

  高丽静表示,大学基金会今后将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前提是筹款有成效、运作机制顺畅、资金来源和使用合情合规合法、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助力明显。“此前,学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对基金会知之甚少,不太了解。经过校庆前后的广泛宣传,大家对基金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也有利于我们今后开展工作。”

  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为校友回馈母校搭建优质平台

  2017年,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南开大学基金会”)共接受社会捐赠1亿余元。从捐赠来源看,个人捐赠和企业捐赠为基金会主要捐赠来源:2017年基金会个人捐赠达6183万余元,占比61.2%;企业捐赠3248万余元,占比32.1%;另外基金会还收到社会团体捐赠394万余元以及其他来源捐赠20万余元。

  南开大学基金会2017年单笔捐赠1000万元以上的有四笔,其中两笔为个人捐赠,两笔为企业捐赠。2017年基金会公益支出为2249万余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以下四个方面:奖助学金支出511万余元,占全年总支出的22.7%;学生发展类支出225万余元,占比10%;院系发展支出583万余元,占比26%;学术研究类支出276万余元,占比12.3%。

  据南开大学基金会秘书长丁峰介绍,近几年来南开大学基金会的投资数额基本占基金会当年净资产的50%,主要投资为稳健的信托类和银行理财类金融产品。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南开大学基金会资金总余额为2.46亿元。丁峰表示:“在现在的大环境下,高校基金会对于资本升值愈加看重,但基金会大多缺乏专业的投资人员,所以如何挑选优质的投资产品进行专业投资是目前的难点。”

  他谈道,有亮点、有特色的优质项目是劝募过程中的主要考验点,“如果想要获得潜在捐赠人捐资支持,就要依靠符合其捐赠喜好和资助方向的优质项目。从2014年开始,南开大学将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方向放在开拓优质项目上,为潜在捐赠人量身打造捐赠项目,建立‘捐赠人—基金会—高校’三者之间的长效机制,改变‘捐赠是一锤子买卖’的情况。”

  2017年,高校大额捐赠尤其是亿元以上捐赠频繁出现。在丁峰看来,这意味着社会公众参与高校教育发展的热情逐渐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富豪校友以大额捐赠的方式回报母校已逐渐常态化。但他同时表示,作为高校筹资工作者,不能一味等待富豪校友大额捐款,而应该扩大普通校友和社会大众的常态化捐款,提升社会整体的捐赠氛围,将公益精神和理念植根于全体公民意识中。

  “南开大学基金会一直致力于为广大校友打造感恩母校培育、回馈母校建设的优质渠道,不仅重视富豪校友的大额捐赠,也大力发展普通校友可以参与的大众项目。此类项目在凝聚人心、提升校友参与度方面表现显著,也有助于培育南开校友和师生的公益慈善意识、公民责任意识和感恩精神。”

  据悉,在南开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南开大学基金会开发并启动了“号召千万校友共建南开百年周恩来纪念讲堂”筹款项目,号召所有接受过南开文化教育和熏陶的“南开人”共同参与,以一千元捐赠额度起,一万元为捐赠额度上限。该项目希望拓展捐赠人数,实现数万“南开人”共建的局面。作为答谢,南开大学会将每位捐赠人的名字刻在南开百年周恩来纪念讲堂的墙体上,永久珍藏。

  ■ 本报记者 皮磊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