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死亡谷” 连夜写遗书 广东赴川医疗队15天生死救援

发布时间:2009-04-21 14:06 | 来源:南方网 2008-06-04 09:48:34 | 查看:1198次

  背负五六十斤的粮草和医疗用品穿越“死亡谷”,连夜写下遗书……15天里,广东医疗队深入前线最危险地带,先后处理伤员4300多人次,做手术16台;以徐如祥为首的9名队员在“生命孤岛”卧龙耿达乡展开了为期15天的冒死救援。

  昨天下午,在珠江医院救灾汇报会上,徐如祥和队友们讲述起了那惊心动魄的15天。

  侄儿罹难请缨上“前线”

  52岁的徐如祥是珠江医院副院长,国内知名神经外科专家。5月12日,徐如祥收到位于重灾区石邡岳母的电话:正在上高中的侄儿在地震中罹难,他的家乡四川西昌也受重创。

  徐如祥第一时间向院长请缨,要报名去一线救援。领导劝他别去,因为他有高血压和心脏早搏病史,加上已经52岁的年纪,担心他受不了那个苦。徐如祥下定了决心,“我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医疗救治,有经验,我是部队出来的,专门研究过野外创伤救治,所以我是灾区最需要的医生!”

  13日深夜,徐如祥带着南方医科大学支队,跟随广东医疗队队长廖新波首批进入映秀。

  穿越“死亡谷”连夜进映秀

  映秀镇人员死伤惨重。国务院命令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在映秀镇开设医疗点。那时,徐如祥带领的医疗队在阿坝铝厂上岸,已是晚上7点多了。徐如祥立即召集队员们说:在这里等一个晚上就要多死很多人,我们不能等,心须连夜出发!

  大地震后的陡壁悬崖上,风一吹就有连续不断的石头直往他们头上坠落,只有一脚宽的刚踩出来的小路下,是深不见底的岷江,医疗队员们背着七十多斤重的药品,打着手电筒,拄着竹棍往前走。当他们实在走不动了、挪不开双腿时,就扔掉了换洗的全部衣服和水壶。

  经过四个半小时艰苦的攀爬,徐如祥与队友成为首批进入映秀镇的医疗队。到达当天,他们紧急处理了480多名伤员。

  挺进耿达前写下遗书

  17日晚,倾盆暴雨。阿坝州救援指挥部要求广东医疗队抽调20名身体强健的男医生,天亮跟随部队急行军步行挺进23公里之外的卧龙耿达乡,建立医疗点。而在此之前,已有5名探路的士兵葬身泥石流。

  在徐如祥的带动下,珠江医院副教授李强、林荔军、蔡瑞君等8名队名主动请缨。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敢死队”。当晚,大家都悄悄写好遗书,交给留守的队友。这支“敢死队”成了第一支到达“生命孤岛”耿达乡的医疗队!尽管接下来的日子里,医疗队实施了有力的救援,但徐如祥仍对抵达之初的那一幕痛心疾首:许多受灾群众正在围着一具尸体哭泣,那是他们自发地挖出来的一名男子,因脑积血,在没有任何医治条件下存活了12小时后死了。“我们要是早到半天就好了,痛心呀”!

  风餐露宿专家病倒

  耿达乡,是一个海拔1800多米的高寒山区,下辖17个村、组,是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居住十分分散,3000多口人住在几十道山坡上的寨子里。“敢死队”每天都要冒着余震,翻山越岭上坡下沟步行五六十里去巡诊、去挖掘伤员。

  高血压使徐如祥头昏脑涨,每走一步都是头晕眼花。尽管如此,经他亲手诊治、包扎过的伤员仍多达1670多人次、亲自做手术16台。

  没日没夜的艰辛劳动,加上没有休息,没有营养,徐如祥身体严重脱水,又患了急性肠胃炎,高烧39度3,每天拉肚子十几趟。就是病成这样,他也没中断过对伤病员的救治,更没用过给伤员准备的特效药。“所有药品都是用来给受伤群众救命的,留给自己用那是犯罪。”直到他最后病倒……

(责任编辑:张小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