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身上,哲学家看到了什么(图)

发布时间:2017-08-12 11:28 | 来源:解放日报 2017-07-15 07版 | 查看:1826次

《哲学家与动物》  [法]罗伯特·马吉欧里 著 杨智清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林颐

  豆瓣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场“猫狗大战”热闹上演。参战的双方是这两种动物背后站着的热爱猫猫的人们和热爱狗狗的人们。

  先贤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猫党”和“狗党”需要武器,比如这本书——《哲学家与动物》。作者罗伯特·马吉欧里是法国《解放报》的记者,撰有《论相处》《每日哲语》等作品,风格亲切平易。全书由36篇哲学小品文组成,阐析了36位哲学家的动物观。每位哲学家都有对应的、偏爱的动物。

  先来认识这本书里的“猫党”和“狗党”。

  “猫党”的领袖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德里达非常爱猫,爱到了什么程度呢?他写过一篇论文,叫作《因此我是动物》。在这篇文章里,德里达抒发了猫的强大存在感带给他的思维波动,让他思考“我是谁”,让他“深刻思考生活周遭的人相对于我的绝对相异性”。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猫才是主子,而我们不过是“铲屎官”。可以想象德里达所描写的在裸身的境况下、面对主子时的尴尬。

  猫最大的特质就是独立。狗呢?喜欢狗的人们,是喜欢动物的什么品质呢?

  哲学家列维纳斯曾经被关在纳粹集中营,在那些黑暗的、漫长的日子里,有一天,出现了一只狗,一只流浪狗,这只狗每天都在营里闲逛,快乐地跳着、叫着。列维纳斯看着它,觉得很幸福。自由看得见,就在眼前。叔本华一生最爱的,是他的一只白色卷毛狗。叔本华说在动物身上,“看见单纯化了的自己”。他把他的狗叫作“阿特马”。这个名字来自印度语,意思是“世界的灵魂”,只有那些最伟大的人物才配得上使用。

  如果动物识字,笛卡尔可能会被撕碎。“动物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机械装置”,笛卡尔如此说道。很早以前,西塞罗也认为,“动物是为了人类而存在——马为了载重,牛是为了在田里劳动,狗则是为了打猎和看家”。他们的想法代表了西方文化的一种潮流。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比如,阿奎那就宣扬,动物可以为人所使用,但根据上帝的旨意,不应该残忍地对待它们。

  当然,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哲学家谈论动物,并不是出于喜爱或者厌恶的心理反馈,而是以动物为寓言,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芝诺的乌龟很有名,这只史上最厉害的乌龟跑赢了“飞毛腿”阿基利斯,这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的悖论;伊拉斯谟用“金龟子追赶老鹰”来比喻弱小的个体策划圈套以击倒敌人;培根的蚂蚁是经验主义的代表;马克思的海狸是无产阶级的化身;海德格尔的蜜蜂探讨世界的存在意义……阿维森纳说鸟是灵魂,飞越九重天,向上帝飞升。还有什么说法,比这句话更美、更诗意,更有力量感呢?

  哲学家是人类群体中最有智慧者。阅读他们的言论思想的过程,既是一趟有意义的哲学之旅,也是我们重新认识动物、发现动物的过程。我不知道动物有没有灵魂,作者说:专心凝视猫的眼睛时,可以在猫的眼里看见尼罗河的源头,人类灵魂深处的一些反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