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第一书记是顶“责任帽”(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手记)

发布时间:2017-06-18 21:01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06月16日 05 版 | 查看:649次

乔 栋

第一书记,不只是跑项目拉资金,还背负着更多的使命        

  在山西和顺县时,早听说李阳镇菜地沟村的第一书记李宏波干得有声有色,笔者特意跑了20里山路前去采访。

  未见其人,已闻其声。他结合自己的播音主持特长,弄了一个“菜地沟乡村之声”的电台,节目设有“菜地沟新闻”“第一书记讲党课”“扶贫政策宣讲”“戏曲节目”等,又自费买了收听设备发给村民。这样,村民每天在固定时段都能听到村里大喇叭播放的“身边新鲜事”,也能慢慢掌握国家政策。李宏波的做法让笔者感触颇深:他不仅在对接项目、帮助村民脱贫上花大力气,在组织交给他的其他使命上,他也在努力创新、积极融入这个村集体。采访时,83岁的老党员王拾宝握住笔者的手说:“小李书记年三十还来给我这老头送慰问品,感谢组织啊!”

  在跟不少基层干部群众谈论第一书记时,发现他们大都有一种认识:第一书记怎么样无所谓,主要是看他所在的单位,单位权力越大越好,越有钱越好。既然第一书记所在单位常常和所驻村庄是结对帮扶关系,那么村里需要一些“项目”“资金”扶持时,单位有实力,村里自然能跟着“沾光”。的确,新农村建设需要项目和资金。第一书记既然来了,他的“娘家”帮助村里,也合情合理。然而,在这样的认识下,有的第一书记在村里的作用变得单一,“只需要给村里争取点资金就行了”。

  比如,笔者的蹲点村,结对帮扶单位为晋中市某单位,第一书记也为该单位所派。但一个月过去,第一书记只露过两次面,至于扶贫工作队长,只在墙上的“扶贫队员照片栏”里见过。对此,村里人这么看:“这个单位说了,申请了30万帮我们建个幼儿园,资金能到位也行。”出于“实用”的考虑,村里人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对于第一书记来讲,参与村里工作绝不能缺位。所属单位固然重要,但身为第一书记的人更加重要。

  根据组织要求,“第一书记”除了协调沟通基层与部门、引导群众脱贫致富、跑项目拉资金外,还要发挥村党组织民主决策的引导作用、发挥密切干群党群关系的桥梁作用、建强基层组织的示范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第一书记真正蹲下来、融进去,亲自参与村里各方面建设。

  实际上,优秀的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的变化绝非修个文化广场、通上一条路。选派第一书记,不能重数量轻质量、重选派轻管理。只有执行监督制度更加严格,落实选派制度更加精准,才能确保更多第一书记发挥更大作用。目前,虽然对第一书记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流程和办法,但在具体执行上,由于有的第一书记是省、市一级部门所派,“看脸打分”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也提醒组织部门考核时,要严格履职、杜绝情面,才能确保优秀的第一书记能够得到应有评价。

  第一书记不是“乌纱帽”,而是“责任帽”。深入精准扶贫的广阔天地,第一书记大有可为,也应有更多作为。

  (作者为本报山西分社记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