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30 15:18 |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2014-11-10 06:32:13 | 查看:1475次
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李军)只要你留心,每天下午4时左右,总能在仙居县盂溪岸边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每天风雨无阻地健步走上十几公里,是89岁的李成义今天依旧精神矍铄的秘密。
老人身上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秘密:从1951年毫不犹豫地把工作3年结余下来的50元全部捐给抗美援朝前线开始,老人已经与慈善结缘63年,累计向慈善总会、困难群众和各种公益事业捐款40余万元。
“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我知道缺钱的滋味。现在有能力了,能帮总该帮人家一把。”老人说。
1926年,李成义出生在仙居县田市镇潘岩坦村。十几岁时,李成义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岩农校,可因为凑不出路费,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段特殊的辛酸经历,让一颗梦想的种子在李成义心中生根发芽:尽自己的努力,让贫困的孩子也能读书,帮助有困难的人改善生活。
如果时间倒回到52年前,李成义说,他还是会把那1380元钱捐出去。1962年,李成义的爱人在仙居县城最繁华的解放街地段挑好两间半门面房,并与房主约定第二天晚上付款。可第二天,李成义听说县城石牛堰要开工建设的消息,想都没想就捐了300元。“当时,我爱人是一名医生,十几年前已病故。那时候,对于我的决定,她非常赞同。”待到晚上想起房子的事,李成义才忐忑起来,没想到得到妻子坚定的支持。
这之后,李成义为公共事业捐款一发不可收:对山修公路,捐200元;长加坑修建水库电站,捐200元;峡岭水库建设,捐200元;括苍水库建设,捐200元;下华治溪,再捐180元……不到两年,李成义把1380元买房钱捐了个一干二净。“这些钱都去了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值!”
在仙居县慈善总会,“义琴”是一个红人。可工作人员一直到两年前才知道,这其实是两个人。
2004年,仙居县慈善总会成立。当时已经79岁高龄的李成义和现在的老伴张素琴,从各自的名字中取了一字,凑成“义琴”二字,向县慈善总会捐款。“自己找人结对帮扶,很多人都想着回报,无形之中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把钱捐给慈善总会,谁有需要,就帮助谁。”李成义这样解释与慈善总会结缘的初衷。
从2004年第一笔2000元捐款起,李老夫妇每年都会向仙居县慈善总会捐出至少1万元,用于帮助困难群众和贫困学子。至今,他们已向县慈善总会累计捐献善款11万元。
“在我的有生之年,每年都会向总会捐款至少1万元,尽我的一份心意。”老人说,现在,家里的儿孙辈都对慈善事业热情又上心,而他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心意,“其实捐多捐少,不需要强求,难得的就是有心。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