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8 18:4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9-25 | 查看:1616次
个人简介
刘琼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祠堂圩镇祠市村一名普通农民。当家庭变故来临,她在谈婚论嫁的年龄毅然决定放弃个人终身大事,省吃俭用挑起照顾家人的重担。她依靠自己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坚持35年打工养家,不离不弃照顾患病的母亲,抚养孤苦无依的侄女,孝感乡邻。多年来,她一边为病床前的母亲侍奉汤药,一边当保姆赚取生活费和药费,用自己的瑰丽青春,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孝”。2017年7月,刘琼荣登“中国好人榜”。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祠堂圩镇祠堂圩中学围墙外,有一座简陋的瓦房子,破旧的桌椅、失修的屋顶无不显示出家境的贫寒,然而整洁的摆设、干净的地面又无不体现出主人的严谨。就在这样一个陋室里,从小做“引花女”的刘琼,坚持不离不弃照顾患病母亲,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孝老爱亲”乐章。
1.“引花女”不计前嫌报亲恩 打工养家不言弃
刘琼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大家庭。84岁高龄的母亲膝下有四个儿女,哥哥遭遇变故身亡留下一个女儿;大姐相继遭遇丈夫车祸身亡、儿子癌症过世,两个女儿远嫁他乡;二姐腿脚残疾……母亲生病,哥哥家的侄女孤苦无依,家里的生计只能全都依靠刘琼来维持。
其实,上世纪六十年代,刘琼的出世被视为是“家庭灾难的降临”。父亲的病重加剧了家庭的贫困,刚满周岁的刘琼就被家里送往了偏僻的瑶寨做“引花女”(当地的一种说法,收留女孩,让不育家庭生孩子)。随着瑶家儿女的相继出世,“引花女”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已经9岁的刘琼只身步行回到了贫困潦倒的家。
刘琼(右一)和家人合影。图片来源:永州文明网
母亲因为愧对刘琼,想尽办法送她进了学校,聪慧的她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名列前茅。刘琼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努力读书跳出农门,让含辛茹苦的母亲不再受苦受累。1982年初中毕业,刘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蓝山一中,她开心地坐在梦寐以求的教室里,吮吸着知识。然而一周之后,因为贫穷,刘琼被迫离开了学校。擦干了眼泪,她踏上了南下打工的艰辛路程,从此担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35年的打工历程中,刘琼当过工厂会计、服装厂质检员、代课教师、服装厂车工,高度近视的她干得最长的一份工作是做保姆,而几十年来她打工的所有收入都奉献给了家里。
2.22岁未婚姑娘当起妈 柔弱肩膀扛重担
1988年,哥哥留下襁褓中的女儿永远地离开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不仅花光了刘琼6年的积蓄,还让家里还欠下了几万块钱债务,这在当时可以算是一个天文数字。面对上有花甲老母、腿脚残疾的姐姐,下有襁褓侄女的家庭困境,本已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刘琼,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这一年开始,刘琼这个22岁的未婚姑娘硬是咬紧牙关当起了妈妈的角色,抚养侄女、教育侄女,姑妈成了名副其实的“妈妈”。
1993年,刘琼母亲被查出身患多种疾病,从此以后只能用药维持她的后半生。刘琼每个月领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买药,给母亲寄生活费,自己生病了只能硬撑着,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为照顾母亲而活着。”2005年,母亲因脑血栓从此卧病在床。十二年来,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端茶送水、洗衣做饭、喂食盥洗,刘琼寸步不离地服侍娘亲,辛勤劳作只是为了一个“孝”字。
刘琼(左三)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图片来源:永州文明网
每天清晨,刘琼便开始忙碌了。催完了孩子起床后,她来到灶台边生火做饭,送哥哥的孤女上学,然后带着小跑急忙回到家,打好洗脸水,拿着尿不湿,走进点着灯也不怎么亮的卧室,轻声地叫唤:“妈,我扶您起来,先洗把脸,擦擦身子吧。您今天想吃什么,我给您做。”瘦弱的刘琼吃力地扶起八旬老母,细心地擦洗着。
晚上,刘琼打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给母亲洗脚。她隔三差五地请姐姐帮忙扶着,经常给母亲洗洗澡。
每天就这样无怨无悔、无声无息地重复着,而这一切对于她来说是那样的娴熟。多年来,刘琼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但母亲身上穿着的从来都是舒适耐看的衣裤。
为了侄女有个好的前途,刘琼想办法把侄女送到了著名豫剧表扬艺术家“小香玉”艺术学校。侄女的事有了着落,闲不住的刘琼,又开始规划大姐、二姐家五个孩子的工作求学事宜。十几年过去了,孩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了,刘琼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没有姣好的容颜、稳定的收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草根平民”,35载打工养家,数十年如一日在母亲床前侍奉汤药。幸福的女人是无私付出的女人,而正是对亲人执着的爱,给了刘琼无穷的力量。
(稿件文字来源:湖南永州市文明办、永州文明网 作者:李先志 盘紫艳 王晶 邓红)
编辑点评
寸草儿女心,刘琼永远牢记着“报春晖”。刘琼是弱小的,同时她又是强大的。痴心不改报亲恩,她把责任作为追求,用感恩定义幸福,用大爱书写了孝义人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