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死,我也死不成” 81岁口袋婆婆弄哭整个朋友圈(组图)

发布时间:2017-12-18 21:33 | 来源:腾讯网 2017-12-06 | 查看:1205次

尽管在一条小巷里,但蒋贵英的家并不难找,因为巷口堆了一堆人。

  日前,成都“口袋婆婆”蒋贵英在春熙路靠捡塑料瓶、纸片养活外孙及瘫痪女儿的新闻在网络迅速发酵,号称“看哭整个朋友圈”。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赶赴成都,探访“她不死,我也死不成”的悲情主角。

  蒋贵英住的小巷门口聚集了许多前来探望的人

  拥挤的家

  成都马鞍北路是一条宽不足6米的小巷,两边是各种各样的小店铺,混合着肉味、死鱼、污水、理发店洗发水等等各种不可描述的味道。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并没有打听蒋贵英的住处,凭着直觉,就知道是人群扎堆的地方。

  蒋贵英租住的地方,是这条巷子的支巷。巷口堆着一群人,有拿相机的,有拿直播杆的,站在巷口闲聊。这是一栋十几个房间并排铺开组成的平房,每家人租一间,平房与旁边的围墙夹成一个小巷。蒋贵英就住在巷子尽头。

  还未到门口,一股混合着各种气息的臭味就扑面而来,蒋贵英瘫痪的女儿坐在门口,耷拉着脑袋,努力睁着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基本上没人能在房间里待上半个小时,一是味道太大,二是房间也确实太小,你坐久了,就占了其他人的时间——是的,基本上处于排队探望的状态。

  记者到达时是下午4点半左右,一拨人刚刚离去。

  “叔叔,你来了,坐嘛。”

  81岁的蒋贵英蜷坐在拥挤的床上,用尖细的声音打着招呼。她对稍微年龄大点的人,一律叫“叔叔、嬢嬢”。

  蒋贵英的老公郑明知肺病发了,被儿子送到了医院。外孙唐郑今天一天没露面,据说昨天回来打了一头就走了。

  这是一间只有5、6个平方的小房间,旁边还有一间同样大小的房间,显然是一间房隔成了两间。房间里、床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十几袋米,好几箱牛奶,十几桶油,几百个鸡蛋,各种各样的饼干面包,空中的竹竿上挂了几十节香肠。

  家里鸡蛋香肠堆了一堆

  记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00块钱塞在她手上,蒋贵英礼节性地推辞了一下,收下了,塞在腹部围裙的口袋里。口袋很敞,里面鼓鼓囊囊装了一大把钱。

  蒋贵英没有拿花生出来招待人,拿出一袋小桔子:“吃嘛,都是他们送来的。”记者刚刚坐下没聊几句,又来了三女一男。

  年轻男女们很吵,唧唧喳喳问蒋贵英各种问题,有多少人来看她,她儿女怎么没来,这么多东西怎么办、钱放在身上安不安全……这种问题蒋贵英已经回答了几十遍,她的精神有些不好,一静下来就开始打瞌睡。她说:“今天早上天还没亮,六点钟就有人来敲门,进来后这里照那里照。”

  “那今天有多少人来看你?”记者问。蒋贵英摇了摇头:“记不得了,反正没断过。”

  旁边的华西都市报记者昨天已经来过,补充说:“昨天两个小时里,来了60多人。”“晚上八点过还有人来。”蒋贵英在旁边抱怨。

  记者坐在家里的半个多小时里,有年轻情侣、小学生、社区工作人员等二十多人前来探望,全是年轻人,基本上打一趟就走了。

  有两个年轻男子对蒋贵英说,“婆婆,我们是厨师,给你煮顿饭嘛。”蒋贵英冒出一句:“我有啷个多饭了……”刚走的一拨人里,有个20来岁的小女孩刚刚给蒋贵英煮好饭。但厨师还是拿出了自己带来的大锅,里面有他熬好的高汤,蒋贵英只好说:“你把车车(轮椅)从厨房推出来嘛,挡到起的。”记者发现,厨房里有个轮椅,上面放满了各种蔬菜,门外过道上还有两个轮椅,都是新的。

  不断有人从狭窄的门口挤进来探望

  具体的事

  周明(化名)瘦高的个子,戴个帽子,显得很沉静。他站在蒋贵英的门口,不时叹口气。他说:“我中午就过来,进来一趟又出去了,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了,都是来送东西的,我想做点具体的事。”他在核算,请几个人来,帮蒋贵英打扫下房间,整理下乱七八糟的屋子,帮蒋贵英租个干净的房间……

  “大家一窝蜂涌来,大都是表达下爱心就走了,后面的事情啷个办?”周明考虑得更多的是,钱和食品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蒋贵英现状,必须要有人来做后续的工作,“还有,应该呼吁一下,不要再来了,其实很多地方都需要爱心,不要拥挤在这个房间里。”

  巷口卖水果的小贩说:“人山人海,从(11月)30号晚上开始来人,到今天恐怕几百人了。”

  面对不断到来的探望者,蒋贵英有些疲惫

  近四年一直组织义工探望蒋贵英的“四川益路同行”QQ群群主“弹簧锅”蒲彬在接受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QQ群都炸了,不断有人来加群。”他和各位管理员商量后,已经停止接受全国各地的捐款,截至停止时,共收到捐款76547.3元。这些钱“弹簧锅”计划分批拿给蒋贵英,以保证持续的援助。

  他同时也呼吁,近期不要再去探望蒋婆婆,不要去打扰她的生活。关于蒋贵英一家的后续安排,他们正在联系相关部门和养老院,计划用一部分捐款为老人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外孙唐郑的就业问题。

  风波乍起

  在记者采访周围摊贩的时候,附近一些居民聚集在巷口,东一句西一句对这件事发表看法。

  晚上六点过,天已经黑了,一个20多岁的女孩哭着向他们问路,要去探望蒋婆婆。她就住在附近,刚刚看了新闻报道,哭着就过来了。有的居民情绪激动,劝阻女孩不要去:“你晓得不嘛?昨天晚上,他儿子开了一辆车来,把好心人送来的东西都拉走了。”

  “你亲眼看到的?”记者问。

  “守门的老头看到的。”

  守门的老头也在这群人里,他对记者说:“对头,晚上十二点左右,开的一个轿车。”

  “你们不晓得,她几个儿几个女,都在成都买了房子的,还有的买了几套。有儿有女的,要啥子救助?”

  “她女儿就在前面开的理发店,开了20多年了,有两三个门面。”

  附近一些居民聚集在巷口,对此事议论纷纷

  记者沿着马鞍北路往前走,距离蒋贵英住处大概一百米的地方,就是她女儿郑淑琼开的“大众美发室”。门面不足十个平方,里面一张旧沙发,一个旧热水器,还有个破烂的台面。

  郑淑琼正和社区一名老婆婆坐在沙发上理论。“这个事情哪有那么严重,简直是在丢居民的脸。你们户口不在这里,也没向社区求助,社区并不知道你们的情况。” 老婆婆一脸怒气。郑淑琼辩解:“我们认识20年了,你晓得蒋贵英是我的妈不嘛?我连你都没说,我还会拿这个事情出去炒作哟?”

  郑淑琼对记者说,她也觉得很被动:“我们谢绝你们的支援,我们负担得走,简单的生活没得问题。如果没得这个姐,妈妈早就跟我们一起住了。我们也很被动,莫名其妙就来了很多人,已经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我们也希望这个事情尽早了结,免得给社会丢脸。”就有人说他们半夜开车拉走蒋婆婆的食品一事,郑淑琼表示否认:“啥子车?我们以前是有个货车,去年已经报废了。”

  郑淑琼向记者证实,蒋贵英本来有七个子女,死了一个,现在还剩三儿三女,瘫痪的郑淑兰是姐姐。

  既然正常的子女都有五个,这些子女对蒋婆婆尽到赡养义务了吗?郑淑琼说,三个儿子每月给150元,两个女儿每月给300元,蒋自己离得最近,“生意好的时候,我就给她买块肉去,生意不好只有不去。”“他们都困难,娃儿都在读大学,把儿子逼紧了,媳妇儿又有意见。”蒋贵英对此解释说。

  记者向郑淑琼理发店对面的陈记卤菜店主证实,陈记卤菜的店面就是以九百元的价格从郑淑琼手里租下来的。不过郑淑琼没有产权,她也是从市场管理方租的门面,她相当于当了个转租中介,吃了点差价。

  在另一间屋,同样堆满了探望者送来的食品

  不算结局

  晚上六点过的时候,蒋贵英老家——资阳市雁江区相关部门派人来到蒋贵英家里。

  在资阳电视台的摄像机前,雁江区委宣传部代表、雁江民政局代表、雁江残联代表坐在蒋贵英的床前,一条一条给她讲帮扶措施。

  资阳市工作人员向蒋贵英讲解帮扶政策

  雁江残联的工作人员田女士说:“蒋婆婆,我先给你说下你们现在享受的政策。你女儿是享受了低保的,从2007年起,每月215元,是按月打到你卡上的。从2015年起,给你女儿办了第二代残疾证,给了她重度福利补贴,每月生活补贴70,护理补贴50,都是打到卡上的。从2007年开始,每年还给她买了医保,以前是新农合,现在是居民医保。两个老人每月79元的补助,都都打到卡上的。下一步我们会让医生来评定,可能会调高她的级别,调到每月80元护理补贴。”

  田女士提高了声调:“你自立,你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我们理解,但是政府该帮扶的,一定会做到。这些都是不需要你申请的,我们都打到了你的卡上。唐郑18岁以前,我们也给了他孤儿补助,到去年满十八岁才停掉。我们政策范围内的帮扶该做的都做了。”

  见蒋贵英不再说话,田女士语速慢了下来:“你现在可能最大的担忧就是你以后走了,你女儿怎么办?一,她有儿子,二,也有政府。你女儿是有保险的,以后住院的费用,该报的要报,你不在资阳,你不报我们并不知道,该享受的政策,一定让你享受。”

  最后,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刘春艳向记者证实,蒋贵英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在成都买了房子,三个儿子在农村还修了房子。

  当记者晚上八点过离开时,聚集的居民还没有散去。

  记者手记

  没有谁缺席

  81岁,丈夫肺病多年,女儿瘫痪在床,外孙刚刚成年。蒋贵英靠捡垃圾养活一家四口。她佝偻着身子,背着一大包塑料瓶的照片,击中了所有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很多人都在问,政府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救助?制度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兜底?周围人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伸手?

  事实上,这次采访给了我很多意外。我得知她有五个正常子女,生活都还过得去;我发现由于她户籍不在成都,又没有求助,她所居住的社区并不知道她的困难;政策范围内该给的低保、补助,她老家的有关部门都给了。反而,周围居民们对如此高频率的爱心救助颇有微词,各种说法都有。

  女儿郑淑琼说了一句话:“我们劝过她多次,喊她不要去捡垃圾了,她硬是要去。”老人身上有一种四川人特有的自立和坚韧,她不愿意拖累子女,也不懂得向政府求助。她的生活确实艰难无比,所以就出现在了成都街头。

  蒋贵英说,“她(女儿)不死,我也不敢死”,这句话是真的,至少她是这样认为。但她加在自己身上的包袱过于沉重。就像资阳市工作人员所说,外孙已经成年,对自己的妈妈理应照料,除此之外,还有政府。

  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肯定还有缺失,但并没有缺席,救助者和被救助者都应该更主动接近对方,才能避免类似悲情故事继续上演。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