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 君子之风(图)

发布时间:2018-01-12 11:19 | 来源:光明日报 2017-11-26 01版 | 查看:1158次

 《论语》,中华书局出版。资料照片

  【总书记的足迹·光明书屋】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汇聚文化自信的坚定力量,已经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自觉。这一局面的出现,和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倡导是分不开的。

  习近平总书记热爱中华文化众所周知,2014年他在视察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时说:“我本人也是一个中华文化的热烈拥护者、忠实学习者。”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创”“三个独特”“四个讲清楚”等一系列继承、阐扬、创造性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而且行之所至,就把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带到那里。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座谈会上,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在北师大考察时,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在同海淀区民族小学师生交流时,习近平总书记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见解和深厚感情。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引用的古语典故也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娴熟,可谓闲庭信步、信手拈来、无不妥帖。而这里面引用最多的,就是来自《论语》。这与孔子和《论语》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高度相符,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符合中华文化数千年流变的常道、正道。

  在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的《习近平用典》一书中,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用典135则,其中来自《论语》的有11则。在光明日报评论版《温故》栏目中,刊发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的文章130期,其中出自《论语》的有15期。而且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如“和为贵”“和而不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都是多次引用,有些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用次数更是高达十余次。

  这也如实反映了《论语》这本书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中的地位。关于《论语》,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宋代名臣赵普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可以理解为《论语》里包含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其实更重要的还是,至晚到了宋代的时候,《论语》已经完成了对国民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塑形,治理者通过《论语》,更能发现、体会和读懂国民言行举止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密码,从而更好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论语》对国人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著名学者钱穆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该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启蒙读物《三字经》曾经对中华文化中的著名书籍和流派做过精要的概述,其论述《论语》为:“《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这是介绍了《论语》的结构分共分为二十篇,从第一篇《学而》,到最后一篇《尧曰》,全书将近一万二千字,大都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下的孔子以及孔子弟子的语录,从历代考古材料的印证来看,真实性很高。这些语录,大都讲如何修身为善,如何处理具体的事情,或者发表对某件事物的看法,语言灵动活泼,场景味儿十足,兼具思想的包容性和道义的一贯性。数千年来,这些语录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当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论语》的精神集中体现为一个“仁”字。《论语》对于“仁”有很多解释,最典型的表达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里推崇的人格主要是“君子”,在《论语》之前,君子更多指向地位特征,而孔子则坚定地赋予其德性内涵。《论语》的君子形象,其可贵之处在于并不高远缥缈,而是很实,甚至有趣;并不是完人圣人,甚至可能也有错有过,但内里向善的志向却矢志不渝。

  《论语》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影响也很大,我们党历史上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都对《论语》等有很深的理解。刘少奇的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也从《论语》等儒家著作中吸取了很多智慧。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语》中展现出来的古时候“先进”的“君子之风”,的确可以为当今时代的“先进”——中国共产党人提供借鉴和力量。

  (作者:肖罗)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