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太低 多数社工专业毕业生被迫跨专业择业

发布时间:2018-01-27 09:0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1月26日 02 版 | 查看:445次

浙江政协委员建议: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职业化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素质,在青少年事务领域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的职业人员。但目前青少年事务社工却面临人才短缺、职业认知度不高和社工群体保障机制不全的困境,而这也成为浙江“两会”上的焦点话题。

  据了解,目前浙江全省青少年事务社工仅有3300人,其中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学历的只有856人,持有社工证的仅有181人。

  浙江省政协委员王征认为,其中有人们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职业认知度不高的问题,但更有社工群体保障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原因。

  “社会公众对青少年事务社工群体却知之甚少,社会还没有形成重视支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和社工专业人才的氛围。”王征说,浙江一些县(市、区)的兼职社工人数只有个位数。

  而且,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岗位设置、薪酬保障、激励机制、考核评价等配套政策也不完善。据调查,目前浙江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平均年酬仅为3~4万元,这也使得大多数社工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被迫选择跨专业择业。

  据了解, 2014年以来,浙江曾采取系列举措推动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并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立1万人规模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队伍。但因种种原因,收效显然远不如预期。

  据相关调查,到去年年底,浙江从事青少年事务的组织机构为1125家,但这包括了福利院、救助站、青少年宫以及12355热线等,专业的青少年社工机构还不到100家。

  王征认为,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都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群体有着日益精细的帮扶需求。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干预、社会关护,也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王征认为,专业的工作还需要专业的人来做,探索发展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可以从长远确保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实现预防犯罪、权益维护等青少年工作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王征建议,在提高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社会认同的同时,亟须构建青少年事务社工激励保障和支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机制,建立对青少年事务社工职业能力水平的认证制度等,解决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项目资金来源,留住专业人才,改变目前社工发展和社工服务机构数量始终在低位徘徊的窘境。

  他认为,加强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设置,可以将重点青少年群体预防犯罪作为突破口,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看守所、专门学校、社区等重点场所设置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综合学历、资历、业绩、岗位等多指标,制定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青少年事务社工职业薪酬标准,探索建立职业激励机制,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优秀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倾斜,以及各级各类灵活的奖励激励措施,稳定青少年事务优秀社工人才队伍。

  据悉,浙江此前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团浙江省委和团市委、团县委的在编在岗机关干部考取社工资格证,推动团干部成为专业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

  本报杭州1月25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 实习生 吉星宇一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