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2 22:20 | 来源:中青在线 2017-08-15 23:34 | 查看:1530次
王明巧
本文系青团子整合 转载请联系后台
#每月1200会饿死一个大学生吗#
近日,一位浙江母亲的求助帖引发网友关注,她表示,女儿在杭州读大学,她每月给1200元伙食费,购物的费用另计,但读大学的女儿嫌少。她想问,1200元生活费少吗?一个月给多少合适?
妈妈每月给1200女儿反问:是亲生的吗?
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一个月花多少钱?对于大学生消费这件事情,社会上一直争论不一。在消费方面,有劳动能力却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们,其实是一个颇显尴尬的群体......
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的一则咨询帖,再次引来大家对大学生月消费话题的热议。这位妈妈说,女儿马上要到杭州上大学了,她每月给女儿1200元生活费,女儿却怼她是否是亲生的?
母亲在帖子中称:“我的女儿平常成绩就一般,这次高考考得也不尽如人意。不过考上了杭州某大学。前几天给女儿买手机电脑提起了生活费。我不知道别家的孩子都给多少生活费,但我想了想觉得1200块钱还是够的。
没想到她不高兴了,居然问我她是不是我亲生的,1200块要饿死她吗?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
这位妈妈觉得,电话费是他们出,然后买衣服鞋子都有另外给钱,而这1200元只算是给她的伙食费。
所以,她想问一下,1200元生活费少吗?
网友热议:1200真的很奢侈吗?
眼看就要开学了,此贴发出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热议。
有“过来人”表示,1200已经很奢侈了:
有网友列举了现在的物价,表示其实每月1200生活费并不算很过分:
也有网友觉得,生活费给多少应该还是以家庭条件为基础的,可以浮动:
调查: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1212元
此前麦可思研究院曾公布一份“大学生消费理财观”的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
舆论关注的焦点是大学生月销费1212元这个数据,有人认为“一个月一千二百块钱真的很少不够花,男生要买游戏、买装备、请客吃饭等等;女生要买化妆品,买衣服;谈恋爱的要互送礼物,逢年过节要出来聚餐,就算没有社交娱乐的,每天吃吃零食钱差不多就花光了,更别提什么买书、买杂志、个人爱好了。”
但还有另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根本用不上这么多钱,“学校食堂本来就很便宜,伙食费也就七八百,其余就算是零花也用不了这么多。社交并非必须,有些学生在本该学习的时候花那么多心思社交,显然也不符合他们的身份。”
【所以你的生活费都去哪儿?】
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与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大学生在支付宝上的人均支付金额为40839元,较2015年增长97%。其中,服装占购物总支出的20.77%,其次是话费、美妆、数码和运动户外用品。
男生爱社交女生爱美食
男生选择的主要消费TOP3:社交和娱乐、除基本伙食费外的其他食品、形象消费。
女生选择的主要消费TOP3:除基本伙食费外的其他食品、形象消费、社交与娱乐方面消费。
男生将钱用在通讯/上网费(31%)和数码电子产品方面(16%)的比例分别比女生高7个和11个百分点,用于形象消费方面比例(38%)则比女生低24个百分点。
高考直通车总结了部分地区大学生生活费参考标准(每月),基本上算是最低标准了吧!仅供参考:
对此,曾有教育专家表示,大学生消费,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与当前社会现象、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作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提倡健康的消费观;作为学生,要根据自身条件,适度调整规范自己的消费观,把有限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
生活费不够,大学生应该兼职打工吗?
在评论中,有不少网友说自己是通过打工赚的生活费,毕竟上了大学都是成年人,如果家里给不了多少,打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大学生的本职工作还是在校学习,家里都会保证基本的生活费用,打工占据太多学习时间,必然会影响学习。
大学生应不应该打工也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这里不妨以李开复的观点作参考,他曾在微博上作出如下建议:
【大学生应该兼职打工吗?】
有学生问我,大学生是否应该做兼职打工?我建议:暑期应该尽量寻找机会,增加社会体验。上课时则是在不影响学业,而且有价值的前提下才兼职。
我认为暑假无论如何不要闲置着。如果能有机会打工、游学,都应该要争取。千万不要就呆在家里。哪怕是在杂货店里打工,或者是做志工,都不要闲者,什么都不做。学校毕竟和社会脱节,暑期工作是很好了解社会,增加人脉,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另外,年轻是你的本钱,时间无价,所以一定要把时间换成经验和智慧。
而非暑假而在读书时,我建议要看情形。一方面不能太负面影响学业,另一方面要看有多少养分。若与专业或兴趣相结合,我比较赞成同学们在大学高年级的时候适当兼职、打工,因为这是了解社会专业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但是如果没有经济的压力和原因,诸如发发传单之类的工作就大可不必去做。并非我蔑视这样的工作,只是相比之下,专心于校内学习对或许收获更大一些。普通的打工可以留到暑期再去做。
我认为比较好的几种“最有养分的打工”包括:
1)寻找与你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帮助你学以致用。
2)在进入社会前锁定自己的兴趣。有些同学主修A,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对B更有兴趣,因此就可以利用打工的机会来更理解A或B。
3)去你心仪的企业打工,深入了解和学习它的企业文化;把你崇拜的人当作打工时的老板,从他那儿学习。
4)用打工来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等素质。
5)对于那些想出国读研的学生,如果能进像微软研究院这样的研究单位打工,而且能够发表出一两篇论文,那对你申请博士将非常有用。
6)最后,想创业的同学去创业公司体验快速成长不断调整的日子,和尝试一切自己动手的感觉。
父母:我到底该如何给孩子生活费?
作为90后一代的我们确实比较特殊,那个时候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所以大多数的我们都是独生子女。
而这份特殊政策使得父母对我们的爱显得特殊。
他们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而这样的无私往往被误解或是滥用,最后两败俱伤。
团子君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出身在普通职工家庭的孩子,他的妈妈用1800元买了双假的斑马350V2作为礼物送给他,而事实上,这双鞋已经被炒到几万块了。
好在主人公不是个爱攀比的人,他可以毫不在乎地说自己穿的是假货,可试问,如今有多少人有这份勇气呢?
同样,团子君还看过一个只是普通公务员家庭的女生,可生活中穿着各类大牌奢侈品,大家都以为她是个富二代,可当她饱经风霜的母亲出现在校园里,大家都懂了,她的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堆砌了她光鲜的外表,然而,这样的“有面子”有意思吗?
作为父母,疼爱子女的心可以被理解,想把最好的都留给他们,可就是这样的溺爱会毁坏了孩子的价值观。他不会在乎父母身上的重担,不会在意家里的债务,他只要拿着钱享受自己光鲜亮丽的生活就好。
可大学明明是个学会独立学会成长的地方,怎么变成了“啃老族”的聚集地了呢?
所以生活费的给予是要看自己家庭能力水平,他是你的孩子,可他终有一日也要成为他人父母,别到时也沦落成现在你这个样子——你喝着白粥,他却吃着法式大餐。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