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奶奶儿子儿媳离世 只身照顾瘫痪孙子(图

发布时间:2009-05-18 14:46 | 来源:新华网 2009年05月10日 15: | 查看:5142次

  一位84岁的老人,身形瘦小干枯,拄着拐棍走路还颤颤巍巍,视力高度下降,一尺之外便视物模糊,耳朵也背了,还患有高血压。本该颐养天年的她,却承担着照顾父母双亡的瘫痪孙子的重任。而这个孙子,和她并没有血缘关系。记者 张晓影/文图

  这位可敬的老人名叫侯书亭,家住邯郸魏县北寺庄村。5月5日,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心灵一次次被这个坚强的老人所震撼。

  从房子便能看出这个家的家境。

  走进这个农家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破败的房屋,房子除下半截由一块块破砖头砌起外,大部分是土坯结构,墙皮已经大面积脱落,窗户不能开关,上面糊的纸早都烂掉了。

  院子里有一位瘦小的老人,正在吃力又认真地洗着一件衣服,她就是84岁的侯书亭老人。见到记者,老人放下手里的活儿,热情地打招呼,她说,这个房子太破了,不能住人了,她和孙子住旁边一间小房子。

  老人把记者领进她和孙子的小屋,小屋在正房的西侧,只有10平方米左右,屋里用木板搭着两张简陋的单人床,床窄得只能容一个人平躺,翻个身都不行。东边的床上躺着一个瘦削的年轻人,他平躺在床上,盖着一床脏兮兮的棉被,身体一动不动,露出一张脸和一双手。让记者惊奇的是,这张脸白皙干净,他表达能力不错,还会说普通话。他说,他的身体除了手和头还有两只脚以外,都不能动了。

  老人的听力已经很差了,记者几次和她大声说话,但都难以沟通。于是,她的故事,主要由孙子李富景来讲述,孙子不知道的,再大声地问老人。

  时间渐渐流逝,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老人准备做饭了,记者注意到,就在她眼前一尺多远的锅,她来回摸了几次才找到,她颤颤巍巍把锅舀上水,端到炉子上。

  儿子儿媳相继离世

  侯书亭老人的娘家在河南,她14岁的时候,嫁到魏县北寺庄村,和大她14岁的李姓男子结了婚。转眼12年过去了,夫妻俩依然没有生育一男半女,便在外村领养了一儿一女,儿子8岁,女儿刚刚几个月。

  又是12年过去了,丈夫因黄疸性肝炎去世,这时,侯书亭38岁,养子刚刚成年,而养女只有12岁。侯书亭没有再嫁人,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除了种地,做所有的家务,她还在家编草帽辫子、织布,等到集市时,便挑过去卖,集市离她家有两三公里,她一大早便从家里出发,徒步把草帽辫子和布挑到集市上,直到下午两三点钟,集市散了才又走回来。在集上,她从来不舍得吃一顿饭,省下的每一分钱,她都要用在儿女们身上。侯书亭靠着自己的努力,给养子娶了媳妇,把养女拉扯大,给她成了家。

  养子养女都长大了,侯书亭感觉自己还不老,闲不住的她,又开始为养子养女抚养下一代。虽然忙碌辛苦,但看着一个个孩子健康成长,侯书亭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和甜蜜。

  孙辈们一个个长大了,侯书亭也步入了老年,她长舒一口气,准备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没想到,命运却给她带来了更大的考验。

  1998年夏天,老人的养子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暂时保住了性命,却落了偏瘫的后遗症,儿媳边工作边照顾丈夫。2000年春季,身心俱疲的儿媳被查出患晚期胃癌,不得不辞掉在邯郸的工作,带着丈夫回到农村老家。老人正上初二的二孙子李富景,学习成绩非常好,考入学校的重点班,初三毕业就可以直升邯郸一中了,但也不得不辍学回家。

  见到病重的养子和儿媳,侯书亭老人感觉天一下子塌了下来,痛哭了一场后,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让两个孙子到外面学手艺找工作,她自己则负担起照顾两个病人的重任。

  半年多过去了,儿媳因病情恶化去世,一年后,养子也离开了人世。

  二孙子被抱回了家

  强忍悲痛送走了养子和儿媳,侯书亭老人大病一场,头发一下子全白了。

  好在两个孙子还算有出息。他们子承父业,都在城市里当上了厨师,尤其是二孙子,不仅厨艺好,而且脑子活,几年以后,他便不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而是自己开店当上了小老板。两个孙子时不时回家看望奶奶,每次都带来她爱吃的食物,给她做好吃的饭菜,在两个孙子的关心下,老人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可是,命运好像专门跟侯书亭老人过不去。2007年的一天,一位邻居突然问她,听说你家二孙子得了一种很难治的病?老人没有丝毫思想准备,一下子惊呆了,她可一点都不知道啊,又吃惊又着急的她顿感眼前一片模糊,得了“火蒙眼”,一米以外的物体都难以分辨。

  她赶紧给二孙子李富景打电话询问,孙子告诉奶奶,自己没什么大事,只是有点腰疼。岂不知,孙子得了股骨头坏死,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走路都走不稳了,为了不让年迈的奶奶操心,一直瞒着她,即使被邻居泄了密,他也没有告诉奶奶全部真相。

  事情到底没有瞒太久。

  没过几个月,两个孙子一起回来了,一辆汽车开到院子里,大孙子把二孙子从车上抱下来,放到床上。见此情景,侯书亭老人心疼得落下眼泪:“二小子,你怎么这样啦?”李富景赶紧安慰奶奶:“奶奶我没事,养养就好了。”原来,李富景病情加重,他再也无力维持城市的开销,更无力承担十几万元的手术费用,只得回家休养。相处了三年的女友也和他分手了。

  连李富景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这一躺下就再也没有起来。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从开始能勉强坐起在床上转圈圈,直到完全瘫痪。

  李富景放弃了治疗,但生活也需要钱,好在还有哥哥李新景,为了能经常回家,哥哥辞去在大城市当厨师的工作,到县城一家工厂当保安,只是工资每月只有500多元。

  相依为命祖孙情

  80多岁的侯书亭老人,从此又承担起照顾20多岁孙子的重任,洗衣、做饭,帮孙子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像是照顾一个新生的婴儿。

  对于祖孙俩来说,一日三餐是最大的事情。他们的食谱很简单,一般是在外面买来馒头和咸菜,再熬两碗玉米面粥,或者下点挂面。李富景是厨师,吃惯了各种美食,吃着奶奶做的饭,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可他从不抱怨,他常对奶奶说的话是:“奶奶,今天的饭真香。”

  冬天,天气寒冷,李富景长年卧床,身上更是怕冷,尤其是下半身,经常是凉凉的。奶奶就找来四五个输液瓶,灌上热水给他暖身体,两只脚、两个大腿根各放一只瓶子。可是瓶子不保温,如果灌开水,太烫人体受不了,如果灌温水,凉得太快,奶奶就得一天好几次给他换,李富景不想让奶奶太劳累,就想个办法,瓶子里每次都灌滚开的水,用毛巾缠上,等温度降下一些,再把毛巾拆下来,这样,水瓶的保温时间就会延长很多,奶奶就可以少灌好几次热水了。

  一天,李富景感觉身体不舒服,没有吃晚饭,被下班回家的哥哥注意到了,马上出去给他买回来几个蛋糕,这可是祖孙俩很少能吃到的稀罕物。李富景舍不得吃,要让奶奶吃,奶奶又让给孙子。推让了半天,最终是祖孙俩分吃了这几个蛋糕。

  李富景得病前,长年在外地,祖孙俩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他得病后,祖孙俩相依为命,由于家里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连报纸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唯一的娱乐项目就是聊天。奶奶讲农村的家长里短,讲传统故事;孙子给奶奶讲外面世界的精彩,讲自己的学艺创业经历。一个讲得投入,一个听得入迷,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忘掉眼前的困难,沉醉于那美好的天伦之乐。

  储水是项大工程

  但是,生活是现实的,84岁的奶奶养家,会面临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一个初冬的早晨,奶奶一早起来到本村一村民家买馒头,谁知过了两个多小时一直没回来,李富景正在着急,一位村民陪着奶奶一起回来了。原来,奶奶买完馒头,在大雾中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往前一摸是墙,往后一走也不是路,被这位村民见到,才把她送回了家。

  李家所在的村庄,全村共用一口水井,水用管道通到各家各户,每半个月村里统一抽次水,各家把自己的水缸接满储存起来备用。储水这件事情,对常人不算什么,但对侯书亭老人来说,无疑是一项大工程。

  她首先用一个洗脸盆,从院子里的水管接上水,倒到一只水桶里,水桶的水接到小半桶时,她再把它一步一挪地拎到屋里,倒到水缸里,一个大水缸、两个小水缸都要接满。做完这件事情,老人需要连续“奋战”两三个小时。

  去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奶奶出去接水,李富景在房间里突然听到“呀”的一声大叫,是奶奶的声音,一定是出什么事了,李富景赶紧大声问:“奶奶你咋啦?”没有听到声音,李富景更加担心了,又问:“咋啦?”这时,传来奶奶的回答:“没事,摔了一跤,歇会儿就好了。”祖孙俩就这样隔着屋子对话,互相安慰,互相鼓励。过了约个把小时,奶奶爬了起来,继续接水。

  生炉火也是一件大事。祖孙俩做饭用的是一个小蜂窝煤炉子,最怕的是炉火灭了,因为生火是个技术活,奶奶一个人弄不好,好在躺在床上的李富景能帮上忙。炉子放在李富景能够着的地方,一旦灭火,便由奶奶拿来柴火交给李富景,由李富景生火,奶奶拿一把扇子在炉子下面扇,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浓烟升起,祖孙俩呛得又是咳嗽又是流泪,等火生着了,李富景就叫奶奶到外面躲避,他自己躲不了,便用扇子把烟往外扇。每次生火,都得一个小时左右。

  眼前所有的困难,祖孙俩都一一克服了。可是,老人会日渐衰老,终有一天,不仅不能照顾孙子,还得需要别人的照顾。那时,他们该怎么办呢?

  李富景说,他不敢和奶奶讨论未来,但他给自己的未来定了两条路,第一条路要寄托于偶然,如果有好心人资助他治好病,他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健康,用一生回报恩人,回报社会,同时尽自己的能力让奶奶过上好日子;如果不能,他也不会抱怨,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为自己选择另一条没有痛苦的路,然后,把自己身上能用的一切——眼角膜、肾,甚至遗体,捐给需要的人。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