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感动邢台十大杰出母亲”候选人主要事迹公示

发布时间:2017-10-15 19:15 | 来源:邢台网 2012-05-03 08:13:44 | 查看:8566次

有一种爱,无边无际,深沉似海,那就是“母爱”;有一种称呼,温暖舒适,浸润人心,那就是“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博大无私的母爱精神。从今年3月份开始,市妇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邢台日报社、邢台广播电视台等五家单位联合开展了首届“感动邢台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活动。经过评选组委会和评委会严格认真的推荐、筛选、评选,从50名预备候选人中评选出20名首届“感动邢台十大杰出母亲”正式候选人。现将20名正式候选人(以姓氏笔画为序)登报公示。如发现入选人员有违规违纪行为,请与首届“感动邢台十大杰出母亲”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319-2182885
  王秀梅 41岁,邢台县龙泉寺乡北和庄村村民
  17年来,她在精心照料年老体弱的公婆的同时,将三个年幼的侄子抚养成人,成家,成才。老大为了给家里节省开销要辍学,身为婶子的她劝服其继续努力完成学业并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请老师在学习上、心理上给予帮助。老二要结婚了,她和丈夫为他盖房子、张罗婚事,风光体面地娶上了媳妇。乡亲们都说:“他爹妈活着能办成这样也足了,叔叔婶子这么办真不容易!”老三出去打工,误入歧途,她再三催促,费尽周折将其劝服回家。17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还在继续!风风雨雨17年的大爱,不是亲妈,胜似亲妈!
  王敬敏 63岁,新河县尧头村村民
  她默默奉献,是家庭的“老黄牛”。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生活在一起,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她在操心,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她做在前面。就拿吃饭来说,一家人的饭菜都是她在张罗,天天早上她比别人早起一个多小时准备全家人的早饭,让家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去上班、上学。中午,媳妇们下班回家后,饭菜也快做好了。家里种着六七亩地,孩子们只是节假日帮着去地里干活,浇地、施肥、田间管理、耕种都是她在操心。她从来没有过抱怨,村里人都夸她是个能干的婆婆,她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支撑着这个大家庭,用自己的善良、关爱温暖着家人。
  卢连芬 40岁,柏乡县固城店镇固北村村民
  丈夫的哥哥去世早,嫂子撇下了两个孩子改嫁了,她过门就得抚养两个孩子,加上老母亲一家五口就她和丈夫两个劳力,生活负担很重。2003年为大侄子盖了新房成了家。2004年3月丈夫突发脑溢血成了偏瘫人,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卢连芬独自撑起了这个家。2009年她又四处筹钱为二侄子成了家。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婆婆突发脑血栓倒在床上。她一边要忙农活、忙家务,一边还要照料生病的婆婆,经常把医生接到家里来给老人看病、输液,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到村卫生室、乡医院去抓药,给老人煎药、递水、喂药,抱着婆婆大小便。卢连芬十几年如一日,“苦撑小家显大爱”。
  宁燕 51岁,邢台市自行车零件厂副书记副厂长
  “记者同志您好,我是昨天向您报名要求抚养‘515’弃婴的宁燕,我真诚的希望能够通过组织程序将这一任务交给我,我和我的家人定会全力以赴的像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对待这位婴儿”这是宁燕要求领养515号弃婴时,发给牛城晚报记者的短信。龙龙是市福利院第515号弃婴,因为肛门闭锁,只有几天大的他被父母遗弃,后来医院专家认为在6个月内,经过两次手术可以痊愈。2月23日龙龙病危,经医专附属二院抢救恢复健康。因为龙龙肚子上有刀口并从这里排泄,需要特殊照顾,3月2日出院时,由牛城晚报召集的爱心人士宁燕暂时领养,直至6个月手术结束。现在,她正在践行着她的信念。
  邢香芬 51岁,南和县工商局和阳分局干部
  20年如一日一到礼拜天就带着孩子跑20多里路,回家伺候生病的婆婆,做饭喂药,擦屎端尿,并学会了扎针、输液,邻里、妯娌、同事关系融洽传为美谈,先后获省市“好摇篮”称号、文明家庭。通过身教言传、精心培育,儿女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女儿2002年考入燕山大学攻读学士学位,连年获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2006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很快赢得领导肯定。儿子获河北省物理、化学、数学竞赛一等奖及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2008年被保送清华大学攻读学士学位,连年获奖学金,并光荣参加了建国60周年阅兵方队。
  邢秀菊 57岁,桥东区碾子头村村民
  1976年10月,她嫁到了桥东区碾子头村,没过多久,公公和婆婆相继去世,丈夫身体也每况愈下,小叔子刘建敏患有智障和癫痫病,一犯病就六亲不认,拿什么摔什么,见人又打又拧,弄得邢秀菊经常浑身是伤。有一次,小叔子犯病,死死掐住邢秀菊的脖子,她憋得喘不过气来,要不是邻居搭救,险些被刘建敏掐死。尽管这样,她忍着痛、含着泪,待小叔子还是那样亲。34年来,邢秀菊对这个小她14岁、患有智障和癫痫病的小叔子不离不弃地关心照顾,感动了乡里。“秀菊精心照料小叔子几十年,就连一年四季洗澡也都是她这个当嫂子的活儿,真是个少有的好嫂娘。”邻居们说。
  杨惠艳 42岁,沙河市聪慧聋儿语训班教师
  她的儿子因小时候错误用药导致耳聋,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开始对儿子进行语言训练,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语训方法,使双耳失聪的儿子走进了普通学校。通过运用这套语训方法,杨惠艳开办了沙河市聪慧聋儿语训班,托起了更多残疾孩子的希望。100多名孩子在她家生活学习,70多名孩子走入了普通幼儿园和学校,她用深深的母爱温暖着聋儿的心灵,让更多聋哑儿童走出了无声世界。杨惠艳用启蒙教育为聋儿人生之路打下良好基础,使这些聋儿在充沛的阳光下和爱的水土中快乐的成长,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肖爱喜 67岁,南宫市南便乡南便村村民
  1982年开始主动义务照顾患有先天性痴呆症的高丙兰和他年逾70岁的父亲高仲祥,如今高丙兰老人已经76岁了,仍和肖爱喜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享受家的温暖。村民高领周妻子患膀胱炎,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治疗,她得知后立即筹措500元送到了高领周的家中,当时恰逢农田急需追肥,她又帮其买了化肥送到家中。五保户老人高二珍家的三间土房总是漏雨,房门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当时肖爱喜家根本没有余钱来帮老人修房,于是肖爱喜和丈夫经过再三商议,决定自己动手,给老人修好了房子。30年来,肖爱喜做的这些帮贫济困、雪中送炭的事例数不胜数。
  陈桂芬 60岁,开发区东汪镇东汪村村民
  如今已年逾花甲的陈桂芬,先后嫁了两个丈夫;两次亡夫,都是一人独担两个贫苦家庭的负担。她曾同时赡养并送终两家的公婆,既养老前夫婆母又伺候后夫公爹。她曾两次放下自己的亲生女吃奶,用奶水喂养侄儿,侄儿和女儿同时考上大学时,因家庭困难,放弃亲女入学,把侄儿送进大学。她在困难中养育培养出两个儿子一个侄儿共三个大学生。
  武玉花 47岁,邢台昶金商物资有限公司经理
  自1996年至今,收养资助了17个流浪、贫困儿童。这些孩子中,最大的已经结婚生子,最小的只有8岁。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十九个孩子的母亲。“其他的东西可能会越分越少,唯有母爱却是越分越多”,不管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他们的学习工作中,都尽力做好母亲的工作,尽到母亲的职责,让孩子们感受到曾经缺失的母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孩子们真诚做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她从做小本生意起家,尽管随着孩子的增多,上学、生活的费用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但她的全家人都无怨无悔。
  侯利剑 31岁,任县第三中学教师 虽然是孩子的继母,但却是一个幸福的妈妈。她知道孩子小小的年纪就经受了失去母亲的痛苦,想他的内心一定是渴望母亲的关心和爱护。她用慈母的心去温暖孩子,从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做起。衣服及时的给他换洗,天冷了给他加衣服,放学了接他回家,为了能让孩子在家吃到他喜欢的饭菜,她学会了他喜欢吃的鱼香肉丝、糖醋里脊等等。在学习上,晚上下班不管多累,都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做作业和检查作业,慢慢地,孩子对她从排斥到接受,开口叫妈妈,再到离不开她了。她依然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只希望他健康快乐成长。
  赵秀格 43岁,一名19岁男孩的母亲,更是四十一个留守孩子的妈妈
  出生于教育世家的赵秀格,在平乡县东庙小学做了一名乡村教师,九十年代初,进城打工潮悄然兴起,村里出现了第一批留守儿童。班上有个叫姚龙贤的孩子,每天穿着开花的棉裤上学,当赵秀格了解到他父母都去广东打工,只留下他和爷爷一起生活,她平生第一次拿起了针线,做了一套棉袄棉裤,义无反顾的承担起照顾爷孙俩的义务。那时赵秀格刚刚结婚,还没有自己的孩子,龙贤是第一个叫她妈妈的人。20多年来,像这样的孩子她先后照顾了四十一个,而她自己的儿子早已习惯了与别的孩子一起分享妈妈的爱,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现在是一名大一的学生。
  秦秀英 73岁,邢台市金牛社区居民
  1964年,她喜得贵子,可孩子4个月时,突然发高烧,经过抢救,孩子的命保住了,留下的却是双目失明。14个春秋,走遍全国的20多个大医院,行走了1500多公里,她的心情一直交织在希望和失望之中,可是无论有多难有多苦,她都咬牙扛过来,作为母亲,用世上最伟大的母爱坚持了对儿子的治疗。可是,在孩子14岁时,北京的专家否决了她的坚持,儿子视神经依旧萎缩,今生无法见到光明了。90年代末,她80多岁的婆婆患老年痴呆症,10年来,精心伺候婆婆。2000年,她丈夫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和严重的肺部感染,6年间,她日夜守候在丈夫的病床前,不离不弃。2006年10月,丈夫不幸离世。她却更加悉心的照料婆婆,抚育失明的儿子。她的形象事迹还被搬上了豫剧舞台,豫腔“好人秦秀英”唱响了牛城。
  栗素芝 47岁,柏乡县财政局干部
  2012年,被柏乡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柏乡县“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当仅十二岁的儿子不幸患上脑瘤,全家陷入了焦虑和痛苦之中时,她用坚强和真情诠释了伟大的母爱。她四处为儿子求医,用母爱激励儿子与病魔作抗争,终于使落下残疾的儿子成为了一名正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并实现了就业。
  黄会缺 41岁,宁晋县东城实验学校副校长
  影响孩子,教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她始终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曾同女儿一起救助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一起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补习功课,一起探讨过做人处事的道理;关爱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女儿眼里,她是一位好母亲,更是一位精心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为了给孩子做出榜样,她放弃了不少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母亲所教学科也在同年级名列前茅,并多次在县统测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女儿先后获得过宁晋县“十佳少年”、邢台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标兵等多项殊荣。
  康玲 48岁,清河县国税局干部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有个聋哑女儿,为了这个女儿,康玲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眼泪,为了能让女儿开口说话,康玲为女儿配戴了一对数字助听器。还通过多种关系从北京、上海买了一些关于聋儿康复、聋哑儿学说话的教材、资料,她一边学一边教孩子,一个“音”不厌其烦教上千遍万遍,就连孩子熟睡时,她也俯在女儿两耳边悄悄地、一遍又一遍地读同一个音。经过多年的努力,女儿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在学校里女儿一直品学兼优、勤奋好学,高中毕业后女儿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泰山医学院美术系专业”,并获得全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梁海雁 40岁,邢台市第十二中学美术老师
  2002年她的女儿早产,送到医院时胎儿已窒息,医生给孩子下的结论是脑瘫。在空军总医院,一名儿科专家直言不讳的劝她放弃这个孩子。梁海雁坚决不答应,作为母亲一定要负责到底决不放弃。她买了各种治疗脑瘫的医学书籍,拜访了多家医院,在医生治疗的基础上,坚持每天为孩子进行按摩和康复训练,自制了康复器械,购买了训练设备,她成了脑瘫儿童治疗专家。她还发挥美术特长,画出各种儿童画,吸引孩子注意力,整个家就像一个儿童乐园。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孩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谢玉梅 81岁,临西县大刘庄乡大张庄村民
  年过八旬的她,15年如一日不嫌不弃,像亲娘一样坚持不懈地精心照料“植物”儿媳。用自己的爱心延续着亲人的生命之旅。为照顾儿媳,她发明了人体“升降机”;她省吃俭用,靠捡破烂儿挣钱,为儿媳买来常用的药品。对邻里,她乐善好施,热心帮助,用捡拾垃圾换来的钱资助贫困孩子,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她都在用自己的真诚诠释着大爱的真谛。她的事迹曾被新华社、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邢台日报争相报道,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对她做过专访,她本人也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新闻人物、燕赵好人、感动邢台十大人物。
  解梦霞 38岁,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20年来,她用慈母般的爱为这群折翼天使插上了翅膀,让他们在蓝天下自由地翱翔!教育好听障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教师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用一颗爱生、爱岗的责任心、事业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着!20年来,她所教的学生多次在省中小学生作文比赛、绘画大赛中获奖;多名学生考入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她的学生在高考时还取得过语文单科状元,一位女同学获得“自强之星”……她的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个个都是排头兵。在她的呵护下这些听障孩子插上翅膀,在和谐的蓝天下飞得更高更远。
  魏丰娟 55岁,宁晋远洋线缆有限公司董事长
  被誉为传递阳光温暖、播撒爱心种子的好母亲,受到县镇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被宁晋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推荐为感动邢台候选人。她多次参加救助贫困学生活动,累计捐款8万余元。优先吸收贫困家庭子女就业,占30%以上。先后捐资30余万元,用于镇村修路筑街等公益活动。连续3年的暑假期间举办德行教育夏令营。累计出资10多万元免费为中小学生发放《弟子规》等书籍上千册。与宁纺集团联办了传统教育论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