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愤式维权背后的焦虑与暴戾

发布时间:2017-08-30 17:13 |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8-24 02版 | 查看:630次

  乾 羽

  现实中,暴戾之气通常表现为言行情绪化和手段极端化,沾染暴戾之气者缺少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常常不择手段,固执到底。

  保安不让轿车进出小区,车主一怒之下用车堵在小区门口搞事情!但接下来的情节你却想不到,因为物业也被怼急眼了,直接雇吊车把轿车吊上房顶,看你怎么下来!(8月23日《辽沈晚报》)

  新闻没有报道最后的处理结果,想必双方都要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经济成本。本来,事情很小,只是该不该收停车费,收多少钱的小问题,如果双方都能够心平气和地有话好好说,问题可以很快解决;但是,暑天火气大,人们容易“心理中暑”,有些人就是习惯怼对方,无论是否有理,无论自己的行为将产生什么影响,都想着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结果,小事情变成了大事件,不仅自己越来越麻烦,而且也干扰到了别人的生活和社会的秩序。

  类似的个案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泄愤式维权——遇见问题,总觉得对方蛮不讲理,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便以更不讲理的发泄的方式进行维权。就像新闻中的当事双方,车主想要讨说法其实有很多方法,但是偏偏选择了堵门的极端方式,在车主看来,这样才能够解气、泄愤,要不然到哪里去讨公道。只是,这样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不仅自己的车开不走,而且整个小区的出行都受到影响。物业的回应也是如此,面对堵门的车主,他们可以协商、可以报警,但最后却选择了更激烈的对抗——你狠,我比你更狠,否则怨气怎么出,公道怎么争?在双方的固执中,纠纷逐渐升级。

  泄愤式维权背后首先是焦虑的心态。现实生活中发生纠纷和摩擦实在太正常,合情合理合法处理便是;如果能协商最好,不能协商便按照规则办。可问题是,很多人缺少规则意识和规则敬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太相信对方可以好好说话,也不太相信规则可以给自己最大的保护,他们想到的可能是找人,或者把事情闹大,似乎不如此,自己就可能成为受害者,不如此,别人也会如此。这种怀疑和担心让人始终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一旦生活中与别人产生不快,这种焦虑就会扩散,成为主导情绪。此时,想好好说话也难;更常见的情形是,一言不合就互怼。

  泄愤式维权背后还有暴戾思维。因为焦虑,产生一种受害者心态;因为暴戾之气,便轻率地选择充满暴力色彩的方式进行所谓的维权。现实中,暴戾之气通常表现为言行情绪化和手段极端化,沾染暴戾之气者缺少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常常不择手段,固执到底。同时,暴戾之气还表现为不计后果和甩手不管,沉浸其中者对自己的言行缺少理性判断,对自己言行的结果缺少预估,对自己言行的后果缺少承担意识。这种暴戾之气不仅在强者身上存在,在弱者身上同样存在,反正只要发生矛盾,人们就可能沾染上这种思维和习气,似乎不闹个天翻地覆,不拼个你死我活,就是自己吃了大亏。事实是,暴戾思维让彼此付出了更大代价。

  泄愤式维权不利于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应该建立在充分协商和沟通的基础上。要想消除泄愤式维权现象,一方面需要重塑规则的尊严和公众的规则意识,让人们在遇到问题时不那么焦虑,并懂得用理性方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培养人们协商和沟通的习惯,让人们知道协商的成本才是最低的,沟通的结果才是共识。如此,人们才可能学会有话好好说,学会在发生矛盾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