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4 09:32 | 来源:新京报 2017-04-10 C02版 | 查看:1180次
【聚光灯】
养育孩子是一门超高难度的功课,现在却主要靠家庭、家族代代相传,倘或家庭里有所不足,得靠自己摸索着从市面上混乱的育儿知识里淘出可能有用的东西现学。知识上的欠缺以外,还缺少系统的求助机构。
健全的公共资源可以让“妈妈无需当超人”
真人秀《妈妈是超人》播出后,包文婧快成了众矢之的,把她当成新时期不称职现代女性的典范,一个一个细节抠出来批判。实际上,如包文婧自己所说,她根本没做好当母亲的准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她有什么资源可以求助的呢?
中国家庭传统上的帮助形式和包文婧家差不多,怀上了举家欢庆,不懂养,全家长辈帮着养。这是对孩子的帮助,大家理所当然以为这就是母亲所需要的全部帮助了。包文婧面对意外怀上孩子的迷茫,生下孩子后怎么对待孩子,母亲身份转换的焦虑、困惑等等,并不在帮助清单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包文婧生气大家关心孩子不关心她,有她的道理。
意外怀上孩子怎么办?怎么养育孩子?这些知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整个缺失。养育孩子是一门超高难度的功课,现在却主要靠家庭、家族代代相传,倘或家庭里有所不足,得靠自己摸索着从市面上混乱的育儿知识里淘出可能有用的东西现学。知识上的欠缺以外,缺少系统的求助机构。包文婧的困惑可以向擅长此领域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倾诉,然而中国人大多认为把找心理咨询师归于“精神病才需要看心理医生”,包文婧似的女性只好带着她们的不安十月怀胎,不安和焦虑并不会随着产子而自然消失。
包文婧被拎出来是由于大家认为她做母亲不成功,其他如伊能静、马雅舒也有各自的问题,大家仍然倾向于认为这是她们个人的问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本能式的育儿方式。试想,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候,手工作坊式经济难以走向世界,那么茹毛饮血式的原始状态对待妇婴,怎么能指望下一代在身心健康上有质的飞跃?
伊能静刻板地要求准时给孩子提供所需,一方面“准时”能产生安全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过分执著地要求准点,少了些灵活,显示出伊能静对确定的过度需要,即,刻板要求准点是为了满足妈妈的需要。马雅舒的情况也差不多,搬走家具源于她对孩子受伤的焦虑,“两三年不要家具”并不是孩子所需——正常家庭都有家具,孩子也能健康成长。
大家很容易看出她们育儿存在问题,可是伊能静、马雅舒在育儿时产生焦虑后,有机构提供相应的帮助吗?她们都在依靠本能去爱孩子,然而这远远不够,她们应该得到更好的公共资源帮助了解自己。
丈夫、父亲角色不能总是缺席
传统育儿观念里,仿佛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爸爸在外挣钱,回来逗逗孩子就算完成任务。于是我们看到,秦昊不知道该怎么带孩子,他想和孩子玩,只会用自己的方式玩,孩子被弄得很不舒服(前面妈妈们如伊能静、马雅舒也是不懂按照孩子需要的方式去爱孩子)。沙溢家呢,胡可忙到没有时间睡觉,抹眼泪了,沙溢打游戏。
伊能静的话可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观点,家庭琐事太多的话,男人不喜欢。这个观点很成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工作以外母亲的职责占用了胡可所有时间,那么,沙溢做甩手掌柜有什么快乐可言呢?他已经没有太太,只剩筋疲力尽的孩子妈了。胡可对沙溢“理所当然”的态度有意见,时间长了亲密关系难免产生裂痕。沙溢上李咏的节目时,给胡可打电话要买一只八万块的打火机,胡可的回答对于中国男性的要求来说,可谓大方得体。沙溢如果能分担一半的家庭琐事,收获一个心情良好、睡眠充足的太太,难道不是双赢吗?
所以,男人们也深受落后的育儿、婚姻观念、教育之苦,他们缺少机会学习做一个好父亲,学校里缺了这一课。依靠本能去带孩子,孩子难受,哭闹,又让他们感到受到了拒绝,“孩子不喜欢我”,找不到解决之道,反过来只好继续做甩手掌柜。女人有做母亲的天性,男人也有做父亲的天性,比起女性来,目前公共教育缺失状态下的男性表面上过得轻松,实质上拱手让出了做父亲的乐趣,婚姻里幸福感降低,男性、女性双方都过得难受。
翠红(专栏作家)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