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绘画创作,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就还会如此耀眼吗?(5图)

发布时间:2017-10-12 20:00 | 来源:文汇网 2017-02-23 11版 | 查看:1016次

万万想不到,你所熟悉的这些名字都有另一重身份———画家

①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绘画创作。他画了很多没有主题的墨渍画,在当时显得相当前卫。有人认为雨果的画预示了新的绘画革命。他放任想象力自由驰骋,超越了整个造型艺术的运动: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点彩派。

②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绘画创作。他的画有着抽象意味,像诗化的线条。泰戈尔曾在《我的绘画》一文中坦言:“我的画如果有一天被人们认可,肯定是因为画中的节奏(韵律),而不是因为它阐明了某种思想或某种事实”。

③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的绘画创作。他喜欢描绘船只、自行车、火车等,即使描绘人物,他们也多半是沉默的、无名的,如同流浪的吉他歌手。

④英国博物学家胡克细致入微地画下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情形。

右一:柯布西耶1926年创作的油画《手风琴、玻璃水瓶与咖啡壶》

  本报记者 范昕

  本月底将于伦敦举槌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将出现一系列柯布西耶的重要绘画作品,其中多件作品估价250万英镑,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柯布西耶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现代建筑的开山鼻祖,即将上拍的这些绘画却意外地揭开柯布西耶作为画家的另外一重身份———他这一生都在画画,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另一个毕加索。

  像柯布西耶这样万万想不到的跨界画家还有不少。一提他们的名字,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音乐家、发明家、科学家……他们居然同时画得一手好画,甚至影响着艺术史。他们的跨界令人惊叹。而假如没有绘画创作,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就还会如此耀眼吗?又或许,在他们眼中,各个学科之间根本不存在界限。

  建筑之外的柯布西耶:开创“纯粹主义”艺术风格

  出自柯布西耶的17个著名建筑作品都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为的是纪念他“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这是一位看似理性的建筑大师,建筑作品往往不以夺目的外观取胜。“空间、光线和秩序,人们需要这些正如同对面包和落脚而眠之处的需求。创作建筑就是在把事物变得井井有条。把什么变得有条理?功能和形式。”柯布西耶建筑上的创作理念,正如他所说过的这句话。而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或许藏着他更多的情感投射,也藏着其建筑作品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柯布西耶一生创作了超过400件艺术品,包括油画、雕塑、版画、壁画、挂毯等。尽管绘制手稿似乎是每位建筑师的基本功,但柯布西耶的艺术作品却更像是独立于建筑的存在,有着艺术的纯粹性。

  出生于以钟表制造业闻名的瑞士小城拉绍德封,柯布西耶13岁就进入当地艺术学校学习钟表雕刻,正式与艺术结缘,两年后便在都灵国际装饰展上以一只雕刻手表获奖。1907年,20岁的他开启了第一次学习旅行,看看欧洲那些杰出的建筑与艺术,其间他不仅迷恋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那数学般的匀称和对称”,还在旅途中绘制了许多精美的速写与水彩画。

  为柯布西耶开启建筑大门的恰是艺术,艺术也是他终其一生无法割舍的。即便在成为建筑师以后,也有一段时间,他撇下建筑,沉醉于绘画中,那是1918年至1922年间。他曾在致父母的信中坦言,绘画让人沉醉,美好的时光都收藏在画册中,每一页都寄托着一种情感。直到去世,他在巴黎寓所中有三分之一空间,都是用来绘画的“秘密实验室”。在他的作息表上,早上的时间都是腾出来绘画,下午则专注于建筑设计的工作。

  在现代艺术史上,柯布西耶几乎独自占据了“纯粹主义”这一章节。这其实仅仅是他早期的艺术风格,在画作中尽显对于几何形状与线条的迷恋。1926年他所创作的油画 《手风琴、玻璃水瓶与咖啡壶》,就运用着到达纯粹主义风格巅峰时日益复杂的绘画语言。画面中的手风琴、玻璃杯、水瓶、咖啡壶等静物尽管摒弃了复杂的形态,被简化成几何形状,这些形状却通过彼此的重叠、相交而呈现出丰满与动感的视觉效果,似乎交织着创作者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渐渐地,柯布西耶冲破早期纯粹主义的限制,创作路径似乎更为多元。他在对女性身体的表达上富有情感和诗意,甚至略带几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毕加索与莱热的绘画都曾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不小的影响。

  有人说,没有这些艺术创作,柯布西耶不可能创造出撼人心魄的伟大建筑作品。那些粗糙的墙面,没有过多的装饰,简单但是那么动人。

  音乐之外的门德尔松:边走边画身边的世界

  日后倘若没有成为音乐家,门德尔松很可能会成为画家。童年时代的门德尔松,一方面被誉为“钢琴神童”,9岁开始公开演奏,10岁为 《诗篇19》 谱曲,12岁写出钢琴四重奏,另一方面则显露出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对构图、色彩和线条极为敏感。在他38年的短短一生中,总共留下300余幅画作,这些画作与他的音乐一样令人心旷神怡。门德尔松一家其实也与绘画界渊源颇深———他的妻子塞西尔就是画家,他的姐夫维尔海姆·亨塞尔曾为普鲁士宫廷肖像画家。

  包括柏林风景画家、教授罗塞尔在内的名家都是父母给门德尔松请来的绘画老师。或许受到老师的影响,门德尔松最喜欢画的是风景。他在德国、瑞士、意大利、英格兰、苏格兰等地四处旅行时,每到一个地方就不禁提起画笔,定格下一个地方的风光。在他青年时代写下的一大沓信件中,除了文字,人们还能看到大量的素描,全是对身边世界自然而然的生动描绘。有人揣测,这样的习惯或许帮助门德尔松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以具体的形象来储存自己的思维火光,将一切事物在心中定格为画面。

  为门德尔松赢得盛名的音乐,与他的绘画有着剪不断的关联———对于画面的敏锐触觉,其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音乐表达。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将门德尔松称为“风景画家式的作曲家”,对于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一语中的:他的音乐充满着画面感,有着难以忽略的画面冲动。

  门德尔松那首著名的 《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就从他旅行期间画下的一幅钢笔素描开始。那是1829年,门德尔松偕同友人赴苏格兰游览了西海岸的赫布里底群岛,这里有着众多美丽的迷人山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群岛中以苏格兰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芬格尔山洞。当潮水进出山洞、浪花拍打着洞中石柱,山洞便会发出响亮悦耳的声响,声闻数里。《赫布里底群岛序曲》 手稿中记录基本主题的部分,与素描创作的时间在同一天。听着这曲长约10分钟的乐章,脑海间会不由浮现北方群岛的旖旎风光,它们像珍珠般撒落在绿水的倒影上,音乐摹仿的海风呼啸、惊涛拍岸,历历在目。

  在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中,人们能够听出异常清晰的旋律线。对称、平衡等等,也都是他惯常采用的音乐表达。这些都似乎与绘画中的很多原则相通。

  发明之外的摩斯:曾是小有名望的美术教授

  艺术家确确凿凿才是塞缪尔·摩斯的职业。尽管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摩斯这个名字是与摩斯密码联系在一起的。他所创造发明的由“·”和“-”组成的这串密码,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

  摩斯的绘画功底,不仅扎实,而且正统。14岁那年,他就进入耶鲁大学学习美术了,开始在象牙上画纤细画;1811年,他又被英国皇家学院录取,在这里,爱上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文艺复兴,也密切关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41岁以前,摩斯可谓美国著名画家。他以肖像画见长,观察和联系人体绘图并吸收其解剖需求,并且结合英国的浪漫主义,对所画人物的性格加以鲜明的描绘,留下 《印染大力士》 《拉菲德肖像》 《W.C.布莱恩特肖像》 等力作。摩斯对于美国画坛的贡献还不止于创作,他曾发起倡议,于1826年成立美国国立艺术设计院,成为第一任院长,并主持院常务工作直到1845年,也曾举办过美国首次系列艺术讲座。

  至于摩斯对电报通信的浓厚兴趣,纯属偶然。漫游欧洲期间,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萨丽号”船上,一位来自波士顿的年轻医生对电磁铁通俗易懂的讲解让他入了迷。当时,他们所在的船正巧遭遇风暴袭击,在茫茫大海的波峰浪谷中颠簸,显得格外无助。一个念头从摩斯脑海一闪而过:电的传递速度那么快,瞬间就能传到千里之外,电磁铁在有电和没电时又能作出不同的反应,利用这些特性不就可以传递信息了吗? 想着想着,他竟失眠几夜。那是1832年,摩斯41岁。从此,他放弃小有成就的绘画事业,走上科学发明的崎岖道路,目标很明确———研究实现电报通信的装置。他的画室成了电学试验室,画架、画笔、颜料、石膏像等等都被堆在角落,电线、电池以及各种工具成了房间的“主角”。为了解决研究费用,他曾一度回到高校担任美术教授,但这段时间他的艺术创作其实寥寥———显然,他志不在此。

  为了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在摩斯以前的很多科学家都曾设计出复杂的设备,摩斯琢磨的,是将其简化再简化。他画了许多符号:点、横线、曲线、正方形、三角形……1938年,他最终想到以点、横线和空白承担起发报机的信息传递任务,为每一个字母、数字设计出由不同的点、横线和空白组成的代表符号。这就是近年来频频见诸谍战剧的“摩斯密码”。

  在今天看来,这串密码何其简单,这却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摩斯密码是从绘画中得来的灵感吗? 假如没有摩斯的绘画基础,还会有关于摩斯密码的奇思妙想吗? 人们不禁留下遐想。

    相关链接

  这些名人,都是跨界画家

  莱昂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不仅是画家,还是超一流的科学家、建筑师、工程师。他的发明数不胜数,自驱式汽车、三管大炮、有翼滑翔机、旋转浮桥、螺旋桨、闹钟、温度计等,都曾出现在他的设计手稿中,堪称15世纪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这些发明设计倘若当时就已发表,足以让世界科学文明进程提前100年。

  罗伯特·胡克

  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胡克少年时代就成为肖像画家彼得·雷利的学徒。当胡克用自己改进的复式显微镜来观察一块木炭时,发现了材料中前所未见的蜂巢样“空格”结构,这就是日后人们所说的“细胞”。当时没有照相机,他将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景,一一用笔描画下来。日后这些细腻生动、形象逼真的图画,汇编成《显微制图》一书,成为科学史上的一部名著,开创了科学界借用图画这种最有力的交流工具进行阐述和交流的先河。

  路易·巴斯德

  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巴斯德,从小很有绘画天赋。从他青少年时代为父亲、母亲画下的肖像画中,不难看出其绘画功底———造型极其写实、神态描摹细腻入微。巴斯德希望长大后成为艺术家,父亲却并不赞成。最终,他改学生物化学,创立了免疫学,为人类征服狂犬病、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发明的巴氏消毒法至今仍被应用。

  泰戈尔

  除了是诗人,泰戈尔还是画家。他的一生留下几千幅画作,以充满爆发力的想象受到西方艺术家的赞许。泰戈尔并未受过长期而严格的绘画训练。接近70岁时他才开始集中精力从事绘画创作。不过,他的绘画天分早已表露在他于诗行之间时常所作的随意涂鸦中。泰戈尔的画大多来自想像与直觉。他画中的花鸟鱼兽往往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品种,只在他独特的世界中存在。

  鲍勃·迪伦

  音乐界巨擘鲍勃·迪伦,除了斩获诺贝尔文学奖,锋芒还跨界绘画界。他的画作有着模糊的线条和大胆的用色,被认为与其创作的诗歌、音乐互通生气。1960年代,一次严重的车祸成为迪伦音乐创作的拐点,也让他与绘画结缘。他曾在自传《像一块滚石》中写道:“我画什么呢?好吧,就从任何我手边的东西开始。我坐到桌边,拿出一支笔,一张纸,画了打字机、一个十字架、一朵玫瑰、铅笔、刀、空空的香烟壳,完全忽略了时间……”1994年,迪伦将自己绘制的一批画结集为《绘制苍白》出版,以素描和炭笔画的方式,记载1989至1992年在全球举办“永不停止的巡演”时的一路邂逅,只见他的笔触冷寂疏离,画路中风景,也画行走在大街上的沉默路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