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23 21:51 | 来源:解放日报 2017年08月11日 02版 | 查看:610次
曹飞
“没脑子的赶紧退群,别让我生气,大浪淘沙。”近日,网传某省政协一干部邢某在一个公务员考试培训微信群里,以过生日的名义,索要红包和祝福,并放出“豪语”。他还贴出收到的红包截图,告诫未送出红包和祝福的群成员:“你不是我的队伍成员,更不是我的学生。”这颇为荒诞的一幕,已得到证实:经初步核查,邢某收到58个微信红包,共计金额500.3元。
在微信群里“放飞自我”的官员,邢某不是第一个,或许也不是最后一个。
微信的出现,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即时通讯工具。它的扁平化特征,也有利于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提升效率。各级职能部门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创建的微信群层出不穷,不少原来需要在线下费时、费力沟通解决的难题,如今在线上可以顺畅、快速办结。
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警惕泥沙俱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线下顽疾在线上“枯木逢春”,线下得到整治的行为却在线上重新出现。以微信群为例,由于其封闭性、私密性等特征,有些成为“点赞”领导的“秀场”,有些成为私相授受的“有效载体”。更有部分领导干部把微信群彻底当作个人的“私有财产”,而微信群成员则被其视为“家臣”或“门生”。
一些微信群的建立,大多是出于一定的目的、目标,微信群主多由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甚至直接由“一把手”担任。相较于群主,“地位”与信息不对称的群成员,也都以尽快完成目的、目标为准则。所以,在面对“潜规则”时,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接受。这就让微信群主或多或少地拥有了一些额外的“权力”,而群成员的默认与接纳,又助推了群主的自我膨胀。这种额外权力在社会上也屡见不鲜,像很多人在学驾驶过程中就有遭遇:驾校教练在微信群里索要红包,学员担忧不发红包会被教练“穿小鞋”,只好遵从“潜规则”。结果,教练并未因此而满足,直接当面或明示或暗示,继续索取红包和香烟等。
但当这种“额外权力”发生在官员身上,其危害性或许比一个驾校教练要更高。同时,由于微信群成员大多是有求于自己的人,有些甚至还是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等,属于最容易拉拢的对象。所以,一些微信群还被部分人用来编织“关系网”,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在这些人看来,接受了自己的指导、培训和提拔,就等同于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接受帮助的人必须唯自己马首是瞻。
归根结底,这一现象的产生,还是有权任性的心理在作祟。“权力无大小,有权即可任性”。况且,在这些有求于自己的人面前,任性用权非但未遭到抵制,反而被默许和接纳。再加上“出不了大篓子”的侥幸心理作祟,最终,个人自我膨胀到极致,才导致了难看的吃相,落得个不堪的下场。
而线上的“有恃无恐”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还会反作用于线下,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试问,仅仅是微信群主这点“小微权力”就足够让部分领导干部自我膨胀成这样,如果他们真正掌握了事权、财权和物权,这些附带巨大价值的“权力”,又会让他们如何兴风作浪?届时,恐怕将不只是索要祝福语和微信红包那么简单,在线上业已“如鱼得水”,把权力视为囊中之物的他们,可能会更加收不住手,在线下大肆索贿、收买人心、拉帮结派。这是更加需要警惕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