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5-12 19:09 | 来源:株洲政府门户网站 2008-11-04 11:14:37 | 查看:2033次
2008年10月26日,20岁刚出头的杨腾武结束了长达3个多月的第二次赴四川地震灾区志愿服务行动,踏上返程。——在株洲“民间”,如此关注四川抗震救灾且亲赴灾区、身体力行者,杨腾武是“第一人”。
再次组队入川独自坚守3个月
2008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杨腾武在市内一家诊所上班不久。5月19日,他和姐姐杨丹华以私人身份自发前往四川地震灾区从事医疗志愿服务,直至6月11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前夕返回。
仅仅一个多月之后的7月21日,杨腾武再次去了四川。当时,成都某志愿者服务中心打来电话,询问他是否有意再赴川从事志愿服务,杨腾武欣然应允。同去的还有他通过互联网“网罗”的来自全国各地的15名志同道合者。
大家在成都集合。次日一早,杨腾武等4人就应安排奔赴重灾区之一的四川安县黄土镇从事医疗志愿服务。约1个月后,他又和队友们辗转至广元市旺苍县。
9月初,小分队解散,杨腾武便只身去了北川。“那地方太危险,官方一般不会在那里安排志愿者”。但灾害的重创和环境的险恶反让杨腾武如鱼得水,他自建团队和网络,如火如荼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直至10月下旬。
和所有志愿者一样,杨腾武大部分时间住帐篷。吃饭就在乡亲们家里,伙食不好,但大家会坚持自掏腰包付饭钱。工作环境很差,时间没有规律;除了医疗服务,志愿者们还做清理废墟、搬运物资等重体力活,甚至做农活。“创可贴”、驱蚊药是志愿者们最不可或缺的“行李”。
“做志愿者其实是很自由的,你可以随时选择放弃,没有人会阻拦你,而且你仍然会获得别人的尊重。”杨腾武说。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四川灾区,不断有志愿者进入和撤离。当初和杨腾武一同出发的小胡,就是因为实在难以适应当地艰苦的条件而只呆10多天便返回株洲了。其他10多人也于其后陆续撤离。
唯独杨腾武一干便是3个多月。“我也知道,并不是去灾区做志愿者就是帮助灾民的唯一方式。但我觉得既然来了,必须尽可能多留一些时间,多做一些实事。”
“周末义工”领队一张脸成“通行证”
在北川擂鼓镇,杨腾武在一支来自山东的对口支援队里只呆了3天,便想到得组织一支“周末义工队”。
“北川的灾情之重,应当是其他任何一处灾区不能比拟的。不少青壮年没来得及清理废墟就外出打工了,他们希望赚回足够的钱重建家园。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有着太多的体力活等他们去做,他们却难以完成。他们迫切需要有能力的热心人的帮助。”杨腾武深有感触。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杨腾武回到成都,和几名之前结识的当地志愿者作了简短商讨之后,便很快在当地很热门的网络社区“天府论坛”上发布了一则《协助灾区重建,从点滴做起》的帖子——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只希望给困难的乡亲们做点实事,不图名,不图利。不宣传。如果你想奉献爱心,请加入我们。如果你负担交通费有困难,请你告诉我,我会帮助你。我们不让经济困难阻止你奉献爱心。我们的行程风雨无阻,不抛弃,不放弃。……工作内容,拆房,搭临时住所,清理垮塌房屋,做饭……”
帖子发布以后,很快得到许多热心人的回应和支持。
第一次志愿服务便招募到32名志愿者。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大家去了北川县曲山镇景家村二队。这里总共48户人家,43户在地震中完全倒房。大家于星期五下午6时集中租车出发,行程200多公里,晚上11时多才到达目的地。在帐篷里住下,第二天便开始劳动。两天下来,大家帮助了4户人家清理了塌房废墟,搭建临时住所。
第二个星期,志愿者们又去了云力村。汽车进不去,每人硬是扛着一大袋物资步行了7个小时进山。
“吃住行,买砖刀、手套、安全帽等,所有费用自理,有时也可以筹到一些赞助。每人每次花费控制在100元之内,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其他人会解囊相助。”杨腾武介绍,“就这样,我们每个周末去一拨人,前后参与的有上百人。设备也渐渐增多,包括油锯、振动棒等。”
每次活动,汽车都要跑150公里高速路。遇上收费站,杨腾武出示《志愿者服务证》便可免掉汽车的路桥费。到后来跑得多了,检查人员只要一见杨腾武这张脸,就会主动放行。
泥石流之夜雨中“蹲睡”3个小时
“在灾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热心的志愿者。”杨腾武对此深有体会。
他尤其记得9·24泥石流那一天。“当时我在三台县,听到北川泥石流的消息,我真的心急如焚。那地方我去过,我大体能预感到当天泥石流的后果会有多严重。”
当天晚上,杨腾武设法联系上5名退伍老兵,连夜冒雨赶往北川。25日凌晨3时许,大家到了北川县城附近,但由于路上积水很深,无法继续前行。于是,大家只好用各自的雨衣搭在一起,在里面“蹲睡”了3个小时。
清晨的时候,水退了不少,几名志愿者来到之前服务过的曲山镇任家坪村,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们惊呆了。“靠山坡的7、8、9队三个村民组全部被泥沙冲没了,人员伤亡尚不明确;板房区也被冲掉了一部分,剩下的部分积水齐腰,淤泥一尺多深。”
容不得多去感叹,志愿者们便开始了帮助被困人员和物资的转移,并帮助管理和发放其后运来的救灾物资。两天之后又逢星期五,杨腾武又一身疲惫赶回成都。当晚,他又马不停蹄地拉来了30人的“周末义工”,自费买来彩条布,帮助灾民搭建临时帐篷。
9月的北川已经寒气袭人,但不少村民从地震废墟下扒出的仅有家当又再次被泥石流掳走,缺衣少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了星期天中午,志愿者们又凑了一笔钱,派人到绵阳市买回40几床被子,逐户发放。
灾区归来收获人情欠了债
所有的乡亲们看到志愿者时都像遇到了亲人一般,他们或是湿着眼眶、或是一脸崇敬地忙着为志愿者们倒水让座。
村民赖菊英的11岁女孩9月24日晚上在齐腰深的水里站了一个晚上,之后便严重感冒,久治不愈。杨腾武每次都为她看病、带药。
有一天凌晨两点多,小女孩高烧39.6度。当地找不到退烧药,赖菊英首先想到的是正住在附近帐篷里的杨腾武。杨腾武了解情况后,急忙找到另一名有车的志愿者,一路开车把小女孩送到绵阳看病,之后,又于凌晨4点多开车返回。
杨腾武回湖南前夕,小女孩终于康复了,妈妈赖菊英特意跑到城里为他绣制了一面锦旗致谢,执意要送给杨腾武。
“要做的事太多了,只可惜自己经济能力非常有限。”杨腾武有些自责。而事实上,他为了在四川的志愿服务已经花费近万元。
第一次去四川时,他用光了自己所有的几千元积蓄和家中资助的1000元。第二次志愿服务,他总共花费3万多元,其中自掏腰包就近6千元。“当地志愿者们对我太好了,处处为我提供帮助,也很信任我。这6千元钱中有4千多元是当地志愿者借给我的,连张欠条也没有打。”
在杨腾武的行李包中,有着一大沓灾民的感谢信、当地开具的《志愿服务证明》以及赖菊英送的锦旗。平时不太看重荣誉的他对这些“礼物”却厚爱有加,将它们整齐地叠放好。
最挂念灾民“这个冬天棉衣够吗?”
杨腾武这次回株洲,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冬征开始了,他想报名参军。
“我才满20岁,当兵和入党是我的夙愿!只是,你看我这身高当兵会够吗?”身材并不高的杨腾武有些不自信地询问记者,顿了顿他又说,“只能尽量了!如果硬是不能当兵,接下来我可能会先找份工作安顿一下自己。”
不过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灾区的事情。“本来,这几天正好有志愿者们筹措到一批棉衣运抵灾区。不知道这次可以满足多少户村民的需要。”
原来,在灾区,杨腾武和其他志愿者一道,还开展了大量的募集活动,为全国各地的捐赠者们牵线搭桥。
“从9月份开始,我们已经筹过3次衣服,一共1600多件,都是全国各地捐来的棉衣,因为只有棉衣才可以真正御寒。我们逐户进行发放,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两件,其他人每人一件。”杨腾武告诉记者,“我回来的时候,那边的山顶上已经可以看到雪了。冬天马上就要来了,不知道他们过冬的衣服够不够。”
(责任编辑:贺慧)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2楼 湖南省株洲市2009-09-25 20:37:43 发表
第1楼 湖南省株洲市2009-08-30 20:24:18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