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爱心无涯,孝心永驻——记白银区孝老爱亲模范齐学玲

发布时间:2017-07-03 12:34 | 来源:甘肃文明网 2013-07-18 23:02:42 | 查看:1203次

  齐学玲是公园路街道银水巷社区的一名普通的妇女,今年45岁。她凭着自己对“孝”的朴素理解,面对命运的磨难和重压,坚强地挺起脊梁,固守着她对“孝顺”执着的追求。2006年他丈夫因公致残、半身不遂,她独立供养抚养年八旬的公婆和不过10岁孩子。公公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长期打针、吃药。婆婆年事已高常常卧床不起,但她依然孝敬如昔,公婆至今健康生活。

  1992年齐学玲嫁入王志有家,一直过着清贫如洗的生活,一家人和睦相处却也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6年丈夫在在上班时被钝器误伤头部后小脑受损严重,以致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当时他们的孩子只有10岁,看着正上小学的孩子和年过八旬的公公婆婆,齐学玲毅然决定自己扛起家庭重担,从棉纺厂下岗以后,她又在银水巷社区公益性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2001年灾难再次降临到这个女人身上,公公糖尿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年事已高的婆婆常常卧床不起。可齐学玲似乎对无情的灾难已经麻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每天伺候丈夫、公婆,收拾家务,照看孩子并且不耽误到在社区上班。当时的齐学玲每天只能休息4-5个小时,年迈的公公时常神志不清,半夜大小便不能自理弄脏被子、床单后,将她从睡梦中唤醒,她依然拖着疲惫的身体起身,给公公换上干净的被套、床单,并赶在天亮之前把弄脏的被套、褥子清洗干净,然后开始给一家人做早餐…….

  几年来,光是在丈夫、公公、婆婆的饮食上,齐学玲就花了不少心思。为他们准备的每日三餐虽然几乎没有荤菜但素菜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热菜热饭伺候着,让老人吃得开心舒心,定期为他们换洗衣服,一有空就将丈夫和公公背到屋外晒太阳,将丈夫和老人伺候得舒舒服服。怕婆婆躺在床上闷,给老人买了个大收音机,并手把手的教给他们如何使用,把他们乐得跟孩子似的。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都依着老人们的性子来,从不惹老人家生气。家里的大小事齐学玲也总会跟老人们打个招呼,听听老人的意见,让老人们心里得到了安慰。对老人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她的细心上,婆婆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她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老人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她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齐学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历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当有人问到她为啥“多年如一日的照顾公公、婆婆”时,齐学玲憨笑着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想想咱们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那里有脸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

  齐学玲对公婆的孝心,对丈夫的照顾,对子女的爱护,赢得了家人的一致称道,更赢得了居民们的广泛赞誉。20年的媳妇生活,使齐学玲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顺”的含义,她常说:作为儿女,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

  没有华丽的辞藻来渲染,没有舆论或是媒体进行过宣传,齐学玲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走过了这20 年,其中的心酸自然不必多说。每一天,她都几乎是伴着泪水和心痛过来的。她没有过多的话语,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孝”的全部;她没有多高的学历,却让很多人从她身上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她的经济条件很有限,却让身处市场经济中的我们看到了金钱的苍白。这就是她,这就是齐学玲。

  编辑:文明网 来源:白银市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