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的他,29年澧河上架起两桥(3图)

发布时间:2017-10-11 19:28 | 来源:大河网 2017-04-13 AⅠ10版 | 查看:1646次

漯河一村民用打工攒的钱,造福两岸4000余户村民

弯新民修的便民桥已投入使用一年多了

弯新民说,看着这座桥能让两岸的村民畅通无阻,心里非常舒坦。

被冲垮的简易桥是弯新民第一次修建的

  首席记者刘广超实习生康飞文图

  核心提示丨“这座桥让澧河两岸徐集、弯庄等村阻断10多年的邻里情又续上了,弯新民和老伴真是为两岸上万名村民做了件天大的好事。”昨日上午在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弯庄村,说起弯新民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赞。

  弯新民何许人?大河报记者了解到,他是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弯庄村的村民,身患残疾缺了右臂。他拿出打工16年的血汗钱,在澧河上架起一座连通河两岸的桥梁。

  事件六十米的水泥桥连通两岸上万人

  昨日上午,大河报记者驱车来到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弯庄村。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在该村南侧的澧河坡上远远地看到了这座新建的水泥桥。顺着河坡往下走不到三百米,便来到了这座水泥桥旁。时下正是阳春三月,澧河两岸随处可见的油菜花迎风怒放,与新建的水泥桥相互衬托,勾勒出一幅绝美的乡村美景。

  “这座桥投入使用已经1年多了,大大方便了澧河两岸的村民通行。”弯庄村村支书弯增产告诉记者,这座水泥桥横跨在澧河之上,直接连通河北岸的弯庄村与河南岸的徐集村,不仅令这两村4000余户村民受益,周边上万人也减少了绕道之累。记者注意到,这座桥长约60米,宽约2.3米,桥下共建有14排28根桥墩支撑起桥面,为了通行安全桥两侧还安装有钢筋栏杆。

  记者看到,时不时会有村民从此桥通过。“一般情况下,逢年过节过桥的人员较多,一天之中早、中、晚三个时间段人员也不少。”正在桥头对桥面进行打理的弯新民告诉记者,他这次修建的桥充分考虑了其宽度和坚固程度,平时除了两岸村民通行外,一般的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都能安全通行。

  溯源洪灾冲毁小渡口村民过河绕行难

  “1975年以前,我们村前的这条澧河经常暴发洪灾,所以这里也一直没有修建稳固的桥梁。”村支书弯增产告诉记者,数十年来徐集、弯庄两个村庄的4000余户村民只能依靠渡口过河。

  由于频频发生洪灾,到了1984年后渡口和渡船也相继损毁。“当时想过河就只能趁河水不太湍急时从河中蹚过去,或者多走二十多里的路程从九街镇的桥过河。”弯庄村80岁高龄的村民弯海发告诉记者,以前他经常蹚水过河,由于河滩底部有不少锋利的石头和杂乱的水草,有很多次都被绊倒在河中,非常不安全。

  “汛期来临的时候河水能漫过六七米高的河堤,这时想蹚水过河也过不去。”弯海发说,如果不蹚水过河,那就要向西绕行二十多里路程来到河对岸,两岸的村民一直期盼着什么时候能有座连通澧河的桥。

  徐集、弯庄两村村民的期盼,也是该村独臂男子弯新民的期盼。今年55岁的弯新民告诉记者,1986年他的右胳膊不慎被小麦脱粒机绞断,虽然只剩下一条胳膊,但他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帮助两岸村民修建一座桥梁。1988年,弯新民与同村另外三户村民一起修建了第一座简易桥。

  “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我们筹集了2万多元,用砖头垒起了一座桥。”弯新民告诉记者,当时桥上没有栏杆,有老人和孩子经过时,村民们还要上去搀扶着过河。“当时修建的桥非常不牢固,每年澧河汛期发洪水时都会被冲垮,汛期过后弯新民等人再次整修,来来回回10多年,直到2000年这座用砖垒起来的桥彻底被冲垮。”弯庄村的几名老人向记者回忆说,从此两岸村民再次陷入无法过河的困境中。

  弯新民告诉记者,最近这16年来他一直奔波在外地打工,但因为身体残疾只能做保安,直到2013年老母亲病重才返回了家乡,随后又在漯河市区做了几年保安。“回来后,我听说澧河上游的燕山水库建成,从此澧河基本没有暴发过洪灾,这时我再次萌生了修桥的念头。”弯新民对记者说。

  圆梦全家支持乡邻帮披星戴月来修桥

  2015年12月,弯新民正式开始了艰辛的修桥之路。“这10多年共攒了五六万块钱,桥一开修发现根本不够,又向亲戚借了3万块钱。”弯新民对记者说,修桥本来是他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他给老伴和两个儿子一说,全家人非常支持。“我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外地打工,一个在当兵服役,两人都各自给我寄过来1万元钱,从经济上支持我的行为。”弯新民说,整个桥修建下来共花了11万多元。

  “修桥时为了省雇工钱,弯新民和老伴杨玉玲每天天不亮就要用架子车把修桥的建筑材料从家里拉往河滩,常常是天黑也回不了家。”弯庄村的几名乡邻对记者说。“弯会明、弯富强、弯顺来……修桥时很多热心村民都来帮忙。”提起修桥时来帮助自己义务劳动的村民,弯新民一口气向记者说了10多人。

  记者看到,在通往水泥桥数十米长的河堤上,被开辟了一个2米宽的路面,其中一些路面占用了村民的土地。村支书弯增产告诉记者,修建这条路之初,不少在河滩附近划分有土地的村民主动找到他和新民,表示尽全力支持修桥工作。“修桥是造福一方的大好事,损失点土地算个啥。”弯海发老人对记者说。

  感恩一桥连通河两岸延续多年邻里情

  “桥修好后,还给我写了首打油诗:身残志坚为两岸,自力更生建桥梁。心想事成功德献,时代楷模当颂扬。还给我捐了200元钱呢。”说起澧河南岸徐集村80岁的老教师孙成山,弯新民非常感激地说。

  “新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几亩薄田,家里还有80多岁经常患病的老母亲,家里边也不容易。”村支书弯增产告诉记者,村民们看到弯新民修桥花费巨大,从此处路过时总是想给他交个过桥费,但弯新民却死活不同意,最后在大家一致要求下,弯新民才答应身上有零钱的只收一元钱,但老人从此通过却坚决不收费。

  “徐集村旁边村子里卫生室的医生不在世了,以前看病时只能多走二十多里路从九街镇绕过来,现在这桥一修通也就几分钟路程,方便多了。”昨天上午,从徐集村跨桥来到北岸弯庄村为孩子抓药的孙女士对记者说。“桥修好后,大大方便了两岸村民的往来,阻断10多年的邻里亲情也给续上了。”弯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漯河市农机局办公室主任王宏伟告诉记者。

  “看着这座桥能让两岸的村民畅通无阻,我的心里非常舒坦,等以后再有钱了我准备把这座桥再整修加固这样就算澧河再发洪水,也不会把桥冲毁了。”提到今后的打算,弯新民充满希望地对记者说。

  独臂村民弯新民的修桥之路:

  1988年他与村民修建第一座桥

  他们筹集了2万多元,用砖头垒起了一座简易桥。当时修建的桥非常不牢固,每年澧河汛期发洪水时都会被冲垮,汛期过后弯新民等人再次整修,直到2000年这座用砖垒起来的桥彻底被冲垮。

  2015年年底他开始修建第二座桥

  一位村民经常在河边放羊,用笔记录下了历时40天的修桥过程:2015年12月18日开建;2016年1月4日下小雨、5日下冰雹,上面放水,冲走部分修桥物件……1月27日下午4点桥面水泥铺好,5点后焊护栏,桥修好。弯新民说,整个桥修建下来共花了11万多元。

  建筑行业资深人士怎样评价?

  “如果让我去修桥做预算,恐怕花费30万元也不一定能完成。想不到他能够用11万元就修了这样一座颇坚实的桥。”记者的一位资深建筑师朋友,看到这座桥的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