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也需弘扬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7-06-13 18:42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6-12 16版 | 查看:761次

品学兼优  精益求精

  谢兵良

  一段时间以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工匠精神的主体当然是机械制造、工艺品创作等行业和领域的从业者,但其范围又不限于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学者要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同样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身处这样的时代,很多学者潜心研究、精益求精,创造了优秀的精神产品。但也有一些学者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应倡导广大学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净化品格、保持本色。物如其人,美如其心。能够制造出优质产品的工匠,一定具备向上向善的品格。这种人品是工匠精神的本色,也应成为我国学者的本色。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学者创作的精神产品和工匠制作的物质产品一样,其中的精品一定是产品和人品的有机统一。我国学者担负着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重任,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求真求善求美的品格,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一定要多花心思“净心”、多下功夫提升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颜值”。只有思想上境界、思维上层次,作品才能上档次。

  好学苦学、厚积薄发。工匠学手艺,既需好学,又需苦学。只有在“长”“常”二字上下足功夫,才能练就精湛的手艺。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能自钱孔沥油而钱孔不湿,“无他,但手熟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学者的研究要想出色、宣讲要想出彩,就必须多出力出汗,要吃得苦,把时间花在“充值”上,努力为两张卡充好值:一是知识的“储存卡”。只有多读书、善读书,聚沙成塔、集腋为裘,才能厚积薄发。二是实践的“加油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经常深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感受鲜活的实践,获取原汁原味的素材,取得的研究成果才能接地气、管用解渴。

  专心专注、专业专一。“专”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这里所谓的“专”,就是专心专注、专业专一。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不到好手艺,成不了行家。同样,学者要成为本领域、本专业的行家里手,也需在“专”字上狠下功夫。我国学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然选择了学术研究这个行业、选择了特定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就要初心不改、忠心不变、重心不移,热爱本行、忠于本职;既然承包了“责任田”、签下了“责任状”,就要心无旁骛、深入钻研,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样才有可能出精品、成名家。

  安分守己、注重声誉。这是优秀工匠必备的品质。工匠传授手艺,要求徒弟要有悟性、安本分,同时还设有学徒期,经过一年甚至几年德才的检验,合格后才正式收为徒弟、传授真功夫。学者要有所成就,同样要过德才关。一方面要追求“高线”,秉持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自觉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立志做真学问、大学问,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另一方面要守住“底线”,讲究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如果没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怎么可能写出传世之作?

  (作者为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校委委员、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