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06 21:26 | 来源:光明日报 2015-06-30 02版 | 查看:626次
王易之
当民族遭遇危难、黎民陷于水火,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总会有一种力量爆发出来,在艰难险绝中给人希望,给黑暗混沌里照进阳光,这样的人就是英雄。煌煌五千年的文明史,近代百余年的革命史,中华大地英雄辈出,正气凛然。这些英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更是民族精神在滚滚而行的历史长途里留下的一座座丰碑。
但近年来网络上却兴起了一股抹黑英雄的歪风。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等革命烈士都未能幸免。有人从一知半解的所谓“人体生理学”去断定英雄事迹“不可能”,有人用闭门造车的主观臆想还原所谓“历史真相”,更有甚者不惜胡编乱造给英雄添加一段“风流韵事”。殊不知,英雄不仅意味着沧海横流时的挺身而出,其灵魂更在狼烟远去之后浇筑起民族精神的坐标。戏说历史、解构英雄,英雄如何能够安息?社会怎样辨识方向?抹黑英雄,坍塌的是社会的价值,蒙尘的是历史的良心。
如今人们沉浸太平安稳的岁月已久,见惯了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对宏大叙事的英雄史观已稍显隔膜,对危难之际的慷慨激昂也有些陌生。加之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相互之间的对撞冲击也更趋激烈。此时,历史虚无主义再度泛起,质疑先烈、抹黑英雄似乎成了网络上的一种“时尚”。其实在任何一个社会,英雄都是承载社会价值的底线,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自由思考”,都不能逾越应有的轨道,都不能张牙舞爪地去挖刨民族精神的根基。
守护英雄是我们的责任。有当年的亲历者或英雄的后人,舍弃平静安稳的生活,用亲身经历回击居心叵测的质疑与抹黑;有不少学者积极挖掘史料、严密论证,用铁一般的事实粉碎道听途说的谣言;有不少媒体穿梭于山河大地,在每一寸国土上、每一段记忆里还原有血有肉的英雄事迹;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相关规定,关闭了以“揭秘”“真相”为噱头传播谣言的网络平台。这些事实让人欣慰。可以肯定的是,抹黑的歪风无论如何猛烈,社会的良知始终清醒。保护为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英灵是永远不衰的主旋律。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誓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讴歌,说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乏对英雄的崇拜,中国历史也被这些英雄刻画雕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样子。所以为英雄正名,就是在捍卫历史的良心,是摆正发生歪斜的价值体系,让每一颗寻觅伟大的心灵、每一个见贤思齐的念头,都不会流离失所、无所依傍,都能找到指向崇高的精神依归。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