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08:3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7-13 | 查看:1625次
个人简介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村民李文传因为部队首长临走前的一句嘱托,56年义务为长眠于凤台县板张集村头的14位烈士守墓,直到生命的尽头。李文传去世后,儿子李学成继承父亲的遗志,薪火相传,让陵园松柏常青、巍然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子李杰在爷爷和父亲精神的引领带动下,成为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的第三代守墓人。2017年5月,李文传、李学成、李杰荣登“中国好人榜”。
安徽省凤台县丁集镇西边有一条名叫幸福沟的水渠,沟畔坐落着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四周绿树环绕,园内苍松翠柏,写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屹立中央。陵园里长眠着解放战争时期,为解放凤台而英勇献身的14位革命烈士,他们注视着幸福沟畔的一草一木,也向人们昭示着幸福来之不易。
英烈们能够安然长眠在此,得益于丁集镇板张集村李文传一家祖孙三代的看护。因为一句承诺,李文传、李学成、李杰祖孙三代,接力守护烈士70年,让陵园松柏长青、巍然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学成在党旗前。图片来源:淮南市文明办
1.一句承诺 担起守墓重任
李文传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常年住在板张集寺庙里。解放战争时期,李文传所住宿的寺庙成了解放军备战的大后方,部队在此休整,救护伤员。
1948年10月,豫皖苏第六军分区决定解放凤台县城。11日战斗当晚,前线陆续抬回来李振海等12位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战士,虽经救治,仍没有挽回这些英雄们的生命,后来烈士们的遗骨被安葬在板张集西的一片田野里。部队首长临走时嘱托一直在此忙前忙后的李文传:“小李呀,这些烈士们多是远在他乡的人,你就算他们的亲人吧,要守护他们的英魂!”当时16岁的李文传含着泪,坚定地点了点头,从此担负起看护烈士墓地的重任。
当时的墓地就是一两亩地的荒滩,几个坟头在上面,茅草长得很多,连路都没有。为了让墓地能有优美的环境,李文传来回80多华里,用平板车拉来了一小车松树,在每一位烈士的坟前都栽了一棵。上世纪80年代中期,烈士墓周围的农田都改栽了水稻。每逢夏季,水大量地渗进烈士墓,李文传不顾天气炎热,带着老伴和儿子,连续大干4天,在烈士墓的周围开挖了一条排水沟。为了方便人们前来扫墓、祭奠,李文传还用架子车从200米开外的地方取土垫路,修出了一条通往烈士墓的路。
刚开始,群众对陵墓的保护意识不强,对李文传守墓的行为不理解。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墓地附近的个别群众总想挤占墓地种粮,李文传见状,挺身予以制止。“他们与你无亲无故,你这么维护着,图个啥?”有的村民质问李文传。“烈士们用鲜血换来家乡的解放,我们能忍心让他们无处安息?”李文传义正言辞的回答让那些村民哑口无言。每年清明,李文传为烈士包坟、栽树,春节他带着孩子烧纸、放炮,寄托哀思。除了看护烈士墓地,李文传还主动做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员。逢有祭扫活动,李文传便向祭扫人讲述英雄的事迹,让后人牢记历史,继承革命光荣传统。
李学成介绍父亲李文传的事迹。图片来源:淮南市文明办
李学成给学生们讲述英烈事迹。图片来源:淮南市文明办
2.父亲嘱托 儿子主动“接棒”
李学成是李文传的二儿子,从1977年跟着父亲护墓,到现在已经40年。李学成说,他小的时候经常跟在父亲身边,听他讲革命故事,放学或者放假时,都会帮着父亲在陵园里捡拾垃圾,当陵园的小解说员,耳濡目染之下,李学成对陵园有了特殊的感情,李文传也渐渐将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
2004年3月,李文传突发心脏病,在病重弥留之际,拉着儿子李学成的手,反复叮嘱:“这些烈士都是我们的亲人,一定要好好地守着、护着,不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年的清明节都得去上坟烧纸,别忘了代我给烈士们磕个头!”“爸,你放心,我一定守护好烈士们!”李学成流着泪向父亲承诺。
从2004年起,每年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李学成都学着父亲当年带自己的方式,带领儿子等一家人到烈士墓前一一为英烈烧上一刀冥纸,放上一串鞭炮,像祭拜祖先一样告慰英雄们,这一特殊仪式传承至今。
就在李文传去世的当年,凤台县老龄委和新四军研究会发出倡议,筹建板张集烈士陵园。重建陵园需要占地,周围的人都不愿意出让土地。李学成便主动拿出自家的2亩多好地与陵园沿边地块的村民调换。
在重建烈士陵园的日日夜夜里,李学成吃住在工地,白天帮助施工人员搬运材料,夜晚负责看管建筑材料。他的脸和手脚都冻肿了,但没有一句怨言。2005年,板张集烈士陵园重建完成,竖起了烈士纪念碑,盖起了近百平方米的烈士事迹展览馆,还修通了通向陵园的水泥路。此后几经扩建,如今已发展成一个占地12亩,拥有树木花卉近5000棵,集路、桥、亭、林、门、碑、雕、馆于一体的现代化陵园。
2009年,烈士陵园被命名为“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天,李学成来到父亲坟前,一边摸着墓碑,一边轻声地说:“爹,您把守墓的重担交给了我,烈士们的陵墓都很好,今天还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您可以放心了。”2012年,烈士陵园又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的那一天,李学成别提有多高兴了,用他的话说“自己傻笑了一整天”。
看护陵园非常辛苦,每天在陵园里一干就是8小时。有时候不回家就睡在洪沟上砌起来的屋子里,冬天冷夏天热,蚊虫特别多,“累急了,我也抱怨,但这是我答应父亲的事,再累也要把这些烈士们照顾好!”
李学成在擦拭陵园设施。图片来源:淮南市文明办
李学成为学生们做讲解。图片来源:淮南市文明办
3.薪火相传 三代守护英灵
每逢节日,特别是清明节,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及周边群众都会结队前来参观、祭扫,在纪念碑前举行入党、入团宣誓等活动,追忆烈士事迹,学习英雄精神。游人多了,难免会留下垃圾,给管理带来麻烦。为了让陵园整洁,李学成白天清理卫生,晚上就睡在陵园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剪枝、修叶、除尘、擦拭。
烈士陵园只有李学成一个管理员,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会喊来全家人一起帮忙。老母亲、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大家齐上阵,一定要把陵园修整好、照顾好。李杰是李学成的三儿子,从2003年起跟着父亲去陵园守墓,到现在也有14个年头了。李学成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就让儿子外出打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李杰心疼父亲,只要有时间,就会帮父亲一起看守烈士陵园,为墓地除草,为陵园花草、树苗打农药、施肥。
2014年春节,大雪纷飞。李学成在护园过程中,一不小心摔伤了,昏迷不醒,通过抢救才捡回一条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护园的决心。这几年,李学成由于身体伤病的原因,体力、精力都差了很多,他对李杰说:“等我干不动了,这份担子就由你承接了,这是你爷爷的遗训。”李杰欣然接受父亲的安排,他说:“爷爷守了56年,父亲也已经守了40年,将来父亲干不动的时候我要接过这个接力棒,把烈士墓继续守护下去!”
李学成夫妇给小孙女讲英烈故事。图片来源:淮南市文明办
李学成准备活动用的设备。图片来源:淮南市文明办
李学成5岁的孙女李思佳由他和妻子照看,夫妻俩空闲的时候就给小孙女讲述革命英烈的故事,李思佳在似懂非懂中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现如今,在板张集烈士陵园里也经常出现李思佳的身影,她不时俯下身子,帮着爷爷奶奶捡起陵园里的垃圾……
(供稿:淮南市文明办 作者:李浩 摄影:陈彬 李舒韵)
编辑点评
因为部队首长临走前的一句嘱托,李文传一家父传子、子传孙,三代人为烈士守墓、护墓70年。一家人对烈士墓地精心呵护,对革命精神虔诚信仰,用诚信坚守守护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红色精神图腾,照亮着当代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心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