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2 20:1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6月12日 10 版 | 查看:618次
“教书”和“育人”相融不分家,才能真正培养出大写的、完整的人——教而不育人格“缺”。
这是近日在中国青年报社牵头召开的“2017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与会者的共识之一。
高职院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围绕立德树人,创新性开展相关工作,努力为社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大国工匠,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
这次研讨会有100多位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和宣传部长参加,有不少真知灼见和好的工作创新案例分享。比如,一位党委书记以“分享‘小日记 ’、 释放‘大能量’” 为题,讲述了老师们爱护学生的温暖故事;另一位党委书记,则以“种其树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为题,谈了对教书育人真正本义的深刻见解。
的确,只有对教书育人的真正本义有了共识,才能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知行合一,才能使得“思想的表情”更加丰富多彩,特别在手机移动时代,要向年轻人学习,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传播的内容不仅要入眼、入脑,还要入心。
这次研讨会上,大家通过参观调研中青报特色中央厨房,也深深感受到“融媒小厨大情怀”,深深感受到“传播育人”与“教书育人”本质目标都是一致的。
早在10多年前,中国青年报社在四个部委指导下,牵头主办了“技能人才与中国制造”高层论坛,坚定地为职业教育鼓与呼,我当时还编著了《蓝领新贵》一书。
10多年过去,今天职教的飞速发展已今非昔比,但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陈旧观念依然存在,职教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借这次研讨会契机,也是希望呼吁全社会更关注教书育人的本义,更重视职教发展。
“德国制造”代表的职业教育经验,一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德国职业教育家奥特就一直倡导教育的“整体性”,即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生活更紧密结合,倡导整体性是职业行为能力融合发展的共生物。另一位德国职教专家也强调,培养“手、脑、心”相融合,具有整体性人格的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标。
这些职教育人的先进理念,其实也是整个高等教育育人的共有理念。
教书育人密不可分,相互融合,目标是培养大写的完整的人,是培养未来之才拥有更加美好的人性。
中国自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说文解字义证》中把“教”“育”解得很透,“教,效也,上为下效,道之始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书育人连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向善的人。孟子总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孔子说得更直接,圣贤不是简单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的正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向上向善人格之道。西哲奈美纽斯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励和唤醒”。
短短几天的一次高职思政教育研讨会,“融媒小厨”为其加油,也引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关于教书育人话题,引出了丰富多彩的思想表情。
而这一有效的“引出”激励、鼓励和唤醒,何尝不是教书育人的本义之一呢?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
张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