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十大健康谣言,逐一击破!(组图)

发布时间:2018-01-22 18:11 | 来源: 保健时报 2018年1月9日 | 查看:2066次

保健时报记者 楚超/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6新媒体蓝皮书》,最常见的谣言主题可归类为健康养生类、食品安全类和人生安全类,可见,安全健康类话题是谣言的重灾区。

《2017 腾讯公司谣言治理报告》总结称,健康养生类谣言惯用两大伎俩:编造、夸大健康危害,或散播错误健康信息。其中,有1/3的谣言都提到了“癌症”,鼓吹食用某些食物可致癌或抗癌。在食品安全类谣言中,公众最怕造假,这源于大众对食品加工技术存在不信任。

社交媒体的普及,为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铺就了温床。识别谣言,澄清真相,是我们的责任。

TOP1  白酒抗癌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江南大学在《酿酒科技》上公布了一项“重大发现”,即白酒中发现一种叫“地衣素”的非挥发性脂肽类活性物质,并宣称该物质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等功效。这一消息被广为传播,最后得出了“白酒抗癌”的结论。

真相:酒精是“1 类致癌物”,小酌也致癌

《吃的真相》作者、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博士云无心在接受腾讯全民较真平台采访时表示,比“含有”更重要的,是发现的这些成分“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网传文章称“发现了白酒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毒抗癌作用”。实际上,白酒中发现“活性物质”并不稀奇,“发现”只是说明分析方法很先进。随便拿一些水果蔬菜或者野草,也可以“ 发现”很多种“ 活性成分”。仅仅因为发现“活性物质”就认为白酒具有“抗癌养生功效”是偷换概念。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的说法更形象: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而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有目共睹。专家说白酒里有2000 种成分,但就算酒精之外的其他1999 种成分都对健康有利,酒精的危害也足以掩盖其所有光环。

健康提醒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首次正式发布声明称,饮酒是引发多种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饮酒量并没有所谓的“ 安全线”,小酌也会致癌。

TOP2  科学发现:多吃主食死得快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朋友圈疯传一篇名为《多吃主食死得快?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的文章,进而还演化出“多吃肉才健康”等所谓的“健康饮食理念”。

真相:真正有损健康的是高精细碳水主食,“多吃主食死得快”乃标题党

《柳叶刀》的研究只能证明糖类(碳水)供能55%,脂肪供能30%的比例是健康的,绝对没有推断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5%的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生酮饮食能长寿。

健康提醒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教授认为,“全面、均衡、适度”是最简单和最聪明的健康饮食法则。

TOP3  一滴血就能检测癌症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一篇名为《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网络文章引发热议。文中提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该文被网上各大官方媒体作为重磅新闻报道称“ 一滴血可测癌症”。

真相:一滴血只能监测肿瘤,病理学检测才是诊断金标准

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表示,这种说法不太严谨,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哪个肿瘤标志物可以百分百准确地筛查或诊断癌症。该文作者罗永章也曾对此辟谣,“一滴血可测癌症”这一说法很不准确,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监测肿瘤”。

健康提醒

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是得了癌症,而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也可能正常。全球公认的癌症诊断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测依据。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定期体检,这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佳办法。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肿瘤筛查。

TOP4  肉、蛋、奶是现代老年病的根源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一则流传甚广的网文称“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素食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疾病”。

真相:肉、蛋、奶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来源

这其中存在严重误导,肉、蛋、奶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一般认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对人体健康是有好处的,推荐植物性食物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夸大植物性食物的好处和动物性食物的坏处,就完全是误导公众。

如果真的有人相信只要吃素就可以“治疗”癌症、心脏病之类的顽疾,吃肉会导致癌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拒绝均衡饮食,那就完全背离健康饮食的初衷了。

健康提醒

吃得过分清淡食物会降低体质,疾病反而更容易侵袭人体。最关键的是,荤素搭配、全面均衡。

TOP5  扯不断、撕不烂的紫菜是用废旧塑料做的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年初,大量所谓的“塑料紫菜”视频在网络上传播。一则视频称,将买来的“紫菜”泡水后扯不断、撕不烂、嚼不碎,而且有腥臭味,判断是废旧黑塑料袋做的。另一则视频中,王某称用打火机烧紫菜,烧塑料胶的味道很大。

真相: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紫菜和塑料进行了鉴别,认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干紫菜,烘烤制作干紫菜要经过200℃~300℃的高温,塑料不可能承受这种高温。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技部主任阮光锋称,视频中紫菜出现嚼不动、咬不烂、扯不断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泡紫菜的水温度不够。

就味道而言,“腥臭味”其实是紫菜本身的味道,主要是由1-辛烯-3-醇和庚二烯醛两种风味物质组成;紫菜富含蛋白质,烧过会有烧焦蛋白质气味,而这与烧塑料胶的气味明显不同。

健康提醒

紫菜营养丰富,一般人均可以食用,但消化功能不好、脾虚者应少食,腹痛便溏者禁食。

TOP6  空心菜是蔬菜中的“毒中之王”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一则内容为介绍“蔬菜‘毒中之王’”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很火,该视频名为《"毒中之王"蔬菜竟是它!目前正大量上市,去毒方法要记牢!》。视频中的营养师宣称:“空心菜是吸收农药和重金属最厉害的蔬菜,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可能带来致命的伤害。国外都拿空心菜净化土壤用,没人吃。”

真相:重金属富集能量强≠重金属含量超标

江苏新闻曾将包括空心菜在内的五种蔬菜送去权威机构检测,结果证明,五种蔬菜中都检出重金属,但含量都远远低于国家安全限量标准。而与其他四种蔬菜相比,空心菜的所有指标几乎都处于中等,有的还低于其他蔬菜。事实上,只要蔬菜的种植环境(土壤、水源、农药等)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就不用担心。

至于国外空心菜没人吃,这在一些国家是存在的,但主要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同罢了。

健康提醒

空心菜味道精美、营养丰富,但并不保证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风险。买菜时,一定选择正规渠道;烹饪之前认真洗菜,流水冲洗可以帮助去除部分农药残留。

TOP7  雾化治疗危害更甚于输液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国家禁止医院输液,却出现了雾化,雾化比输液更有害,你可以不懂也可以不会,但你不能不了解!很多家长把雾化当宝,感觉不输液就远离了抗生素,真相真的如此吗?看看雾化里面成分一般都有哪些:1.支气管扩张剂;2.糖皮质激素;3.黏液融解剂;4.抗生素;5.联合用药。看了这些之后你感觉轻松吗?”

真相:雾化治疗只是一种给药方式,并不是一种抗生素或某一类药

雾化是将药物以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也就是气溶胶的形式输出。随着呼吸,药物会直接到达呼吸道和肺部,可用于治疗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使身体局部药物浓度高,总体用药剂量小于口服和输液,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在对婴幼儿的治疗上特别有效。相比口服或静脉输液,雾化治疗优势明显,也日益被重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张亚停表示,很多家长都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其实相对于全身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而言,雾化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是比较小的,并且也是比较安全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无显著的影响,全身不良反应(生长迟缓、肾上腺抑制、骨密度下降或骨折)的风险也没有升高。

健康提醒

个别患儿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口腔真菌感染,但通过吸药后漱口或暂时停药及局部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

TOP8  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一篇名为《警惕: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的帖子一度闹得人心惶惶。文中指出,由于现代人对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过度依赖,屏幕中的高频蓝光将大大增加人们患眼睛疾病的风险。文中还列出蓝光对于视力的种种危害案例,最后甚至得出惊悚的结论——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

真相:如果说屏幕的蓝光有危害,那么与阳光相比,这些危害根本微不足道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宏伟指出,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机体对光损伤有保护机制。除了角膜、晶状体可吸收部分光以外,瞳孔的变化也有保护作用。当大量光线进入眼内,瞳孔会缩小,当光线较弱时,瞳孔会放大。

此外,我们的机体还有抗氧化系统,保护我们免受损伤。只有当进入眼内的光线过多,或光照射时间过长,加上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才会出现眼底的病变。

事实上,只有人眼长时间暴露在高频率、高能量的蓝光中,才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而这种蓝光过量的环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的环境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不应该把蓝光与“视网膜损伤”之间画等号。

健康提醒

生活中如果要防护蓝光的危害,室内照明不应过亮;外出时应佩戴墨镜或变色镜,避免光线直射入眼;长期使用电脑的时候,应将屏幕亮度适当调暗,可隔段时间闭眼休息几分钟。

TOP9  肉松饼是棉花做的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一段声称“肉松饼里装的是棉花”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内容是一男子将肉松饼拿水浸泡,之后不停用手揉搓,形成了一团白色絮状物。他称这种絮状物是“棉花”,并试图用打火机点燃“ 棉花”。类似的视频有多个版本。

真相:商家不可能造这么明显的假,一旦被发现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肉松饼是用棉花做的不可信!专家教你分辨”一文进行辟谣。

专家指出,从肉松和棉花的成分、口感及燃烧表现等方面,阐明几乎不可能用棉花做肉松。

从成分构成上看,肉松的本质是一种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一种不可溶膳食纤维。另外,口感也有很大差异。肉松吃到嘴里,轻轻一咬就会融化,很松软。而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软,但放入嘴里却嚼不烂。一旦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识破,商家不会造这样明显的假让消费者来告,也不会做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

从燃烧表现上看,真的肉松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可以点燃的,一般会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以直接点燃,但并不会有焦糊味。

健康提醒

现在市面上的肉松饼,有的用纯肉松,有的用肉粉松。肉粉松配有食品添加剂,吃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另外,经常食用肉松饼会引发蛋白质过剩,可导致肥胖,因此一定要适量。

TOP10  低钠盐就是送命盐

危害度:★★☆

传播度:★★☆

耸人听闻度:★★★☆

谣言内容

是微信朋友圈里热传的段子:急诊的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都是用的低钠盐,因为低钠盐比普通盐贵,认为贵的就是好的。肾脏科医生特别提醒,要买最便宜的雪花盐,不能买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恐怕一般的医生也不知道,或者也没有注意,只有肾脏科医生特别重视。

真相:只有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在服用利尿剂的同时又吃了低钠盐才有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程才表示,随着对盐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改变传统食盐里钠和钾的比例,在口味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盐的成分组合可预防高血压,即低钠高钾盐。普通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就是导致高血压最大的元凶;而低钠盐则是利用氯化钾代替一部分氯化钠,从而减少钠的摄入。

钾是人体必需元素,而我们的日常饮食普遍低钾,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钠摄入每日不宜高于5 克,是有限制的,而钾的摄入不应低于4.7 克,鼓励适当多摄入钾。研究显示,增加钾的摄入有助于将钠排出体外,可有效降低高血压风险并直接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此外钾对于因高盐引起的蛋白尿、肾衰竭等病变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逆转作用。

鉴于低钠高钾盐既可以预防高血压,又可以减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并且口味和传统食盐差别不大,兼具一举多得的优势,因此目前发达国家纷纷推广含钾盐。

健康提醒

对于肾功能不全或正在使用保钾类利尿药的患者来说要慎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他们出现高钾血症,危及健康。同时提醒大家,低钠盐毕竟还是含钠,也不宜超过每日钠的推荐摄入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