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幸福与学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7-09-24 21:26 | 来源:学习时报 2017-09-22 第A7版 | 查看:1218次

  吴传毅

  今年春节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了《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的文章,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因为这篇文章触动了今日中国无数人的心灵。过去,从贫穷中刚刚走出来的我们对物质有着本能的追逐,在追逐物质的过程中确实给自己带来了短暂的安全感、满足和快乐,其中有一些有学术天分的人放弃了学术之路,选择了可以快速增加物质财富的职业。

  从一定意义上讲,物质层面的满足是半满足。而当全面小康建成之后,人们更多的会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因为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才可以持久,才可以永驻于心。今天中国人在物质丰盈的条件下,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于是,一些人有了物质以外的多项选择,这其中就包括不少人选择读书思考和写作,以期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以为,把读书思考写作当作工作常态,以学术为职业,并有学术天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在物质缺失的年代,学者们或许面临养家糊口的压力,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这就给学术人生带来了些许遗憾,学术人生抑或说不敢说是最为幸福的人生。

  今天中国的情形大为不同,真正的学者完全可以铸就幸福的学术人生。因为他们是把自己的职业与爱好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还可以获取稳定的经济保障。学者们可以让自己的思想飞扬,可以为人类前行举起一个火把,抑或通过咨询形式把自己的真知灼见转变成当政者的决策,并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这不能不说是学者们的幸福与福祉,不能不说是学者们的社会价值体现。

  当然,不能说从事其他职业就不幸福。准确地说,只要把工作当作事业,都能在工作中享受快乐、享受幸福。之外,做学术也是有条件的,除了有充裕的时间和爱好之外,自身的天分也十分重要。没有天分或许只是坊间说的“学错了行”。其实,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天分,天分不足,通常只是获取了一份工作,很难在其中享受到快乐,也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就。

  需要说明的是,天分与勤奋密切关联。没有勤奋,万事难成。做任何工作又都不能只凭天分。鲁迅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萧伯纳说,“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门捷列夫说,“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所以,只有勤奋阅读思考和写作才能在学术生涯中收获到丰硕成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