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度新闻人物”:平民英雄演绎真善美(9图)

发布时间:2017-10-18 15:1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12-27 | 查看:4117次

  自去年以来,长宁区连续两年组织年度新闻人物评选,从当年在中央、上海及长宁等各级媒体广泛报道的先进典型人物中遴选出候选人,并以市民邮寄选票、网络投票等方式,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共同评选出年度新闻人物。  

  截至目前,共有19名平民英雄、20名入围者脱颖而出。他们有的心系民生,只为实现崇高的理想;有的在压力中保持清醒,做出人生正确选择;有的淡泊名利,用智慧和真诚书写生命……他们在社区这个平台上,发光发热,为自己的梦想与愿望不懈前行。   

  小学生搞发明、拿专利防住空调外机变“炸弹”

  愿望:让小小发明造福更多人

 

陈心彤 新泾镇居民  

  沪上有上百万台空调外机的支架已超过安全使用期,严重老化,这使得空调外机成了悬在空中的“定时炸弹”。然而,长宁区新泾镇绿一居民区的小朋友陈心彤在爷爷的帮助下,发明了简易又牢固的外机加固装置,有效破解了这一隐患。该装置自去年底在居民区试用以来,效果良好,广受好评。  

  陈心彤是长宁区绿苑小学五年级学生,她品学兼优,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兼科技部长。陈心彤自幼喜欢科技,不时萌生一些创新思路。而她年逾古稀的爷爷陈海泉,是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师,爷爷也常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鼓励和帮助心彤搞小发明创新。 

  一天,祖孙俩走在回家路上,看到多只空调外机的支架已生锈腐烂,存在坠落隐患。陈心彤想到一个金点子:“爷爷,用绳子把空调外机拴住,它就不会掉下来了。”祖孙俩顺着这个思路进行构思,几易方案,多次试验,终于做出了心彤牌空调外机加固装置,并申请了专利。 

  这种加固装置所用的钢丝绳外面包着一层防腐蚀的塑料套,一头做成大的钢丝圈,另一头做成小的钢丝圈,套在空调外机中间部位,把大钢丝圈穿过小钢丝圈,再固定在带弯钩的膨胀螺丝上。钢丝抗拉力500多公斤,牢固地缚住50多公斤重的空调外机,即便遭遇强台风、大暴雨,也会化险为夷。 

  这个小发明,彻底改变过去调换空调外机支架的操作方法。以前,调换空调外机新支架,工人必须悬空施工,两个人要花大半天时间,先要把外机拆下来,吊进房间,装好新支架后再吊出去,一不当心就会损坏外机、窗框、墙壁和地板,引发矛盾。所以,居民不肯调换新支架,工人也没有积极性。而心彤牌空调加固装置,一个人就可以安装,安装时不用移动外机,省力省事省时省钱,深受各界欢迎。  

  “80后”大学生乐做城市美容师

  愿望:希望更多年轻人秉承老环卫吃苦耐劳的传统,发扬年轻人独立创新精神  

陈豪杰 区绿化市容局环卫工人

  他是一名80后沪籍大学生,但他却选择了最质朴的职业——环卫工。当外界对他的选择有诸多质疑时,陈豪杰却说,“工作不分贵贱,我愿意当一名城市美容师,也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前不久,作为长宁区绿化市容局高洁公司清道二班班长的陈豪杰被评为“全国优秀环卫工”。在同事们眼中,陈豪杰温和、勤恳,“小伙子很卖力,不怕吃苦”。他每天早晨5点左右到班,安排工作、巡视作业道路,再到4个小组转转看看,职工有什么问题帮着解决,看见路上漂浮暴露的垃圾随手捡拾,忙忙碌碌,下班已是傍晚时分。 

  2008年,陈豪杰通过社会招聘进入了长宁区绿化市容局,他的想法很简单:扫地肯定是辛苦的。他最早的作业路段在虹古路、水城路及太阳市场一带。那里外来人口集中、流动摊贩多,道路保洁任务十分繁重,他每天在此路段来回清扫,工作十几个小时,腰背酸痛,他就用绷带缠在腰部,从没有说过苦累。因为工作出色,2010年,他当上清扫二班安龙组组长,后来,成为副班长、班长,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2010年获仙霞街道社区单位世博贡献奖先进个人;在2011年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立功竞赛先进个人”;去年获得了长宁区建交系统“先进职工”称号。 

  目前,清扫二班有200多名职工,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大多数,陈豪杰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全班职工完成一个又一个道路保洁任务。他发明了“随地保洁法”,即口袋里放一包马甲袋,对于道路上发现的漂浮垃圾,人走到哪里,垃圾就捡到哪里。如今,全班职工都采用“随地保洁法”,提高和改善道路保洁质量。 

  陈豪杰很愿意把自己定位于“承前启后的一代”,被推上班长的岗位后,他担起了更多责任,主动关心职工生活,还自己掏钱为患病农民工买药,买水果营养品上门看望。他以老环卫吃苦耐劳的传统和新一代独立创新的精神,演绎着他的环卫人生。   

  耄耋老革命毕生积蓄捐小学 

  愿望:倾我所有捐献他人,钱花得要有意义 

 范希华 江苏街道居民

  一张桌子用了30年,漆掉了一半,舍不得扔;一个脸盆用了30年,破旧不堪,还是舍不得扔;家里的家具都斑斑驳驳,都是别家淘汰了的东西……多年来,94岁的范希华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俭朴生活,但也就是这名倔强的老奶奶却作出了惊人之举——用毕生积攒下的20万元援建了云南省会泽县大桥乡错初村小学。对此,范奶奶淡淡一笑:“如果说还有遗憾,只可惜自己捐得太少,再多也没有了。”

  错初小学是村里唯一的学校,因为贫困,仅有的一幢“教学楼”只能用活动板搭建,村里348个孩子只能在漏风的临时房内上课。范奶奶的钱将用于校舍改建,让孩子们能早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  

  范希华生于1919年,从小家徒四壁,靠上山拾草拾粪补贴家用。长大后,她参加了八路军,抗战期间,她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1949年,她随部队南下到了上海。之后,她先后在公安、供销社等单位工作,直到1982年正式退休。 

  1998年,老伴去世后,范奶奶独自生活。按理说,她作为离休干部每个月的收入不低,但她却从不铺张,始终保持勤俭本色。她从日常生活中省下的一分一厘都用来助人,只要社区倡议捐款,她比任何人都积极。汶川地震,她拿出1万元,之后又交了2000元的“特殊党费”。 

  范老近年来腿脚不便,子女为她请了一位住家阿姨。得知阿姨家境不好,儿子却考上了大学,范奶奶当即承诺资助全部学费,她说:“不能耽误娃娃学习。”  

  有人说:辛劳一生,无非是为了老来享福。范奶奶却说:“当年大家都是穷光蛋,照样能打胜仗。钱没什么了不起,重要的是花得有意义。”  

  不久前,范奶奶在子女的陪伴下还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对于生老病死,老人很坦然,她说:“我希望用有限的生命不断奉献、回馈社会。”  

  “最美警花”不是传说:用真心为迷途者点亮一盏灯

  愿望:帮助更多刑满释放和吸毒人员回归社会 

吕洁 长宁公安分局北新泾派出所民警 

  吕洁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4年,她管辖的居民区总人数虽不算多,可刑满释放、结束劳动教养、强制戒毒回来的人员却比例不低。一个普通的社区民警,做的却是触及灵魂的工作。6年多来,她帮助了40多个刑满释放和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在她看来,这些人并不坏,只是迷失了方向,她只是用真心诚意,为他们点亮了一盏灯。吕洁用“感情”拉近了警民距离,更用“亲情”使这些特殊人群回归社会,帮助他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微博名人”姚晨转发的一条关于吕洁 “最美警花,不是传说”的微博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网友们都纷纷称赞她是“传递正能量的美丽警花” 

  老胡60岁9进监狱,有30年在牢里。2007年老胡再次出狱,街道给他申请低保,结果低保还没办下来,他又进去了。这让吕洁对老胡产生了好奇。50多岁的人,“9进宫”,在外面的时间还没有里面的时间多,这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她开始去探望老胡,去了解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无法更失败的人生。 “你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老进来,有意思?”“我在外面才没意思,在外面做啥呢?你这样的警察我见得多了,我一辈子跟警察打交道,你管不了我。”老胡说的是实话,他不怕警察,更多时候,他是用吵架的方式跟警察打交道。“我有的是时间,我需要发泄。我办所有的事,都是用吵架解决的。” 

  吕洁却从这些话里面听到了悲凉,她能体会老胡的感受:没有亲情,周围人投来的目光饱含歧视,这样的人生无可留恋。要改变老胡,就要给他做人的尊严。吕洁开始做老胡父亲的工作,希望他能再次接纳老胡。但打动一个被失望消磨掉信心的父亲,难度可想而知。倔强的吕洁一次次尝试,终于让老人松了口:“你们经常来来,我这里也帮他存点钱。”老胡还没有感受到这种变化。出狱后,他得了痔疮,觉得自己没钱看病开刀,就偷了辆车,在社保队员面前骑来骑去,很快又进去了。别人碰上这样的情况,可能就灰心了,但吕洁没有。2009年12月,她去探望老胡,并告诉他,正在争取为他减刑,让他能出去过年。 “你说的我为啥要信?”老胡虽然嘴硬,但他动心了。30多年,没有一个春节是在外面过的,他怕孤独,怕亲人的冷漠,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团圆。吕洁反复找管教民警商量、向上级汇报:如果能减掉这1个月刑期,让老胡回家过年,对于他的改造有巨大意义。一次次沟通、协调,老胡的减刑终于被批准了。2010年2月13日,农历大年三十,老胡出狱,吕洁和街道干部、司法社工在外面等他。看到大家,老胡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我这辈子第一次有面子,警察来接我,不是来送我。”他笑了,那是吕洁第一次看到老胡的笑容。“从今以后我不会再进去。”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狱时对吕洁的承诺。他“死了都不会忘记”,“她帮我办了一件实事,让我真正过了一个年。” 

  一心为民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用“心”实践 

  愿望: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用“心”实践司法为民

毛金林 长宁法院法官

  长宁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毛金林说:“民事审判工作是朴实无华的,它没有惊天动地,更多的是家长里短。它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寻找迷雾背后的真实,去融化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座冰山。”在他看来,司法为民就是在审判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群众观念,重视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声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情法交融。而这些,要靠每一名法官用“心”实践出来。 

  毛金林担任法官二十多年来,毛金林始终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其所主审的案件数量及以审判长身份参与审结的案件数量在全院乃至民事条线均名列前茅。毛金林每天的工作都是安排得满满的,经常是一个庭刚结束,后面又接连着开。虽然庭很多,但他还是十分注重庭前的准备工作,细阅卷宗材料,根据当事人的心理和要求准备庭审提纲,为此常常加班加点。同时,他积极履行审判长职能。为努力提高速裁组的案件审结率,缩短案件审结周期,提高组内案件审结率,毛金林能和组内的同事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快审多审案件。在遇到合议庭成员有疑问时,他能随叫随到,认真讨论和解决每一个问题,按照证据规则的要求规范庭审,提高审判效力。 

  毛金林在平时办案中,经常利用案件的调查取证的机会,走访社区,和社区司法调解员一起交流调解经验,互通社区纠纷动向,把庭审调解和社区调解相结合,力争案件调解的社会效果。另外,他还是一名社区法律咨询志愿者,多年来经常利用节假日参加社区的法律咨询活动,为社区的社会治安和稳定,消除不安定因素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年以来,毛金林共办结案件14894起,调解撤诉率为89.86%,零瑕疵改判、零涉诉上访,16次受立功嘉奖、43面锦旗、89封表扬信。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和勤恳敬业的工作态度,体现出了快结、快审、优质、高效地解决矛盾纠纷的司法能力。   

  病榻前的造型师: 小剪刀也能献大爱

  愿望: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

 

陶鹏飞 新泾镇居民 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负责人

  2013年前的一天,陶鹏飞到昆山出差时,走在一个路口,突然感到后背被撞,人也飞了起来。在空中翻了大半圈之后,他重重砸在两米开外的地面,但居然只受了点小伤。医护人员连连感叹“运气好”。因为住院和料理车祸事宜,陶鹏飞在昆山耽搁了十多天后才回到上海。次日,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新泾社区一位百岁老人家中,如约为老人理发。车祸打乱了陶鹏飞春节前的志愿服务计划。按照原定计划,他会在春节前为150名外来媳妇、农民工媳妇做造型,让她们漂漂亮亮地过年,“我按照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仔仔细细地算出了服务人数,甚至已经通过相熟的居委、朋友联系了服务对象。结果全泡汤了。”2000年至今,这位造型师一直坚持为重症病人、孤寡老人义务理发。 

  不过,陶鹏飞以“俪人坊美容美发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负责人”的身份组织参与的“为百岁老人理发”项目总算按着计划在春节前启动了。作为长宁区新泾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流动党员,他的义务理发行动被党员服务中心所重视,并在去年11月组建了工作室。工作室以陶鹏飞为核心成员,为社区的百岁老人和新泾镇敬老院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目前做了两次活动,老人们很满意。” 

  为了保证工作室有足够的力量,陶鹏飞已经联系过一些同行和朋友,找到了三四位愿意支援他的理发师。他说:“朋友们都知道我的义务服务,好多人愿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和我一起行动。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愿望:用好的医术医德促进医患和谐

何东仪 光华中西结合医院副院长

  何东仪总是说“作为一名医生不但需要有好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医德”。一位来自安徽的13岁患者,其父亲也是类风关,由于家境贫寒,又长期看病,母亲离家出走。多年来父子相依为命,孩子的病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何东仪把孩子收治入院后马上进行治疗,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何东仪还在院内发动捐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何东仪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病人欢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近年来参与和负责国家863课题、“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上海市卫生局重大科研课题、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和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等各级各类多项科研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20篇。在教学上,他先后指导过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硕博生,同时负责蚌埠医学院和安徽中医学院实习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他说,自己只是一个为病人服务的医生,一个本分的、以医疗为职业的共产党员。他曾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医师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工作格言:认认真真看病,老老实实做人。 

  法国太太志愿者 在助人中获得更多快乐    

  愿望:让更多人懂得生活、珍惜生活

 

法比安娜 北新泾街道居民 

  走进北新泾社区阳光之家活动室,很多人都会被墙壁四周琳琅满目、创意频出的手工作品吸引住。当问学员们是谁教他们时,学员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法国太太。他们说的法国太太就是法比安娜和她的伙伴们。她们每周四上午会来到阳光之家,教学员们做手工。2005年,北新泾街道阳光之家成立不久,刚随丈夫来沪的法国太太米歇尔就来报名做志愿者,还想把法国的康复经验介绍过来。米歇尔因骨折回国治疗前,她介绍了玛丽;玛丽随先生工作调动返回法国,介绍了法比安娜;法比安娜觉得一个人力量不够,又把朋友普瑞娅、扬娜、乌艾莲娜、香娜莉等一起“拉”了进来……街道残联理事长乌萍说,这些志愿者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不仅不要报酬,还要贴钱购买原材料,但无论刮风下雪,她们从不迟到。每逢下课后,她们还会聚在楼梯间,认真商量下一节课的内容。她们还几次收集学员的作品,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和网络上义卖,把收入一一分发给学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刚来上海时,法国太太们几乎都不会说中文。和学员们接触三四次后,大家就用微笑和手势打成一片了。50多岁的米歇尔和玛丽带头学习普通话,后来,米歇尔在把义卖得到的报酬逐一分配给学员时,一板一眼地用中文鼓励说:“这100元给你,你好好地做,你很行的!”尽管大多数洋阿姨说的中文还不太多,学员们却说,“和她们交流没障碍”,“我们可以用手比划”。学员蔡人瑜则常常与志愿者们讲简单的英语,志愿者都会夸奖她“Great!”这些法国志愿者几乎都是全职太太,经济条件好,有的住着年租金65万元的别墅,有的往返有名车和司机接送,是什么让她们愿意来此和语言不通的残疾青少年打交道?很多法国太太过去并没有接触过残疾人。第一次来到阳光之家,学员们的自强和快乐态度让她们十分吃惊。乌艾莲娜多次把4岁的女儿带来,让她感受这里的氛围。普瑞娅说,当一个人生活无虞时,就应该考虑如何多做一些回报社会的义举,而且,有了这番经历,也让她和她的家人更加懂得生活、珍惜生活,在奉献的同时,她收获了更多感悟,在助人中获得了更多快乐。   

  公益达人创办都市志愿者服务串起“碎片时间”

  愿望:帮志愿者串联起“碎片时间”,调制出白领自己的快乐

蔡成 上海繁花之上都市志愿者服务站创办者

  上海繁花之上都市志愿者服务站创办者蔡成是是一位公益达人。服务站成立两年多来,运营着“乐为老”、“乐工坊”、“乐心捐”等公益项目,受益群体有社区老人和智力轻度残障的年轻人。承接这些项目的志愿者多半是白领,他们“支付”一两个小时的午休或下班后的“碎片时间”,领走服务“商品”。 

  2011年4月,“繁花”正式成立。初期,蔡成跟随华阳社区工作人员走访了居委会、阳光之家、敬老院。在走访中,蔡成了解到社区独居老人买菜难,便有了把新鲜蔬菜送给社区独居老人和敬老院的想法。2011年9月,“繁花”进行了第一次“乐为老”送菜活动。“乐心捐”的项目源于蔡成的一次西藏行。在那里她看到小朋友们没水洗澡,没书可读,没衣可穿,便萌生了动员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募集物资,支援藏区。项目一经启动,就得到了很多志愿者的支持。

  善良、真诚、奉献、坚韧。这是他们身上共同的特质。近期,第二届“长宁区十大新闻人物”新鲜出炉。9名平民英雄在评选中脱颖而出。他们中有干部,也有普通居民,甚至还有外国人,年龄最大的近百岁,最小的是一名初中预备班学生。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不同的人生故事,却都将真善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带给我们温暖心灵的正能量。

  走近这些新闻人物,见贤思齐,我们有了更多的动力和能量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建设美好家园注入自己的一分力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