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8 00:07 | 来源:环球视野 2017-11-06 | 查看:841次
作者:胡新民
在美国,学习历史,重视历史教育,被认为是形成国家观念,塑造民众爱国心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作为一个年轻的,基本上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要使人民对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实行的各项政策(包括长期不断发生的战争行为)形成认同感,从而树立强烈的道路自信,必须进行价值观的渗透。这个价值观,把“个人自由和权利”置于根本地位。而这种渗透,是创造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耳濡目染到的国家历史知识的氛围。
笔者2017年初夏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以下简称华盛顿)小住月有余,所见所闻,感受颇多。但最深刻的,仍是这种氛围。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共产主义”
早就听说美国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抓得很紧,而且是抓得很有成效。其基本着力点之一是通过各种渠道,灌输美国光辉灿烂的历史。青少年时期形成的立场观念,往往会影响其一生。
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理所当然的是教科书。那么,美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有些什么内容呢?笔者有机会翻阅了一本这样的教科书:《探索美国历史》。
书本印刷得十分精美,图文并茂,解说的文字非常简明扼要。估计教师会以此进行详细解说。因时间有限,笔者只看了近现代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冷战时期到本世纪初。
该书介绍了美国和前苏联是如何进入冷战状态的:二次大战结束后,人民盼望和平。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停止朋友关系,开始冷战。各自以言论,而不是武器宣传自己的理念。接下来,列出了一张图表,把苏联和美国各自的特点作了鲜明的对比:
苏联:政府拥有土地;美国:农民拥有土地。
苏联:政府拥有工厂;美国:公司拥有工厂。
苏联:人民无权选择谁来领导政府;美国:人民投票选出政府领导人。
苏联:人民被指使做什么;美国:人民能够选择做什么。
看到这里,笔者已经相当理解编撰人员的匠心了。后面就像水到渠成一样,立刻把苏联的所作所为的动机归纳出来:COMMUNISM(共产主义)。而且指出,苏联要把共产主义推向其它国家。但是,美国却认为民主更好一些,并努力告诉其它国家,美国这样的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
在这里,教科书明白无误地指出,苏联那样的共产主义是人民民主的对立面,而美国政府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就美国而言,美国、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是一致的。笔者由此想到,怪不得没听说美国人发表诸如爱国不等于爱政府之类的言论。
教科书后面的内容的论述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关于二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无不是为民主自由而战。这其中主要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本世纪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等等。
关于朝鲜战争,叙述围绕“共产主义”与“民主”展开:二战以后,朝鲜分成两部分。北朝鲜实行共产主义,南朝鲜实行民主。北朝鲜向南朝鲜发动战争。共产主义的中国帮助北朝鲜。美国和联合国帮助南朝鲜。艾森豪威尔总统帮助结束了战争。今天,朝鲜仍旧分为两个国家。
这种论述是不是具有浓厚的美国特色?但总觉得这样的论述似乎不大通顺。
关于越南战争,仍然围绕“共产主义”与“民主”展开:越南曾是两个国家。北越是共产主义的国家,南越不是。南越的一些称之为“越共”的人,要实行共产主义。一场战争爆发了。美国进入战争以帮助民主。战争进行得很艰苦。最后美国离开了越南。越南变成一个共产主义政府的国家。
这段论述似乎也看不出来战争的来龙去脉,给人的印象就是凡是搞共产主义国家,美国都有义务或者责任用武力去帮助推行民主。
什么是共产主义,该教科书在名词解释栏中写道:共产主义就是政府拥有所有的土地和建筑物。
学生在这种教科书的教育下,肯定对共产主义有刻骨铭心的认识,也会倍加热爱自己的国家,也就是自己的政府。他们也会理解和支持国家采取的对外武装行动。
在论述了2001年的911事件后,紧接着谈到了对阿富汗的战争:美国政府要抓住911事件后面的人。本·拉登是其之一。美国发动战争去寻找本·拉登。
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摘录更多的内容。后来在参观美国历史博物馆、美国档案馆、韩战、越战纪念碑,阿灵顿国家公墓和观看美国独立日游行中,亲眼目睹到许许多多的青少年,有组织的或者由家长带领或者自行前往参观参与,深感美国对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历史方面的教育,是相当有成效的。用充沛的社会资源灌输官方历史观
作为美国的首都及政治文化中心的华盛顿,拥有全球屈指一数的博物馆资源!而且绝大部分对参观者免费。
华盛顿国家广场是美国博物馆和纪念场所的精华所在地,该广场从林肯纪念堂一直延伸到国会大厦。最著名的建筑物有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罗斯福、杰弗逊和马丁·路德金的纪念场所,还有韩战、越战、二战纪念场所等等。博物馆中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等,都是世界上同类博物馆中的佼佼者。这些场馆,构成了一幅幅立体的美国历史画卷。
尽管这些场所的主办主管机构有所不同,但他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表述是高度一致的。例如关于美国发起的战争,都是稳稳立足“民主自由”这块基石之上。因此,观众在不同的博物馆和其他纪念场所,都可以受到同样的“教育资源”。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建于1964年。直到1980年,博物馆定位要更好地展示美国人民的生活,反映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科学和军事历史等等,所以最终决定将馆名正式更改为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游客通过对这所博物馆的游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纵观美国历史。这里馆藏着许多在美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物品,如美国第一面星条旗、各年代的美金纸币、历任第一夫人的名贵衣物和饰品等等。
历史博物馆第三层的重点展区是“Price of Freedom:Americans at War”(自由的代价:美国人的战争)。这与韩战纪念碑上的“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免费的)完全一致。
展览涵盖1775年的独立战争直至当前进行的反恐战争。不论外界对这些战争有什么评价,特别是国际社会对二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的评价,但在这个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里,只有一个定论:为自由而战。自由的敌人,从展览的内容来看,二战后是苏联、中国等信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因此,这与前面提到的中学教科书中的内容也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把相对枯燥的说教通过生动的展品展物和一些现代化的展览设施,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现出来。其文字说明则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朝鲜战争。
关于朝鲜战争,共有三段论述文字,其要点是: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分成两部分,分别由美国和苏联控制。在苏联的支持下,共产主义的北朝鲜进攻自由民主的南朝鲜。杜鲁门总统召集一些联合国国家的部队组成联军,把北朝鲜军队赶到了与中国交界的鸭绿江边。
接下来的文字是这样的:当他们的边界受到了威胁时(When their border was threatened),共产主义中国派出百万军队投入战争,一支凶猛的中国反攻部队把联合国部队又驱赶到南边(A ferocious Chinese counter offensive drove UN troop south again)。经过三年残酷的战斗,这场战争以一种不稳定的停战协议告终,使朝鲜半岛分裂为一个共产主义的北方和民主的南方。
关于越南战争,仍然还是围绕一个反共问题。展区文字指出,最早的起因是,二战中,美国曾支持越南国家主义者胡志明反日争独立的斗争,当胡志明寻求共产主义力量帮助的时候,美国就反对这种共产主义的扩张。最后,越南还是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
对这两场战争的论述,坦率地说,“起承转合”并不很到位。但关于朝鲜战争,有几点还是值得一提的。一是承认中国参战是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二是承认“联合国军”被打回了三八线以南,最后签下停战协议;三是承认南北朝鲜之间的战争,并不是国与国的战争,而是共产主义扩张与民主自由反扩张的战争。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澄清近年来国内一些媒体的一些奇谈怪论。当然,历史博物馆的这种论述传达出来的理念,与前面提到的中学教科书的论述是完全一致的,即共产主义与自由民主是不共戴天的。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文明终结”,一幕幕历史通过文字说明、声像、物品展示形象地再现在参观者眼前。911事件后,美国的为自由之战的矛头不得不转向新的目标。“自由的代价”最后一部分是“新的美国角色”,重点介绍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美国入侵阿富汗,(因为)它庇护基地组织,所以推翻了塔利班政府。2003年,总统乔治·布什声称伊拉克威胁美国安全,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主导的联盟入侵伊拉克,推翻政府,最终捕获萨达姆·侯赛因……美国人思考他们作为世界领导人的角色……至于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为石油而战”,在这里是不会阐述的。
用高超的艺术手法代言官方的历史观
应该说,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共识,美国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发表过一些很有影响的真知灼见。例如费正清指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基本价值标准直接受到威胁。”于是就“拒不承认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1950年6月,我们在联合国的旗帜下,为保卫南朝鲜反对北朝鲜的侵略而进行了侵略。每次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反对专横的自由保卫者。然而朝鲜战争变成了中美战争,并且终于僵持不下。”领教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威力的“联合国军”首任主帅麦克阿瑟,1964年4月去世前在病床上一再恳求美国总统约翰逊早日退出当时并未陷入泥潭的越南战争。他深切体会到美国在亚洲的作战是不明智的。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沃尔特于2017年6月26日发表一篇谈美国领导力的文章,文章称:“……当美国领导人自我开战(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毫无缘由地升级冲突(1965年的越南战争)或是对一触即发的冲突置若罔闻并错失和平良机(1950年的朝鲜战争和第三次中东战争)时,美国对外政策都遭受了最惨重的失败。”
关于这两场战争,还有不能不提的是,当年的美国民众,很多人都反对这两场战争,特别是越南战争。当年反战游行一度风起云涌。
时过境迁,今天的美国民众更多的是赞成“动机论”,即美国政府的出发点是为了自由,为了国家的利益。因此政府、军人所作的一切都是值得肯定的。至于那些被侵犯的国家的真实情况,那些被“误伤误杀”的大量平民的悲惨处境,他们鲜有关注。就在2017年8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系发布了一篇美国公众对可能出现的核打击所持态度的研究报告,称:“多数受访者认为,当保护美军士兵和实现战争目标是要务时,可以使用核武器,即便会造成数以百万计无辜平民身亡也在所不辞。”“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有60%的美国人选择以核武器杀死200万伊朗平民来避免入侵伊朗导致2万名美军士兵阵亡。”
这样,在一般美国民众看来,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为自由不断奋斗和战斗的历史。对国家来说,如万一挫败也仍是一种光荣(不过一直尽量避免使用“败”这个字眼);对个人而言,则毫无疑问是死得光荣。无论是美国的韩战纪念碑,还是越战纪念碑,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是一个被政治家和艺术大师精心设计和作了高度艺术化处理的纪念场所。韩战纪念碑的那句名言:“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广为流传。另一段碑文:“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our nation honors her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d a country they never knew 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连不少中国游客都为之感慨万分,美国人岂有不受深刻教育之理?遍及美国的大量的类似纪念碑,可以说有效地宣扬了美国的国家历史观,传递了美国的国家精神,即把美国的自由与民主的理念,不屈不挠地推向全球,甚至不惜付出前仆后继的代价。“民主与自由”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势的意识形态。美国发动的每一次战争,都可以被看作是“文明世界对不文明世界的战争”!在这样的历史教育下,在美国人的观念里,战争没有对错,只需要一个动机。爱国主义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成为一种无形的外在压力,成为一种“不容置疑”和“不容辩解”的“政治正确”。
◆阿灵顿国家公墓之肯尼迪墓。
还有一处不得不提的地方:著名的阿灵顿国家公墓。这里安葬的绝大部分是战争中阵亡的官兵,从南北战争到朝鲜战争一直到目前尚未完结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都有。还有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对国家有杰出贡献者。后来,毕其一生在军队中服役者,或在国家重要行政岗位上去世者,也可以安葬在这个公墓。
这个国家对那些听从国家召唤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给予了极高的褒扬和尊重。国家正是通过各种这样的场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这种思想观念慢慢地灌输,转化成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观、价值观。在这里,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已经无人提及。
以宣传“不忘初心”为己任的美国国家档案馆
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也就是美国的国庆节。在我们中国的国庆节已经基本上是以旅游和购物为主的时候,美国的庆祝活动的主调一直没有变化,即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回顾建国以来的奋斗历史,铭记历代国家领导人付出的艰辛努力,从而增强人民对这个国家的自豪感。这些都可以从华盛顿特区的官网提前公布的十六项庆祝活动的内容中看出来。除了游行、音乐会和烟花表演这种欢庆活动外,还有两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不忘初心”,重温建国的三大历史文件,即称为“自由大宪章”的《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权力法案》;二是“不忘来路”,“到迷人的国家历史博物馆挖掘国家的历史,是一项与假期完美结合的活动”。
每年的独立日游行都从美国国家档案馆开始。游行之前,这里都有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课堂就在门读史札记前的台阶上,由扮演成华盛顿、亚当斯、富兰克林、杰弗逊等美国历代总统的演员,先后朗诵《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权力法案》,其间穿插一些情景剧和互动问答。这一整天,和历史博物馆等场馆一样,档案馆整天开放。在圆形大厅展示三大历史文件的原件,并围绕这些文件开展宣传讲解活动。同时特地安排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孩子们可以与扮演美国总统的演员面对面交流,还可以聆听先人们的爱国故事,等等。
除了这种大规模的活动外,美国国家档案馆每个月都会举行十几场到二十几场面向公众的活动。其中围绕建国三大历史文件的活动最为频繁。仅在6月22日就安排了三场,有一场还是专门面对家庭的。同时,针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的活动也不少。例如,由工作人员带领的免费开心游;在该馆纪念品商店免费品尝商标为“遗产”的巧克力;在大门前的台阶上欣赏历史著名乐曲演奏,等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该馆的“历史教学项目”。这是在网络兴起后,一个直接为教师们提供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教室中通过网络直接利用档案文件进行教学的项目。该项目让历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师生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美国国家档案馆为代表的美国国家“正能量”是很重视守土有责的。该馆建筑北侧的墙上刻有这样一段话:“这座建筑被授予保存我国历史记录的使命,象征我们永远捍卫政府机构历史的信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无处不在的潜移默化的历史观教育,对我们,“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政治思潮在一些领域沉渣泛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鉴往知来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专访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新华社2017年7月3日电)的状况,无疑具有警醒和启迪的作用。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7年第9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