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掌声是博物馆志愿者最丰厚的报酬(3图)

发布时间:2017-07-04 12:5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4-17 10:09:00 | 查看:1262次

小小志愿者石羽楹在讲解现场。(图片来源:大连日报)

志愿者刘淑兰在讲解现场。(图片来源:大连日报)

志愿者赵思满在讲解现场。(图片来源:大连日报)

  他们是一种力量,承载着博物馆服务社会与公众的使命;他们是一座桥,缩短了观众与展品的距离;他们是一滴水,折射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对历史的尊重、对文物的热爱,是他们的动力;一件件鲜艳的红马甲,是他们的战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他们的信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博物馆志愿者。

  近日,旅顺博物馆与大连现代博物馆2017志愿者招募工作已结束,这意味着又将有一批新的志愿者走进博物馆,践行“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帮助观众消除观赏“鸿沟”。近年来,大连市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形式也从单一到多样,文化志愿者已成为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名片。

  近日,记者走进博物馆,采访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志愿者,记录下了他们工作时的镜头。

  镜头一:大明星般的小小志愿者

  时间:上午9时 地点:大连现代博物馆

  志愿者档案

  姓名:石羽楹 年龄:9岁 服务时间:一年

  “我们的家乡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与东北地区交通往来的纽带,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拱卫京津的门户……”大连现代博物馆《近代大连》展厅里,9岁的石羽楹戴着耳麦、身披红马甲,将近代大连的故事娓娓道来,偶尔摆出的标准讲解员手势,让她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老师。开始时,观众们都没太在意这个“小不点儿”,慢慢地,他们被石羽楹稚嫩的童声和充满感情的表述吸引,聚拢过来,将她包围,安静地听讲。约半小时后,讲解结束,石羽楹的声音已有一点嘶哑。观众不约而同地鼓掌以示感谢,还纷纷与其合影留念,此时的石羽楹俨然是一个大明星。作为大连现代博物馆的小小志愿者,石羽楹无偿服务快一年了。这一年中,她用其对大连历史的了解和因年龄差而给人的“小老师”感觉,征服了众多观众。对此,石羽楹却很谦虚,她说:“很高兴有这么多人喜欢我。博物馆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还能为大家服务,我很开心。”

  镜头二:破例加入的超龄志愿者

  时间:下午1时 地点:大连现代博物馆

  志愿者档案

  姓名:刘淑兰 年龄:70岁 服务时间:近两年

  同样是在《近代大连》展厅,下午的时候,刘淑兰的讲解却是另外一种风格。如果说石羽楹的讲解是涓涓细流,那么刘淑兰的就是汪洋大海。退休之后,刘淑兰加入了老年合唱团,常年坚持练习发声使得她声音洪亮,这也成了她做志愿服务时的一块“招牌”,无论是带一位观众还是五十位观众,都可以保证所有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但就是这样一位极其有特点的退休老人,却差点儿没能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大连现代博物馆有规定,志愿者年龄上限为65岁,刘淑兰报名时已超龄许多。最终,凭借着执着的态度、充沛的精力和有特点的声音,刘淑兰如愿以偿,破格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开始时,刘淑兰并不知道怎么讲解好,她就录下其他志愿者的视频,回去一遍遍地模仿、练习,直到找到自己的风格。坚持每周两次做无偿服务,每次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家人怕她身体吃不消,她却说:“心是快乐的,身体就不会累。做志愿者让我发挥了余热,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吧。特别是掌声响起时,我就有了自信,掌声就是我们志愿者唯一也是最丰厚的报酬!”

  镜头三:乐在其中的高校志愿者

  时间:下午2时 地点:旅顺博物馆

  志愿者档案

  姓名:赵思满 年龄:21岁 服务时间:一年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青铜器展厅,旅顺博物馆藏青铜器在国内外都有重要地位,其时间跨度从商代至辽金时代,种类有兵器、礼器、乐器、水器及杂器等……”当刘淑兰完成了自己的讲解工作时,辽宁师范大学考古与文博系大三学生赵思满还在几十公里外的旅顺博物馆耐心地服务着。一年多来,她坚持每周六早上从学校出发,坐两个小时左右的公交车,到馆后立即开始工作。中午边吃午餐边与专职讲解员老师们交流学习经验,然后继续到展厅讲解。因为专业缘故,因为兴趣使然,赵思满从未觉得辛苦,相反乐在其中。她说:“从小我就喜欢历史,大学也选择了这个专业,所以听说旅顺博物馆招募志愿者,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做志愿者这一年多里,历史知识充实不少,自身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我喜欢站在展厅里讲解的感觉,讲解每一件青铜器背后的故事都仿佛能触摸到那段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我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化瑰宝。”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