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30 11:34 | 来源:文汇报 2017年04月27日 星期四 11 | 查看:843次
———看四月同期上映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与《速度与激情8》
杨俊蕾
分享———或者说不得不共踞———同一个四月档期的两部影片,《速度与激情8》 (以下简称 《速8》) 和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以下简称 《大圣娶亲》),分别在两个极点上叠现出当前电影存在的特有样貌:电影重工业生产的技术最高端产品,和留蕴作者风格的作坊般手工业制品。
两部影片在同一天上映,开画时间仅仅相隔4小时。不出意外的,《速8》 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成为新的吸金进口片。然而,暌违20余年又修复重映的 《大圣娶亲》 竟然在这样不容乐观的市场重压下,成就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没有被碾压为票房炮灰,甚而在起伏不定的排片率对比中表现出小幅上扬,成为首部票房过亿元的重映华语影片。虽然对于火爆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上亿票房日渐寻常,但要考虑到这部影片早已是互联网上共享观看的便利资源,愿意走进电影院重新选择它的观众,深层的心理动机又岂止于观看那么简单?
由此,在《速8》和《大圣娶亲》之间,构成了体量几乎不成比例却又真实存在的两极分化与并峙,此中显现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思考和回应。什么样的电影会吸引最多数观众并进而构筑忠诚的粉丝群体? 在多媒体屏幕观看电影已经越来越小规模甚至私人化的时代里,重返电影院的自发观影行为本身具有怎样的行为动机,或者说仪式化的心理意义? 尤其是,当电影重工业生产成为主流以后,尚未到达全球产业链顶端的中国电影又将如何有效地应对好莱坞巨型制作的压力?
《速8》成本里任意一部超跑豪车,飙到极速后炸碎,燃成烈焰骨架,灰烬里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已经足以完成“大话西游”系列一半以上的拍摄。但成本微小的《大圣娶亲》仍然堺出了一个旁支斜出的独属空间,正因为它是一部在各方因缘巧合的碰撞间创生出的逸品之作
早在几年前数码拍摄即将全面替代胶片拍摄的技术升级转型期里,斯皮尔伯格就悲观预言:不断攀比递增的电影制作成本将完成未来电影市场的驱赶,一方面只有那些最大体量的巨型影片巍巍不可撼动地盘踞在院线放映上,而另一方面仅余存微量的小成本/高风格影片,作为极度异质的观看补充,偷得有限的剩余观看空间。
这个预言几乎就是对《速8》与《大圣娶亲》当前形势的描述。
按照《速8》所公布的账面数字来看,此次投资成本达到2.5亿美元,其中主要的花费来自真实跑车作为拍摄道具的损毁。而对于 《大话西游》 来说,1994年在镇北堡影视城投下的2500万港元,其实完成了《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两部电影。打一个或许不够恰当却又非常形象的比方,《速8》成本里任意一部超跑豪车,飙到极速后炸碎,燃成烈焰骨架,灰烬里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已经足以完成“大话”一半以上的拍摄。然而对于必需经过多维创制才能最后成型面市的电影来说,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进入观众观看环节只是检验启动了初始化。当制片方开始计量成本收益的一刻,观众们则对电影的内容叙事,艺术指数和情感感染力开始个体化的感知。成本微小却成功完成“恋人絮语”爱情片模式的《大圣娶亲》于此刻进入特有的“灵韵显现”,在《速8》碾压的四月档期里堺出了一个旁支斜出的独属空间。
中国传统书画论中长期流传“四格说”,苏辙将其总结为“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逸品”的特征是内在蕴含有丰富的意旨却不依赖外观上繁复的精工研制,不拘泥于任何法度和规矩,简约到素淡,自然又洒脱,在看似虚化空无的艺术品中却处处都能感到元气充沛的灵力弥满。《大圣娶亲》 正是一部在各方因缘巧合的碰撞间创生出的逸品之作。不被原初叙事窠臼,不受日常伦理束缚,不屈服在制片成本和环境条件之下,也不被利润期望牵引摄影机的注意力方向。绵延在 《大圣娶亲》 中的情感主线一刻不停地跳荡,时而倾向生命及自我觉醒后的本真欲望,时而又受到价值正道的吸引乃至压抑,看似简陋却又浑然无迹地袒露出一个正在成长中感受爱之甜蜜和生之痛苦的心灵,并以此感动、契合、呼应、召唤越来越多的同道者。
此次《大圣娶亲》重映,宣传中浓墨重彩的着力点是2K技术修复后增添“11分钟新素材”和两个新人物。这个宣发点显示了习见的双保险路线,一边吸引影迷回到电影院踏上精神怀旧的视觉旅程,一边用数量不多却言之凿凿的“新人物故事”吸引没有前在观看经验的人们。事实上,11分钟的新增时长里,大部分只是结尾出字幕时的同步NG镜头,那两个在片头向紫霞求婚的雪蛤精和孔雀王子根本就是可有可无,至多只是交待情节中因果转化的过场人物。为“大话”重映而再次召集起来的观众群,显然另有所求。这些早已将经典台词倒背如流的观众们更像一群奔赴主题聚会的同好者,抢在至尊宝开口前声泪俱下地喊“我希望那是一万年”,抢在唐僧开口前背诵“生又何哀死又何苦”,至于莫文蔚扮演的白晶晶刚一露面,影院里满是压着笑意的窃窃私语“我牙齿还没刷呢”……如此熟稔却还兴致高昂,他们持续贡献1.7亿元票房,却并不是为了一般的观影新鲜感而复归影院。
正如前文分析《大圣娶亲》在创作与格调上的“逸品”性质,与其说这个观众群体仅仅是出自“情怀/怀旧”去“还电影票”,不如说他们在反常的观影行为中同构了“逸品”的特征。不是为了视觉奇观而看,不是为了悬念新奇而看,不是为了当红巨星而看,不是为了精工巨制而看,宁可为了熟极而流的影像记忆一再回购买单,其实是商业行为外观下的反商业心理动机。将自我的观影选择逃离出简单商品逻辑的快感规约,主动奔赴一场意外而短暂的精神重逢,含英咀华一般,在逸品空间里忱忱体味自由艺术的本真放任。
《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制作始终保持在电影产业运行的最高端状态:用巨额资本调遣新优技术和人力资源,重新配置电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物料,博取最大覆盖面的观众红利。对于亟待完成工业化升级的中国电影来说,这是一条必然道路
不过,逸品虽好,却有致命的不可依赖性。首先是完成数量少,不足以承担起电影市场的海量需要。其次是不可能在工业生产体系中预定,所谓“造化钟灵秀”,“妙手偶得之”,根本上都是无法期遇的灵光般创作,无法按照工业化资本运作流程如期如常地完成。
时下,电影工业的发展愈益倾向高端技术和重工业化,在筹备前期也越来越重视前期数据综合与电影成片的水平基准。这些可以成批生产的量化指标显然不是培生逸品的文化土壤,而是繁育类似《速8》这样环球影业“金蛋母鸡”的必要饲料,缺乏真正营养,却能有效满足娱乐化观影的大剂量市场需要。
作为收割全球票房的利器,《速度与激情》从2001年系列伊始的第1部就确立了“营造劲爆场面,刺激燃情爆点”的基本叙事手法。接下来维持匀速拍摄,2至3年完成一部,确保了同类型电影观看的合理运营速率,有效掌控着忠实观众群体的市场黏度。2015年该系列的第7部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创下多项纪录,刷新诸如零点票房、单日票房等数据。《速8》 完成20亿元票房进阶,用了比《速7》更短的时间,在表象上达成了银幕场面越劲爆则票房越火爆的正相关过程。
纵观整个系列的演进,尤其是《速8》在角色反转和人物命运不合理设定等方面招致的骂名,可以发现《速度与激情》系列并不过于偏重内容,而是在升级视像技术的同时,将各种情感成分按需调配,置入情节需要的各个板块结构中。整个系列的制作始终保持在电影产业运行的最高端状态,换言之就是电影制作的纯粹工业化:用巨额资本调遣新优技术和人力资源,重新配置电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物料,博取最大覆盖面的观众红利。
工业化的标准件生产过程实现了《速度与激情》的品牌价值,同时大大削减了导演主创对于成片的导向决定意义。即使导演一职多次换人,明星也走马灯一般谁红谁就上,但在重工业与高技术的双重规约下,系列内的各部成片仍然在同类型的核心叙事中保持了较高程度的相似。
《速8》对电影市场的横扫之势与《大圣娶亲》的少数派逸品格调构成显著的对立差异,二者不仅在影片性质、制片规模、拍摄方法、成本时间以及放映/重映等维度上相去甚远,更是在当前中国电影面临重工业加速转型时需要审慎反思的两极。《速8》 作为工业化系列影片中的一个环节,延续同一电影品牌的共性,借助技术推进和资本便利下的奇观场面营造,保持甚至增强了影片的盈利。《大圣娶亲》虽是单片经典化的成功案例,依靠台词流传和情感转折有效地完成观众分类,通过个性十足的超逸表达获取了影片跨越时间的价值,时隔多年以后仍能有效地向专属人群发送情感密码包,值得赞赏,却难以批量复制,且尚未衍生出可以系列化持续生产的新片。近年来虽然在西游旗号下重复出现“降魔篇”“伏妖篇”,部分地复刻了“大话西游”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设定,却未能在新技术运用方面融入更多的想象力。
正是由于国内电影市场长期缺乏本土制作的高水准工业化电影产品,在经受全球化市场压力面前,才会屡屡出现海外影片强力吸金的现象。或许,当个性突出的逸品格调影片益发少见的时候,进行中国电影工业自身的转型升级,继续试水高技术属性的工业化标准制片,不仅有助于新产影片与海外同类影片共享市场份额,而且有望将中国电影的受关注重点从接受一极的票仓价值转型升级为电影产品输出的产业链上游,进而在趋广趋强的扩散传播中增强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话语权。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上图)和《速度与激情8》(右图)同日上映,分别在两个极点上叠现出当前电影存在的特有样貌:留蕴作者风格的作坊般手工业制品,和电影重工业生产的技术最高端产品。后者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成为新的吸金进口片,但前者在暌违20余年又经过修复之后,竟然在这样不容乐观的市场重压下,不仅没有被碾压为票房炮灰,甚而在起伏不定的排片率对比中表现出小幅上扬,成为首部票房过亿元的重映华语影片。此中显现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思考和回应。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