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4 20:2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0-21 10:35:00 | 查看:1697次
——黄聚财:7旬“老村长”不忘初心
【人物简介】黄聚财,男,1943年2月生,中共党员,洛阳伊滨区佃庄镇黄庄村人。
【事迹简介】20多岁时,他成为佃庄镇黄庄村村主任,一干就是几十年。2003年退休后,他比过去更忙了,不仅义务办起黑板报,还成为村里的“和事佬”,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老村长”。
在黄庄村文化广场的对面,有两块巨大的黑板。为了及时地让村民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农业生产知识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为村民树立学习的楷模,提高村民的各种素质,促进和谐家庭、和谐街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多年来,黄聚财坚持不计报酬地编辑和书写板报。为了使板报内容既严肃严谨又丰富多彩,黄聚财每天要大量地阅读和浏览多种报刊杂志并精心摘抄记录,以备编辑板报之需。
从2010年开始,为了配合黄庄村委的“文明街道”、“文明家庭”、“文明个人”、“好媳妇”、“好公婆”的年度评选,黄聚财便在黑板报上开辟了与之相关的专栏。为了使板报所载内容真实,富于现实教育意义,黄聚财不顾自己年龄大、腿脚不便,起早贪黑地深入田间地头、街道家庭进行调查了解。对每个报道的人物或家庭,他总是先由本人进行介绍,然后走访多位知情人进行核实,以确保宣传报道的真实性。此事说着容易做着难,为了找一个调查对象,他经常是利用晚上或吃饭时间;有时到家里找没人,又撵到地里,不见人就重到家里,如是往返。黄聚财所编写的板报,每月更换一次,板报图文并茂,书写工笔正楷,一丝不苟。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天,黄聚财都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态度,呕心沥血、不辞辛劳,牢牢地守护者这一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为黄庄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
黄聚财退休后十几年来,黄庄村的村民,不管谁家有兄弟分家、宅基地纠纷、夫妻不和、婚丧嫁娶之事,他总是要去帮忙。
2014年,村里一户家境清贫的人家娶媳妇,女方要面子,要求大摆筵席,这让男方家里犯了愁,找到“老村长”黄聚财求助。为了这桩婚事,黄聚财先后3次骑电动车到8公里远的女方家劝说,最终,女方听了他的建议。事成后,他还借给男方2000元以解燃眉之急。
由于年事已高,黄聚财患上了关节炎,腿疾时常疼痛难忍,但只要听说村里谁家有矛盾,他不顾疼痛,亲自到村民家里说和。“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道理,黄聚财懂。劝和了,落一声感谢;劝不和,难免落埋怨。很多人不理解,私下里问他“管这闲事,你图点啥?”,黄聚财却说:“我不图别的,就图个家家和美,家和万事兴啊!”
作为村老年协会的会长,村里办书画展、开表彰会,他总是跑前跑后筹备,协助布置会场;书法爱好者的作品要装裱,他统一收集起来,义务代办;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他主动请缨,义务担任图书管理员;村里谁家办红白事,他义务当司仪……
2015年过年,黄聚财被儿子接到西安团聚,正月初五,他接到村民的电话:“村里有位老人不在了。”伤心之余,黄聚财一心想着回村帮忙。儿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给他买了回家的火车票。第二天中午,黄聚财赶到村里,村民们见到他激动地说:“把村民的事放在第一位,黄聚财不愧是咱们的‘老村长’!”
毋庸讳言,黄聚财担任干部数十年,也因工作问题“得罪”过一些人。但由于黄聚财一贯坚持原则,对家人、对亲戚和其他群众一样,久而久之,被黄聚财“得罪”的村民,也都逐渐地理解他。但现在许多村民对黄聚财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那就是他“有福不会享”。黄聚财的儿子、儿媳都是大学教授,儿子还是很有名气的网络专家。儿子、儿媳为了使其安度晚年,专门为他们老两口在西安市买了楼房。四年前,老伴开始常住西安,照看孙子,而黄聚财为了村里的事务,为了及时地给村民帮忙,一直一人在黄庄居住。每天总是把村里或村民的事情忙完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打火做饭、洗洗涮涮。因而许多村民很不理解。对此,黄聚财的说法是:“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舒适的生活,容易使人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我现在还能为村里和村民办一些实事,我感到浑身有劲,生活充实”。(伊滨区创建办 王天赐)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