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3 17: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11-19 10:06:00 | 查看:2238次
用善心温暖社会——共产党员徐善景热心慈善事业
人物介绍:徐善景 汝阳县旅游局职工
事迹介绍:徐善景,他曾经在县杜康酒厂工作,现在是县旅游局职工,中共党员。他的名字有一个“善”字,更热心慈善事业,还真是“天地巧合”,近年来,他不管是在职还是下岗,不管自己的生活有多么艰难,总是乐此不疲,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
救助贫困学生 严冬不再寒冷
2012年的冬季来得比较早,刚入冬便下了一场雪。在下雪的那天上午,徐善景刚上班就听家住蔡店乡鲍村的同事说,村里好多困难学生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徐善景忧心忡忡在他管理的一个文友群里说了此事,并倡议大家捐赠棉衣及学习用品。短短一周时间,这些热心的“群友”就捐赠棉衣380多件、学习用品数十套。之后,徐善景又组织文友联系车辆,从洛阳把这些棉衣和学习用品运回来送到鲍村小学。
在鲍村小学,那一张张被冻得红肿的小脸深深地印在徐善景的脑海里。他也是农村出来的,自小家中贫困,深知贫困对孩子们造成的伤害。因此,他密切关注媒体报道,想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山区的贫困孩子们做点实事。那天,他习惯性地浏览省内媒体的电子版,在《河南商报》上看到了一则消息:天寒地冻,汝阳两所学校学生手脚冻伤。时任汝阳杜康酿酒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的徐善景,立马将此事向工会主席进行了汇报,在与《河南商报》记者取得联系后,杜康工会购置了价值3万元的棉衣、防冻用品、学习用品等。
那是2012年12月19日,地面已经结冰。徐善景和同事一行4人,拉着新棉衣、新棉鞋、耳暖、防冻膏等御寒物资首先送到了三屯镇武沟村小学的31名贫困学生手中。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赶赴20公里外的王坪乡柳树小学。
听说好心人来送棉衣,王坪乡柳树小学的10多名孩子顺着河滩跑上公路迎接。“我来拿、我来拿……”孩子们争先恐后帮着把御寒物资搬到了学校。听着校长高天庆“山里太穷,家长都外出打工了,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缺乏照顾”的话,看着孩子们喜笑颜开的样子,再看看孩子们被冻肿的小手,徐善景的眼睛润湿了,也更坚定了他继续帮助贫困学校和贫困学生的信念。这一年,通过努力,徐善景还促成杜康控股为蔡店两所小学捐赠了700套课桌。
2014年冬,徐善景在Q好友动态中看到县电视台记者李华杰发的一条“说说”:三屯镇黄营小学13名留守小学生缺乏过冬棉衣。他立马把1000元现金转给李华杰,委托她购置了13套棉衣送到黄营小学。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受益的小学生不止是汝阳的,还有嵩县、伊川等多所学校的数百名学生。
坚持无偿献血 荣获国家银奖
徐善景无偿献血已坚持了15年。谈及献血的经历,徐善景说,他第一次献血是2000年11月26日。那时他是汝阳杜康集团总公司的工会副主席,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接触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工伤事故,特别是当年杜康酒厂发生的那起重大翻车事故,使他刻骨铭心地感受到血液对拯救生命的极端重要性,义务献血的想法便在那个时候萌生了。当时,县里没有献血点,他就坐长途汽车专程到洛阳,几经打听,才在洛阳百货大楼前找到了义务献血车,首次200毫升的血液从他的体内流出,一种救死扶伤的自豪感也从他的心里升起。之后,每隔半年,他必定要到市里献一次血,而且,每次都是400毫升。2004年,他到杜康子弟学校工作后,由于身体原因,献血义举曾间隔了两年。当身体恢复后,洛阳市中心血站已在我县设立了采血点,他于2005年12月8日头一次在“家门口”献血。之后的几年间,因杜康改制破产、工作不稳定,造成献血时间难以固定,但他仍想方设法坚持半年或一年献一次血,现在,他的四个献血证都已填得满满的。
徐善景不仅义务献血,还当起了义务献血宣传员,因为他知道,义务献血是一项公益活动,不仅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适当献血可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减少患高血压、癌症等疾病的几率,这在客观上也是帮助自己;而且义务献血达到800毫升后,自己用血终身免费。多年来,在他的宣传鼓动下,他的同事亲朋有近百人加入到义务献血队伍中。特别是他的爱人张淑清,一位瘦弱的女子,于2009年9月5日也夫唱妇随开始献血。截至目前,夫妻二人累计献血已超过了10000毫升。2015年3月,徐善景被国家卫生部、红十字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签约捐献遗体 首开汝阳先河
不仅是捐赠、献血,在徐善景看来,凡是对社会有用的东西,都应该成为自己奉献社会的“选项”。徐善景和爱人同时签字捐献遗体,在汝阳县开了先例。
1995年,他就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1998年母亲去世后,他的这种想法越发强烈。汝阳人历来讲究“入土为安”,徐善景捐献遗体的想法曾经遭到亲友的强烈反对,但是,他还是不改自己初衷,通过上网查找,最终与郑州大学人体器官系的李教授取得联系。
因为捐献遗体必须由家属签字同意,他担心直接跟爱人开口怕她接受不了,于是他开始实施长期的“攻心计”——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进行试探,看爱人对捐献遗体的看法,还开玩笑说自己死后也想捐……但多数时候张淑清都没往心里去,只是一笑而过。
终于有一天,他正式跟张淑清说了自己捐献遗体的想法。虽然有了之前的铺垫,但当这事真正发生在自家人身上,张淑清还是愣了。一连几天不吭声,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但是,让徐善景始料不及的是,爱人作出了“你捐遗体,我同意。你也要同意我捐遗体,要捐咱俩一块儿捐!”
徐善景又惊又喜,当他问爱人为什么也要这样做时,张淑清的回答朴实而简单:“因为爱,所以要夫唱妇随。”2012年10月9日,徐善景按照《洛阳晚报•生命周刊》上刊登的地址专程赶到市红十字会,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领取了两份遗体捐献登记表。回家后,夫妻两人同时在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了名字。
徐善景夫妇捐献遗体的事情,在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很多人对他俩竖起了大拇指,也有许多人不解。徐善景诙谐地说:“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遗体还有利用价值,如果埋在地下,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把我们夫妻的遗体捐献出去,也许能延续他人的生命,就算最后为社会作一点贡献吧!”
徐善景所做的公益慈善的事还有很多,他给单位困难职工捐款,给素不相识的文友捐款,给雅安地震灾区捐款……汶川地震时,他刚刚因投资生意亏损欠下巨额债务,连家庭的基本生活都发生了严重困难,但是,当他在街上碰到县慈善协会组织捐款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掏出口袋中仅有的200块钱,让7岁的儿子拿去投进捐款箱。
多年来,徐善景直接和间接捐出的款项累计达数十万。时至今日,尽管他还欠着近20多万元的外债,但是,他在省吃俭用拼命还债的同时,还尽心尽力做着慈善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和平时代的爱国行为不可能像黄继光、董存瑞那样去舍身堵枪眼、炸碉堡,而是身体力行地做好自己能做的小事情,用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