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父子兵 18年谱写“绿色梦”

发布时间:2017-10-08 15:29 | 来源:中国林业网 2017-05-22 | 查看:1156次

  中国林业网5月22日讯   位于内蒙古、甘肃、宁夏交界的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也是流动速度最快的沙漠,快速流动的沙丘威胁着沙漠边缘居民的耕地。

  1999年,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的一对父子进驻沙漠植树治沙,这一种就是18年。在他们的努力下,7500亩沙漠披上绿装,流动沙丘也停住了前进的脚步。

  王天昌曾生活的红水村,离武威市区40公里,离腾格里沙漠只有几公里的距离,逐年靠近的沙漠,一度威胁村子里的生活。

  从1999年开始,王天昌举家搬进了腾格里沙漠义务植树。一开始,王天昌带着儿子和侄子就住在帐篷里,但一场大风掀翻了帐篷,他们只能在沙漠里挖了一个地窝铺。

  王天昌父子俩的家,离治沙的地方并不算太远,走路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为什么非要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挨饿受冻呢?

  然而一起跟着进沙漠的侄子却选择了离开。侄子的离开并没有打击父子俩的积极性。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上的困难不算什么,但就在他们信心十足进入沙漠准备大干一场时,现实给了他们狠狠一击。

  怀着治沙梦想的父子俩到了沙漠后,却发现过去种树的经验在沙漠里根本行不通。这可怎么办呢?

  在进入沙漠之前,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在家里种过一些经济苗木,本以为掌握了种植技术的父子俩就按老办法在沙漠里种树,但一年下来,绝大部分树都没有活下来。

  第一年的失败,让本就不相信这父子俩的人们有了看笑话的机会,一时间,各种说法传到了王天昌的耳朵里。

  王天昌父子俩找到了当地林业部门求助,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一眼就看出了他们的问题。

  找到了合适的树种,还要防止沙漠里的风把树苗吹倒。父子俩就慢慢摸索,把麦草埋进沙漠,让它形成一平方米大小的草方格,不但可以固定沙丘,还能给树苗挡风。

  而沙漠里最难解决的还是水的问题,父子俩在沙漠里挖了一个蓄水池收集雨水和雪水,但到春天种树的时候,这些水远远不够。王天昌和家人每天还要往返十几公里用骆驼拉水,浇水也是用勺子一点点浇。有时为了省水,一家人洗碗都只用沙子洗。

  为了节水,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了一套用最少的水种树的办法,还自己研发出了一套工具,一头用铁锹的头焊成锄头一样的形状,用来刨开表面的干沙;另一头像长矛一样,用来在地上钻开一个小洞,这样的工具能减少沙里水分的蒸发。

  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沙漠里的树苗成活率逐渐达到了85%,曾经黄沙漫漫的沙漠深处终于慢慢披上了绿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