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先行——撑起“和谐青海”一片蓝天(3图)

发布时间:2017-12-12 08:32 | 来源:青海日报 2017年12月7日 第5版 | 查看:2701次

作者:乔 欣

湟源县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

西宁市城北区便民服务亭为群众提供服务。

西宁市城东区曹家寨村治安巡逻队在进行日常巡逻。本报记者乔 欣 摄


“国泰民安”、“平安是福”———自古以来,平安,是每一个老百姓的朴素向往。平安建设,则是人民幸福的基本需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平安”二字的价值。

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平安青海”四个字在我省得到了生动的实践,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指数”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可触、可感。

“小细胞”——成就“大平安”

细胞,是生物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平安细胞”,顾名思义,就是一项系统、并且注重细节的创建工程。而“平安细胞”建设工程,就要求综治部门必须激活“末梢神经”,从家庭细胞和社会单元入手,依靠群防群治,共同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基于此,全省各地各部门启动实施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平安细胞”建设工程。随后,一项以夯实基层基础、培育典型为抓手,旨在激发基层活力、夯实基层基础、动员组织全社会和千家万户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综治工作、积“小安”为“大安”、“奋力构筑人民群众身边平安工程”的行动,在青海大地全面展开。

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3个醒目的治安岗亭和亮眼的电动巡逻车队,24小时开展治安值班和治安巡逻,给足群众“直观安全感”;

德令哈市滨河路活跃着的“治安联防小分队”,统一袖标和专业防护装备令人“倍感心安”;

祁连县八宝镇各民政服务大厅开设的少数民族服务窗口,让不会说汉语的群众“不孤单”,民族团结和睦为“平安建设”奠定又一坚实基础;

……

几年来,按照条块结合、系统推进的思路,我省全面推进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等地区平安创建和平安寺院、平安校园、平安交通、平安医院、平安商(市)场、平安边界、平安工地等行业平安创建及平安家庭创建,将平安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社会细胞”,进而推动“平安细胞”向深度延伸、广度拓展,实现了“变平安为长安”。截至目前,全省县(市区)、乡镇(街道)的平安创建率达98%以上。

自 “平安细胞”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以来,省综治办把典型地区的典型培育作为重中之重,四年来,全省已选择确定8个市州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重点培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不懈努力,基层亮点培育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各地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基层典型。目前,西宁、海东、海西先行一步,打造了具有城镇、农村特色的一批“典型经验”;海南、海北探索推进了牧区的“基层经验”。如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黄河路南社区、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多哇乡南、北塔哇社区都已搬进新建的社区,软、硬件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正在健全完善各项基础工作;而玉树市西杭街道的基础建设和基础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小细胞”成就“大平安”,一个个“平安细胞”的不断激活和壮大,真真切切为夯实平安基础“打足了底气”。

“化矛盾” 、“解纠纷”——筑起平安“第一道防线”

万事万物“积少成多”。矛盾和纠纷的积累更是如此,若不及时解决,“小问题”将变成“大问题”。因此,矛盾纠纷的化解排查工作在平安建设工作的基础层面,有着重要意义。

“调解矛盾、打扫村里的卫生、维护村里人的安全……咱们‘10100’队伍办的事多得很。”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乡长王振龙说到的这个队伍,是去年3月份,北山乡聘任7个村威望高、口碑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党员、卸任村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乡医等10类人员共100人组成的村级网络服务人员,被当地群众称为“10100”队伍。

说到这支小队伍最大的作用,王振龙“言简意赅”:把一些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掉,从最基层解决问题,不给咱上级单位添麻烦!

“民间纠纷无小事”、化解矛盾“调”为先。

矛盾问题的多样性,决定着解决方法也要具有“多样性”。我省综治各部门始终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一项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培育推广了西宁市城西区医患纠纷调解中心、“社区法律会诊站“等一批典型经验,有效提升了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对于重大矛盾纠纷,则严格落实省、州、县、乡四级重大矛盾纠纷协调会议机制,组织开展重大不稳定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化解活动,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社会稳定等10个方面排查突出风险隐患,逐条梳理汇总、分析评估、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了重大风险隐患的成功化解和有效稳控。

数据说明一切。2015年以来,全省共排查发现各类矛盾纠纷68399件,化解63199件。化解率达92.4%。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展稳评事项811项,准予实施803项,无重大风险隐患的发生。

……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已然筑起了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基层社会治理——夯实平安之“基”

青海,有着特殊的省情,除城镇、农村之外,“牧区”作为相对落后区域,同样属于基层社会治理范畴。

鉴于此,我省立足省情实际,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区分城区、农区、牧区三种类型,按照“深入抓点、集中促片、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工作思路,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打好了底”。

基层社会治理,“力量资源整合”是关键。专业力量、协管力量、志愿服务力量等的科学调配,综治、公安、司法、信访、劳动保障、民政、群团组织、单位内保、物业管理等力量的有效整合,治安巡逻队等各类群防群治组织以及护林员、草管员、志愿者服务的“网格化”统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形成了服务管理的整体合力。

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在大力推进“平安建设”的进程中,全省综治各部门注重便民利民服务,以服务促进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乡镇(街道)、社区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政府各类服务职能,为群众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在村社推行“村民事务代办制”,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了服务管理真正落地。

除此之外,在总结推广具有青海特色的“三种类型、四个层级”社会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五级综治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打造了西宁市城东区、海东市乐都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等地综治中心,为全省综治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我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业已形成了“本土、多元、有效、文明”的治理新模式。

立体化防护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随机切换镜头,在西宁市一县乡级派出所的监控室内,可以清晰地看到各村主要路段的治安情况,村庄周围、乡间小道还不时出现巡防队巡逻的身影。

社会治安系万家靠大家,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就是天罗地网、法网恢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综治各部门以“雪亮工程”为重点和支撑,统筹谋划实施人防、物防、技防、网防、协防、心防等“六防工程”,着力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信息资源一体化,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信息化精细化和社会化水平。

“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平安的真正铜墙铁壁。”

“街长”“邻里互助”“店店联防”“中心户长”“楼栋单元联防”等治安联防经验的不断推广,“村警”工作机制的健全规范,协勤、保安、联防队、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组织和群众性义务巡逻队伍的大力发展,调动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筑牢平安稳定的又一道坚固防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支撑”作为“技防”的重要一环,同样意义重大。

随着“网格化管理”的推进,我省以“综治中心网格化、综治业务信息化‘雪亮工程’”为基本模式,着力构建综治业务信息平台、综治视联网系统和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三大平台,实现了辖区人、地、事、物、情、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信息化管理,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反应迅速、快速处置。

从热闹街区,到寂静的小巷;从商场到医院,从校园到社区………充足的警力配备、严密监控的摄像探头、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护体系,为人民群众撑起了一把“安全保护伞”。

平安振兴工程——振兴路上,平安相伴

平安促振兴,振兴保平安。

从2014年初开始,我省积极围绕省委确定的“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打好基础”平安与振兴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实施青甘川交界地“平安与振兴工程”。

值得一体的是,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是实现三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与长治久安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省关注、群众期盼。

平安与振兴工程主要涉及黄南果洛两州中我省与四川、甘肃交界的同仁、尖扎、泽库、河南、班玛、久治、达日7县,在我省藏区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平安与振兴工程自启动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推进下,两州及有关部门将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作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平安稳定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推进有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如今,黄南热贡文化产业园区已经铺上了平整的柏油路,太阳能路灯也已经安装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这一项目,是我省实施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的一个缩影,也是一面镜子。

改善民生是平安与振兴的出发点、落脚点。从已经开工的项目不难看出,两州都紧贴民生抓振兴促平安。截至2016年底,果洛、黄南两州共实施平安建设项目五批次98项,总投资9.55亿元(其中果洛州44项,总投资3.76亿元;黄南州54项,总投资5.79亿元),通过实施交通、电网、通信等工程,有效改善了三省交界地区基础设施,促进了两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都离不开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继续深化平安建设仍然是项目地区的头等大事。

几年来,黄南、果洛两地以强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深入实施,基层平安示范点的建立、“班玛经验”的学习推广……“平安与振兴”,相辅相成。

……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绩,无不证明,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全网”已进一步“织严织密”。

社会稳、人心安,经济发展才更有保障。随着全省各族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安全感”,平安青海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行进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光明大道上!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