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1 18:26 | 来源:新京报 2017-09-17 A08版 | 查看:2429次
9月9日,江西南昌,赵金凤在出租房里陪母亲吃午饭。
9月9日上午,南昌理工学院图书馆内,赵金凤正在看书。
9月9日中午,南昌理工学院里的一家包子铺内,赵金凤在兼职卖包子。
9月9日下午,南昌理工学院图书馆内,赵金凤在挑选学科书籍。
9月9日下午,南昌理工学院校园外,赵金凤走在回出租房的路上。
9月8日下午3时,赵金凤在出租房里给母亲剪指甲。
9月8日下午4时,赵金凤带着母亲在出租房附近散步。
9月8日下午5时,赵金凤在菜市场买蔬菜。母亲平时只能吃素食。
9月8日傍晚7时,晚饭后,赵金凤将母亲要吃的药放在她手里。
9月8日中午,记者跟着赵金凤来到南昌昌北经济开发区一间出租房,见到了她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带着母亲上大学的赵金凤,来自河南省永城市条河乡鱼山村,今年22岁,就读于南昌理工学院。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她和没有劳动能力的母亲。虽然一路波折不断,但在伯父及亲友的帮助下,完成高中学业,考入大学。
除了学业,赵金凤最关心母亲的病情,“要接受造物主的不公,陪伴患病的母亲,弥补这几年欠下的陪伴”。
家庭变故
赵金凤从小就很清楚自己有一位特殊的母亲。15岁时,她亲眼目睹父亲因为癌症离世,看着面前冰冷的遗体,在悲痛中暗示自己,“不想再读书了”。那年,赵金凤面临中考。
回想起从小到大的不幸生活,赵金凤用眼泪和呐喊宣泄心中的痛苦。令她绝望的主要原因,是母亲的病情。
赵金凤的母亲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未满25岁时从陕西嫁到河南,年近四十才生下女儿,5年前因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偏瘫。今年61岁的她,体重不足80斤。
遗传性的精神疾病会伴随多种并发症。赵金凤多次带着母亲到各大医院检查,医生给她的回答是:长期服药、无法治愈、没有劳动力、反应迟钝、生活不能自理。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
伯父的承诺
父亲去世第二天,赵金凤找到忙着在操办后事的大伯,表示不能再读书。想要继续学业,至少还得7年,她无法想象,自己不在身边,母亲该怎么办。
这个提议遭到大伯的反对,他嘱咐赵金凤不能失去学业,并表示一定会照顾好她的母亲。2012年,赵金凤考入当地重点高中。除了履行承诺,年近七十的大伯还承担了她高中三年的所有经济费用。
从高一到高三,两周回家一次,单向车程约1小时。见到女儿回来,母亲每次都开心得像个孩子。赵金凤说,那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候。
第一次携母求学
拿到南昌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赵金凤笑了很久,也沉默了很久,“大学四年,要离开家乡,离开母亲”。此前,她本想报考省内的学校,未能如愿。大伯让她安心去省外求学,母亲由他照料。
2015年9月,堂哥陪着赵金凤来到学校报名,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另外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向亲友借的。很多同学曾问过她,一个女孩子,为什么选工程造价专业,赵金凤说,“想赚钱,为了和母亲以后的生活”。
利用课余时间,赵金凤找了多份兼职工作,情况好的时候,一天能赚100多元。她用存下的钱,在校外租了一间不足30㎡的房子,每月房租500元。
2016年9月,赵金凤第一次带着母亲去南昌。她一直对身边人隐瞒这件事,直到大二上学期最后那个月的一天夜里,亲眼目睹母亲突然抽搐,吓得她立即拨打120。
医生告诉赵金凤,除了轻微的偏瘫,母亲还患上了动脉硬化疾病和癫痫病。她知道,这病是治不好的。
那年寒假,大伯坚持将赵金凤的母亲留在老家,让她回校好好上学。
不再分离
回校后的赵金凤,常常在夜里梦到母亲,又总是想起年迈的大伯,“他已经帮助得够多了,我不敢再奢求”。权衡再三,她还是决定把母亲带在身边。
大二下学期结束后,赵金凤回到老家,用一周时间说服了大伯。2017年8月28日,她第二次带着母亲踏上开往南昌的火车,继续租下一年前的那间出租房。
由于很少回宿舍,带着母亲上大学的事终究被班主任发现。9月7日,学校决定为赵金凤免除部分学费,并组织同学为其捐款,共计22046元。
学校工程管理学院书记曾兴隆曾想过,为赵金凤母女安排单独的宿舍,最终考虑到赵母患有精神疾病,学校同意赵金凤在外租房的决定。
9月10日,赵金凤在学校找到一份兼职,她希望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靠自己赚得生活费,以及母亲的药费,“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至少我能陪着妈妈”。
采写/新京报记者 游天燚 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带着母亲上大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