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3 20:3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5月23日 07 版 | 查看:698次
夸大事实、断章取义和故留悬念被指为常见“标题党”行为
漫画:张贤达
“标题党”,是指网络中故意用较为夸张、耸动的文章标题吸引网友点击观看的行为或人,很多标题与内容实际上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国家网信办曾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整治乱改标题、歪曲新闻原意等“标题党”专项行动,并制定印发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标题规范管理规定(暂行)》。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7%的受访者有过被标题党“欺骗”的经历。夸大事实(65.5%)、断章取义(61.6%)和故留悬念(49.1%)被指为最常见“标题党”行为。66.0%的受访者直言“标题党”会让自己对文章的认可度和转发可能性大打折扣。73.8%的受访者认为媒体行业应恪守新闻伦理,禁止蓄意炒作舆论“热点”。
受访者中,00后占0.9%,90后占21.2%,80后占50.4%,70后占19.8%,60后占6.1%,50后占1.4%。
80.5%受访者感觉“标题党”新闻多
陈思妤是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曾运营过自媒体公众号。“在微信‘订阅号’页面,每个公众号最多只能显示十几个字的标题。能否通过这十几个字吸引用户点击,就很考验拟标题的水平了”。她坦言,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每次做标题都要花费很大心思,做对了是精辟的“神标题”,做偏了就成了“标题党”。
“‘标题党’简直随处可见,在微博、微信公号里更不稀奇。”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吴晓瑶说,“带有‘不看后悔’‘惊天大秘密’‘真相竟然是……’等字眼的标题屡见不鲜,每次点进去都发现‘被骗’了”。
吴晓瑶发现,不只是娱乐新闻,有时一些时政类新闻也有这样的现象。“曾有某位专家就一个时政问题阐述了一个观点,但这个观点是有前提条件的。有网站直接将专家观点作为标题,故意忽视前提条件,模糊逻辑,结果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调查中,78.7%的受访者有过被标题党“欺骗”的经历。同时,80.5%的受访者认为“标题党”类新闻多。
赵雯(化名)曾担任某网络媒体编辑,她坦言“标题党”类文章的阅读量确实明显高于其他文章。
夸大事实(65.5%)、断章取义(61.6%)的“标题党”行为被指最常见,除此之外,还有故留悬念(49.1%)、偷换概念(44.7%)和无中生有(41.7%)等。
66.0%受访者表示“标题党”会让自己对文章的认可度和转发可能性大打折扣
在受访人群中,66.0%的人表示“标题党”会使自己对文章的认可度和转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13.6%的人不会,20.4%的人会视情况认定。
在赵雯看来,文章的点击率、阅读量就是网络平台运营者的生命。“对于网络媒体而言,新闻是以标题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很多,如果标题不够吸引人,内容再精彩,也很难有较高的阅读量”。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邱鸿峰指出,“标题党”以抓住挑剔的、飞速掠过的受众视线为目标。“以前每个人日常接触的资讯有限,一张晚报可以从头翻到尾都舍不得放下,那时‘标题党’没有用武之地。如今‘标题党’发掘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而是将新闻报道中能够引发受众关注的信息点,哪怕是非常边缘的信息点,进行放大处理,去吸引尽可能多的受众”。
邱鸿峰认为,“标题党”带来的最严重危害是消解了严肃新闻的社会意义。“以一种迎合受众原始需求的方式吸引关注,可能会消解新闻媒体为公众设置严肃社会议题的能力”。他还表示,有些“标题党”提升了新闻的争议性,“比如一个普通的交通事故,通过在标题中强调肇事者‘富二代’的身份,使它具有‘阶层冲突’的框架;再比如一个强奸案件,过去‘歹徒’的认定就是犯罪嫌疑人本身,现在可能会在标题中突出‘懦弱的丈夫’,甚至将他视为‘歹徒’而加以拷问”。
调查中,64.2%的受访者认为“标题党”是一种营销噱头、哗众取宠,54.7%的受访者认为“标题党”是一种不尊重读者的行为,51.8%的受访者认为“标题党”浪费读者阅读时间。除此之外,受访者对“标题党”的看法还有:降低平台受欢迎度(39.2%),助长浮躁之风和不良风气(37.2%),增加了阅读乐趣(13.9%)和网站为了增加流量无可厚非(9.0%)等。
73.8%受访者认为媒体行业应恪守新闻伦理,禁止蓄意炒作舆论“热点”
“标题是记者编辑对新闻价值的深入理解与高度提炼。”邱鸿峰早年曾从事新闻工作,他回忆,那时新闻行业在标题拟定上是非常认真、规矩的,对标题用词的准确性、文学性和艺术性都比较讲究,“对新闻价值的追求也促使记者用心发掘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冲突性。”而如今的“标题党”,他认为是网络时代信息过载但注意力稀缺的产物。
在陈思妤看来,“标题党”现象也与同质化的信息环境有关。“对自媒体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和专业媒体拼一手信源的能力,一般是等一个热点出现后,纷纷撰写推送、阐述观点。这时,除了拼信息增量、拼速度,就是拼抢眼的标题了”。另外,陈思妤认为,对网媒和自媒体把关的宽松,以及从业者专业素养不够、社会责任感弱也是重要原因。
邱鸿峰建议从三方面治理“标题党”。“首先要通过实证研究实事求是地去评价‘标题党’的社会影响,以确定哪种方式是需要合理规范的。其次,网站在转载新闻时对原标题的二次处理可作为一个治理方向,规范转载行为,如要求转载时保留原创新闻的标题等。另外,如果原创新闻能够更实质性地受到版权保护,那么传统新闻媒体自身的网络平台可能会吸引更多浏览量,而这些新闻网络平台可能会在标题的品味与规范上与传统媒体保持一致”。
要改善“标题党”的现象,73.8%的受访者认为媒体行业应恪守新闻伦理,禁止蓄意炒作舆论“热点”;62.5%的受访者认为应对存在严重“标题党”行为的媒体和网站进行处罚;47.0%的受访者希望网友拒绝点开过于耸动、有“标题党”嫌疑的新闻。
实习生 孙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