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9 22:50 | 来源:浙江在线 2016-04-20 11:51:19 | 查看:1271次
浙江在线台州4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金许斌 制图/周舸 编辑/汪江军)今年66岁的卢秀冬是台州黄岩江口街道后山洋村人,村里、街道,甚至整个黄岩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声”,不过不是因为他“锻压件厂总经理”的企业家头衔,而是他“慈善老人”的身份。
10年来,他帮过多少人自己都记不清了。在他的柜子里,因为资助而收到的感谢信就有280多封,仅从这些信件里统计出来的善款有200多万。
10年坚持资助困难人士
280多封感谢信成最好见证
卢秀冬怎么个有名法?19日下午,记者在黄岩江口街道的公交站边,向正在等车的大伯打听是否听说过一个叫卢秀冬的人。
大伯立即反应过来说:“知道知道,就是那个很爱做好事的卢秀冬嘛,他在我们这很有名的,做了一箩筐的好事,他的厂叫黄岩凌阳锻压件厂,你到前面找人打听下就知道了。”
记者在锻压件厂见到了卢秀冬,他披一件旧外衣,里面是一件已经洗褪色的衬衫,脚上是一双很普通的布鞋。
就是这样一个穿着朴素、笑容憨厚的老人,坚持做了10年的慈善、捐款数百万元,在当地被称为“慈善老人”。
对曾经资助过的人,卢秀冬大多记不清楚了,因为在他看来,他并不需要受助者来回报他。不过,这其中有一人,他印象深刻。
2007年,他在电视上了解到一个叫张晓的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家庭贫困。母亲在她5岁时去世,父亲在她刚上高中时中风瘫痪,然而女孩并没有自卑、灰心,反而勤工俭学,用坚强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看到这样的新闻后,回想着自己年轻时的那些苦日子,卢秀冬当即决定要帮助这个孩子。
而这个女孩是正是卢秀东资助的第一个人,也是他慈善之路的起点。
10年来,卢秀冬一直关注着媒体上的求助信息,一旦看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不知不觉中,卢秀冬收到的感谢信也积成了厚厚的一沓。280多封信,成为他坚持做慈善的见证,至于捐出多少钱,光感谢信上的资助款加起来有200多万,这只不过是卢秀冬所捐善款的一部分。
曾资助17位学子到大学毕业
孩子们都成了“孙子”“孙女”
每年高考结束,卢秀冬就会开始关注贫困大学生这一类的新闻。
卢秀冬每年都会结对帮扶2到3名贫困学生。如今,卢秀冬已经资助了17位学生,来自仙居、临海、三门、温岭、黄岩等地。
卢秀冬告诉记者,一名学生每年的学费大约6000元,还要加上一两千的生活费。另外有几个孩子还在上初中,他决定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
说起他资助的学生,卢秀冬发自内心地骄傲:“这些孩子,都挺有出息的,有5个正在学医,中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的都有。只要孩子们自己想读书,我都会尽力资助到他们毕业。”
每年春节,受过卢秀冬资助的学生们相约一起到卢秀冬家看“爷爷”,陪他聊聊天,说说学习生活的近况。对卢秀冬来说,这些资助过的学生,就和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
“他们都叫我爷爷,有他们陪着,我觉得我成了一个大家庭的长辈。”卢秀冬说,每年的年夜饭,他都会叫上这些孩子一起来吃饭,还给他们发压岁钱。
因心肠好经常被“碰瓷”
但他说这辈子都不会放弃行善
卢秀冬行善不只是资助困难人士,在他看来做善事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卢秀冬信佛,逢年过节,他都会到台州各个佛堂祈福。他每到一些比较清贫的佛堂时,都会留一些善款。“我虽然喜欢做善事,但是我也有原则,真正需要的人我才会资助。”卢秀冬说。
可能因为卢秀冬“名声在外”,他经常会遭遇一些“碰瓷”事件。前段时间,一位自称亲姐患重病需要救治的年轻女子上门找卢秀冬。卢秀冬看她的确需要帮助,就给了2000元,但没想到这名年轻女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求助,后来经卢秀冬了解,这女子就是个“碰瓷”的。
“我现在很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就是这个原因,我想好好做些实在事,不能因为我做的好事多了,就让行善的本质变了。”卢秀冬说。
采访结束后,卢秀冬和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人活着,不是说要看你钱赚多少,而是看你这些钱是不是用到了那些能够让你安心的地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